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胡郁乐  杨涛  董海燕 《探矿工程》2012,39(Z1):13-15
金川科学深钻预导孔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实验中的钻探项目之一。设计钻孔深度为2000~2500 m,主要采用S122、S95和S75绳索取心钻进技术。考虑深部钻探以及绳索取芯小环隙特点以及金川矿区复杂地层特点,钻井液成为重要的技术设计环节。本文对金川预导孔泥浆体系和性能指标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重点研究了深孔小环隙泥浆循环的特点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绳索取芯工艺适应性问题;论文还针对该矿区坍塌和漏失地层的护壁方案进行了预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以小岩体大矿床(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而著名,金川矿床的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金川矿床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矿床地质方面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成矿理论、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等方面的认识也日趋统一,科学问题的攻克也越来越困难。针对金川矿床"硫"的来源问题,最近在实施"金川铜镍硫化物矿集区大陆科学钻探项目"的岩芯中,发现矿体围岩中存在一套富磁铁矿和黄铁矿矿物的地层,通过对该套地层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分析和Re-Os同位素侧年,获得部分数据和  相似文献   

3.
张伟 《探矿工程》2016,43(4):18-23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深部找矿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需要,近几年,深度超2000 m钻孔数量在不断更新,岩心钻探深度记录也在不断打破。深部钻探由于科学目标更高、钻遇地层更多,压力层系复杂、钻进时间更长等客观实际,对钻探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域和区块,深部钻探均有不同的典型难点问题和技术挑战性。SinoProbe-05深部探测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完成了西藏罗布莎、甘肃金川、云南腾冲、安徽庐枞、安徽铜陵和于都赣县等钻探任务,通过集成该深部探测项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从装备、工艺、材料到机具等10个方面总结了该深部探测项目的成果,并结合近几年国内其他深部钻探项目一些经验,进行了策略研究和风险规避探索。  相似文献   

5.
深部探测金川预导孔深孔钻探钻头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部探测和科学钻探的施工中,钻头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提高深孔硬、脆、碎岩层钻探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金川科学钻探深部钻进中的特殊地层岩石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研究钻头中金刚石的分布、包镶和出刃,找出合适的钻头胎体材料和金刚石工艺参数,延长钻头寿命,提高钻探效率。  相似文献   

