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精度航磁图件是航磁数据的提升和体现,通过航磁异常图的编制可以使航空物探资料更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地质工作.航磁异常图编制的关键技术在于每个环节都要选择适合于大面积数据拼合的特殊手段,以保证整体网格的数据质量.本文对编图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阐述,这些技术包括:编图数据的准备,构建磁场调平框架,航磁数据微调平,网格化数据,网格拼接,长波长滤波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2005.0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完成,为地震地磁监测引出一套新的思路.江西九江-瑞昌MS 5.7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区一定范围内地磁分量跟踪测量,在《2005.0中国地磁图》基础上,局部修正了该区域2005.0地磁基本场分量的曲面样条模型.该结果很好的表现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分量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化,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该方法在安徽地区前兆异常核实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中国陆域航磁地质构造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性文章,对基于航磁数据的中国陆域地质构造编图最新成果和取得的新认识进行了论述。该项研究利用我国50多年的海量实测航空磁测数据,采用最新的数字化编图技术及先进实用的位场数据处理方法编制了1:5000000万和1:1000000万中国陆域航磁系列图件,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物性研究与航磁异常特征分析为基础,定性、定量与综合解释相结合,编制了中国陆域磁性基底深度图及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图件,并依据航磁数据对新划分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第二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2月19日-3月3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二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西部高山区利用高精度航磁技术开展矿产勘查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文以东昆仑、阿尔金等多个高山区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型号飞机性能进行对比,选择适合高山区航磁测量的飞行平台;结合理论模型计算与不同高度飞行试验,确定了高山区有效飞行高度;并在基础上开展了航地磁测量效果对比.在航磁资料精细解释方面尝试了曲面位场转换处理,对比了转换前后局部异常强度变化;针对高海拔地区弱小磁异常选编,开展了弱缓异常提取技术研究;并针对起伏地形条件下航磁异常2.5D/3D精细反演解释技术手段进行了尝试,就如何提高航磁资料找矿效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交流,加强横向联合,更好地完成全国地磁测量,推出更为合理的1990.0年中国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0月5日—10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1990.0年地磁测量与分析方法研讨会,来自全国有关的18个单位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磁测量和分析方法是地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是航空航海导航定向的重要依据,为研究磁异常提供背景正常场。各种空间波长磁异常的研究为弄清地壳上地幔结构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为寻找油气田、地热田和矿产资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磁异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航磁异常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GIS可视化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在MAPGIS软件系统平台上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完成航磁异常的可视化检索、统计、属性编辑和图形显示,并实现检索结构数据的自动成图。首次建立的航磁异常信息数据库整理录入完成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资料室保存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国大部分少、市、自治区的1万多份航磁查证异常登记表和检查卡片的相关信息:航磁异常属性记录约11350条、地检异常属性记录约12870条、见矿异常属性记录约1120条,扫描及矢量化地检异常图件约7270份。本系统通过建立异常属性数据库与航磁地检异常矢量图文件、全国省级航磁数据库文件、全国航磁测量工作程度图及全国1:50万数字地理底图数据库之间合理的逻辑关系,实现了多种信息基于GIS平台与技术的统一管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在京举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4月10-2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一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回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振昌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Z1):189-196
系统回顾中国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场模型的发展过程.我国每10a(1950-2000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三分量地磁测量(磁偏角、磁倾角、水平强度或总强度),并出版相应年代的中国地磁图.还出版了1965.0年青藏高原地磁图、1980.0年青海省地磁图以及1990.0年中国海域地磁偏角图.地磁场模型包括多项式模型、矩谐模型、冠谐模型和曲面样条函数模型.根据相同的地磁资料,分别计算1950-2000年中国地磁场的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期封面是一幅海洋地磁测量的立体探测场景图,它展示了海洋地磁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海洋地磁测量以"总场测量"和"矢量测量"等不同测量方式在海域的不同空间位置上采集地磁场信息,探索地球奥秘.具体的工作模式分别有:①卫星磁测、②船载固定翼无人机磁测、③船载三分量磁测、④海面磁测、⑤海面无人艇磁测、⑥近海底深拖磁测、⑦长航程AUV磁测、⑧海底地磁日变观测、⑨海底地磁场矢量观测和⑩超长锚系的海洋地磁观测潜标等.  相似文献   

12.
