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佘运江  雷涛 《气象》1992,18(1):26-28
本文从分析近29年来襄樊市气候变化入手,分析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黔南城镇化建设中的气象灾害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林勇  丛英  伦丽  熊平 《贵州气象》2013,37(2):43-45
对黔南气象灾害历史数据进行区划和重大灾害重现期等系统分析研究,提出黔南城镇化建设中防御气象灾害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借助自动站、雷达和数值预报等资料综合研究得到气象灾害的预警阀值,实现黔南城镇对气象灾害的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潍坊市气象局选择昌乐和昌邑两个县(市)做试点,按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要求,开展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文章以昌乐县为例,着重阐述潍坊市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基层认证情况,既列举了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提出了在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描述我国是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分析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探讨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的目标与任务,就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位于“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北疆地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适应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较为清晰,女性对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关注和相对感知强度更高。在适应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缺水方面,“修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可度最高,除此之外,男性更倾向于“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等技术性的方法,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减少生活用水”。经历极端灾害性天气后,男性倾向于“调整生活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而女性却更倾向于“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防御气象灾害方面,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建立灾害防御救济基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1.1气象灾害区划及防御工作的研究意义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的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等。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嫩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寒温带气候。主要气象灾害为水灾、旱灾、霜冻、冰雹、雷电等。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影响拜泉县的气象灾害进行区划和防御管理对策研究,对提高全县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气象》2007,(4):F0003-F0003
经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7年10月1日起《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在黑龙江省正式颁布施行。《条例》的实施,不仅给黑龙江省气象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走向法制化的标志。为进一步广泛宣传《条例》精神,使之更加深入人心,大力营造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自条例审议通过之日起。在全省对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进行了系列宣传活动。2007年9月28日,黑龙江省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广泛深入宣传。  相似文献   

8.
吴亚玲  孙石阳  刘淑琼 《广东气象》2015,37(1):44-46,51
对深圳市所遇到的气象灾害开展综合风险分析,探讨气象灾害对社会广度、深度影响,从而得出深圳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立深圳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相关建议:1)建立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2)深化综合防御预案;3)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1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 气象灾害防御包括人们为减轻灾害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了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所建立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体系、运转机制和行动机制,制定的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以及为减轻气象灾害所实施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调查、收集、整理了千岛湖景区主要气象灾害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认为影响千岛湖旅游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大风、雷暴、大雾灾害。统计了千岛湖站(淳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及淳安县9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的暴雨、大风、雷暴、大雾4种灾害性天气的统计资料,借助Grads、Arccmp等软件工具,绘制了影响千岛湖旅游主要气象灾害月际变化及区域分布情况。结合千岛湖旅游气象灾害防御风险,针对性提出建设千岛湖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及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贵港市主要气象灾害基本情况及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贵港市当前在防灾基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预报精细化水平和信息发布传播、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方面主要问题,对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防城港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防城港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提出如何完善该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现状、特点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特殊需求,分析了当前北京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现状、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北京市气象灾害应急防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陕西咸阳北部塬区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并对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54—2005年南昌市区气象灾害趋势与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气象灾害的年度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南昌为例,利用1954—2005年气象资料,对城市积涝、雷电、大雾、高温热浪、风灾和冰雪冻害等6种主要城市气象灾害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暴雨、大雾和高温热浪呈增加趋势,雷电、大风和冰雪的发生呈减少趋势。在分析城市本身致灾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四川省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提出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和对策,探讨了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勉县大樱桃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勉县2010—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樱桃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总结影响大樱桃品质、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为减轻气象灾害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为勉县大樱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四川省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提出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和对策,探讨了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