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棉套作主要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危害棉花最重的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和棉盲蝽象4大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时段的气候条件和麦棉套种棉田生态因素,分析了4大害虫大发生的原因及预测预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二代棉铃虫药剂防治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所发生,1992年二代棉铃虫全国特大发生.损失严重。由于预测发生程度及防治时间掌握不准,加之施药期与雨季相吻合,故防治效果不佳,棉铃虫防治已成为全国性的一大难题,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棉花。实践证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5.
关中棉区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预报方法张忠平(陕西省棉花气象服务台渭南·714000)棉铃虫(HCliothkSSShggrgHgbg.〕属鳞翅目夜蛾科(Noctuidae)是关中棉区近年来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严重地影响我省的棉花生产;也危害豆类、辣...  相似文献   

6.
耕作制度的改变,为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源和生态环境;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削弱了天敌的控害作用,也提高了棉铃虫的抗药性;气候变暖,适宜于棉铃虫数量上升。因此,棉铃虫种群增加,棉花、玉米、小麦、豆类、瓜菜等受害也明显加重。要控制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首先要防治棉田外一代幼虫和卵,减少一代种群数量;对二代棉铃虫,宜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以减少种群数量;三代、四代棉铃虫主要危害作物繁殖器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物理诱杀和玉米诱集带集中诱杀为主,既可控制其危害,又对其天敌无负面影响;五代棉铃虫虽对当年作物产量影响不大,但其种群数量直接影响下一年一代发生量,因此应及时喷施病毒类等生物性药剂,降低其越冬种群,同时也保护自然天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耕作制度的改变,为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源和生态环境;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 不仅削弱了天敌的控害作用,也提高了棉铃虫的抗药性;气候变暖,适宜于棉铃虫数量上升.因此,棉铃虫种群增加,棉花、玉米、小麦、豆类、瓜菜等受害也明显加重.要控制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首先要防治棉田外一代幼虫和卵,减少一代种群数量;对二代棉铃虫,宜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以减少种群数量;三代、四代棉铃虫主要危害作物繁殖器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物理诱杀和玉米诱集带集中诱杀为主,既可控制其危害,又对其天敌无负面影响;五代棉铃虫虽对当年作物产量影响不大,但其种群数量直接影响下一年一代发生量,因此应及时喷施病毒类等生物性药剂,降低其越冬种群,同时也保护自然天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喀左县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好项目。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都有所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年份可以暴发,1992年曾猖獗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可以危害玉米、高梁、小麦、番茄等作物,一般年份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9.
四湖地区不同种植行向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改善江汉平原涝渍地棉田生态环境以及提高棉花产量与棉田间(套)作物的整体效益出发,着重研究了棉花没种植行向增光、增温、减温的田间小气修效应及其对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实行棉田间作套种,棉花在该地以东西行向种植为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多年第2代(棉田第1代)棉铃虫卵始见期和卵量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后得出,应用气候因素综合进行预报,其预报值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蕾、花、铃。一只幼虫一生可咬毁蕾铃10~20个。防治失时,蕾铃脱落可达50%以上,危害最重时,棉花减产高达3~5成,且降低棉花品质。据实地调查,气象条件与棉铃虫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试图揭示气象条件对棉铃虫发生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贤  丁平  王润元 《干旱气象》2002,20(4):13-15,19
通过对有膜棉田和无膜棉田的温度、湿度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棉田盖膜在前期有增温保湿作用,并且使棉株生理活动加强,物理过程减弱,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积累,使棉花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稀植间套多头整板棉田棉花铃重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主茎叶枝铃重与热量条件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计算铃热系数和单株锦铃量利用效的计算模式,分析计算了棉田不同时段和不同结构的热量利用状况,综合评价了稀值间套多头整枝棉田叶枝结铃的热量补偿效应和产量补偿效应,为合理调整棉田结构,把握棉田热量资源开发的关键时段和主导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小气候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棉田间作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棉花单作、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不同间作棉田群体对不同层次的光强、土壤温度以及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棉花单作系统相比,间作系统可通过改变受光结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利于棉花种植获得高产;棉花间作大豆模式是较适宜在红壤旱地推广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棉铃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所发生,1992年二代棉铃虫全国特大发生,损失严重。由于预测发生程度及防治时间掌握不准,加之施药期与雨季相吻合,故防治效果不佳。棉铃虫防治已成为全国性的一大难题,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棉花。实践证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利用天敌的基  相似文献   

16.
沟播是地膜棉花最佳播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播地膜棉花能改善棉田小气候状况,从而可防止干旱、热害、冷害及减轻霜冻危害,使苗齐苗壮,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1998-1999年对转光膜在和田市定点试验和大田示范,转光膜具有比普通膜更明显的增温及提高棉花苗期抗低温能力、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的作用。棉田使用转光膜后,可提高棉花品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娟 《山东气象》1998,18(3):37-39
针对近几年棉铃虫爆发,对棉花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近几年气象条件对棉铃虫特别是二代棉铃虫基数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分析,初步伐出了对其影响的主要气象条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Priestley-Taylor模式计算棉田实际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田蒸散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棉田实际蒸散的气象条件,棉花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式、棉花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棉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干旱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棉花是喀左县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好项目。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都有所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年份可以暴发,1992年曾猖獗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可以危害玉米、高梁、小麦、番茄等作物,一般年份减产15%~2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