坦桑尼亚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金矿床是该国绿岩带型金矿床中的一个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的西南部区域,姆瓦莫拉(Mwamola)金矿为苏库马兰德绿岩带(Sukumaland greenstone belt)上比较典型的大型隐伏铁建造型金矿床,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西嘎山一带;该类型矿床在航磁异常上表现为弱-中等强度线性磁异常,在地面磁异常上表现为中-强线性磁异常,条带状铁建造BIF(磁铁石英岩)和金矿石具有中强磁性,两者是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因素,磁异常是寻找该类型金矿的直接标志之一.根据姆瓦莫拉金矿床上的航磁异常表现特征,对西嘎山一带航磁异常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航磁异常反映了与金矿有关的条带状铁建造的聚集分布区,金矿脉与航磁异常、地磁异常走向基本一致,据此选择的找矿靶区找矿效果良好,表明该区域航磁异常对选择靶区、寻找铁建造型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坦桑尼亚西嘎山一带分布的航磁异常具有寻找铁建造型金矿的较大潜力.该区域金矿勘查,除充分利用该国已有的高分辨率航磁异常成果筛选靶区外,还需配合地面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确定条带状铁建造位置和进行钻探工程布置,借鉴或复制姆瓦莫拉和PL9110金矿找矿经验和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中国海岸带海陆统筹调查的需求,基于最新编制的中国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1:50万航磁图件,利用逐点化极、延拓、垂向导数等数据位场转化处理,结合地质背景、物性资料和已有航空物探解释成果,对研究区磁场特征进行分析,分区探讨航磁异常成因,并编制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断裂分布图。结果表明,海岸带地区磁性较强的岩石广泛发育,以NE—NNE向为主的线性磁异常带是大量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的反映,而区域性团块状磁异常或宽缓正负磁异常则为区域变质岩系的反映。研究区断裂发育,断裂展布方向基本以NE向、NNE向为主,NW向次之,其中深大断裂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研究编制的北部海岸带航磁"一张图"作为质量可靠的基础数据,可为解决海岸带基础环境和地质问题提供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依据航磁资料划分的断裂,解决了特殊地理环境下海陆断裂不衔接的问题,实现了断裂海陆统筹的目标,可为海陆交互区重大工程规划提供安全性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岩石图结构的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中,处理和解释了沿断面实测的高精度磁测剖面和大范围的航磁资料.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视磁化率填图、长波磁异常提取、方向滤波和航磁数字图像处理,并反演了地壳磁层的上、下界面深度.依据资料处理结果,对研究区内构造断裂的分布、不同地体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与边界位置及岩浆活动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利用位场模拟方法,得出了代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地壳结构的磁模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2月19日至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地球现代磁场监测与地磁基本数据积累”项目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磁图(2005.0)编制”项目的第三期全国磁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选点与建点;地磁三分量测量,包括用GPS测定方位角;野外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本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同志都已达标,每个测量队都可以胜任野外磁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20万高精度航磁资料,通过向上延拓、求取剩余异常等手段,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航磁异常与盆地岩性体的对应关系.通过盆地基底断裂的识别,认为盆地二叠纪火成岩岩体的发育与基底断裂密切相关,在航磁异常图上表现为基底断裂附近的串珠状、似圆锥型航磁异常;结合盆地地震及钻井资料,将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火成岩分为北部中酸性侵入岩、中西部基性火山岩、南部中酸性火山岩及东北部中酸性火山岩四个区带,火成岩的形成受控于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精度航磁调查在西天山东段的应用效果.在高精度航磁图上,展现出多个不同磁场背景及磁异常特征区,它们是不同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及岩性分布的综合反映.该区不仅区域磁场特征明显,而且局部异常信息也极为丰富.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已知铁矿异常特征明显,为矿区外围勘探和同类地区寻找新的铁矿提供了依据.利用高精度航磁资料,新发现了五十余处铁矿异常,在2007年进行了地面查证的5处异常中,有4处见矿.这些新的铁矿异常的成功发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今后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在类似地区进行找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地磁场的理论分析与矩谐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亚地磁场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矩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北纬20-70,东径40-160)的地磁异常场,计算出地磁异常的矩谐模型.据此模型编绘了X.YZ三分量磁异常图.结果表明,在东亚的中心地区地磁异常的分布比较均匀,表现出区域特征.而在边界地区,特别是西南角和东南角一带,由于缺乏实测数据,边界效应很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台2008年至2016年的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喀什地磁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