6.
苏德辰  杨经绥 《地球学报》2016,37(S1):118-128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创立于1996年, 至今整整20年。ICDP最初由中国、德国和美国3个发起国组成, 目前拥有24个成员国, 在全球已经组织和资助了30余个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和75个研讨会。研究领域覆盖了全球大陆地球科学的各方面主题, 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前我们曾介绍了ICDP的概况和进展, 本文概述近些年ICDP科学主题的调整、组织发展状况和申请流程, 着重介绍与中国地学界关系密切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全球性气候周期与环境变化、地球深部生物圈和矿产资源等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或发展方向, 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SinoProbe-05)项目、“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ICDP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概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入地计划的逐渐明朗化,大规模科学钻探的具体实施已经指日可待,作为入地计划的科学钻探工作因需要完成大量实物工作量而面临一个合理经费预算的问题,而由于科学钻探与现有钻探行业的施工要求有较大不同,这些差异使得许多预算项目会偏离现有各种取费定额标准。如何进行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经费预算,已成为制约科学钻探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有必要探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否则,今后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类似科研项目时,钻探费用预算在提交评审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询甚至质疑。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科学钻探与现有各项钻探技术的差异及其对钻探成本造成的影响,广泛市场调研和对行业预算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了进行科学钻探项目钻探工程经费预算的一些建议供业内人士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07,14(3):130-130
2007年2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IGCP555(白垩纪温室世界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作用)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所属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执行局第35届会议上得到批准;2007年4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又一国际地学项目——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又得到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此两项目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在国际白垩纪研究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9.
《安徽地质》2014,(4):F0002-F0002
<正>由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主持承担完成的"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及设备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有钻机与钻杆研制、钻孔设计与轨迹控制、钻孔摄像及定向取心、深部岩心钻探钻进工艺方法等。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汶川科学钻探WFSD-3孔,国家深部探测赣州南岭3000m科学钻探NLSD-1孔、华东庐枞盆地科学钻探LZSD-1孔以及安徽霍邱、寿县、金寨等深部找矿钻孔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09,(11):59-59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近日,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总部——德国地学中心(GFZ)传出喜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等人联合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申请的“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批准。这是我国继东海和青海湖大陆科学钻探之后,第三个获得国际大陆科钻计划支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担任科学钻探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项目顺利终孔,孔深1201.15米。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四川省地矿局403地质队发来贺信,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概况和其中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特点,对WFSD-1、WFSD-2和WFSD-3-P孔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借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项目的组织管理经验,探讨提出了对探索性强、地层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的科学钻探组织管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12年1月在南极Dome A区域正式开展实施了南极昆仑站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截至2021年,钻孔深度已达803.54 m。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深冰芯钻探工程,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在Dome A地区开展的深冰芯钻探项目。本文介绍了昆仑站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实施的整体情况,对过去近10年的钻探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的深冰芯钻探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研究中心许志琴院士和耿瑞伦、肖庆辉、张伟主编,有39位专家、教授参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陆科学钻探论文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于1996年底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编》,论述了世界大陆科学钻探35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以及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国内外现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金昌  谢文卫 《地质学报》2010,84(6):887-894
文章阐述了实施科学钻探的必要性,简要回顾了科学钻探技术发展历程。以前苏联科拉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联邦德国大陆深钻计划(KTB),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美国卡洪山口项目钻探技术,美国夏威夷项目钻探技术,湖泊科学钻探技术等为例,介绍了世界各国在实施科学钻探工程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技术以及取得的技术成就。论述了实施科学钻探工程前,进行人才队伍培养和关键技术准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2,(7):45-45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7-19)庐枞矿集区深部探测科学钻探预导孔近日在安徽省枞阳县正式开钻,标志着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综合研究项目进入新的阶段。据悉,实施庐枞矿集区深部探测科学钻探预导孔,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东部矿集区科学钻,  相似文献   

17.
朱永宜  王稳石 《探矿工程》2009,(Z1):388-392
松科一井是中国政府"973计划"项目为获取陆相白垩系地质资料,在中国松辽盆地布置的科学钻探工程,由南井和北井两个子工程组成。北井采用水源钻探设备与地质岩心钻探工艺组合,完成了井深1810m的钻探工作,在要求连续取心的1630m井段中,获取直径Φ96mm的岩心1542m,岩心采取率达95%。介绍了北井在钻探工程技术配套上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德辰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0,84(6):873-886
直接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各种地质作用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就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条件,人们还不可能直接钻入地下进行实地取样与观察。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成立以来,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对科学钻探的发展过程、大陆科学钻探的意义、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与建立过程、组织结构、立项程序、立项准则以及研究领域做了简要概述。对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陨石撞击坑及撞击过程研究、地球生物圈、火山系统和热流机制、地幔柱和大洋裂谷、活动断裂、汇聚板块边界和碰撞带、自然资源等主要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做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日本的云仙火山钻探项目、美国夏威夷火山科学钻探和圣安德列斯断裂深部观测计划的主要进展。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实施的3个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展和中国的大陆科学钻探事业近期的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09,36(1):1-2
一、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启动 2008年11月6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正式开钻,吹响了中国地学界向地震研究和预报领域进军的号角。一号孔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设计孔深200m,开孔顶角10°,终孔直径76mm,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地质队承担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金川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前锋岩浆与岩浆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川铜镍矿床是世界第三大镍、铜硫化物岩浆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矿床地质学家的关注.金川铜镍矿床Ⅳ矿区是金川矿床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品位低(Ni 0.71%、Cu 0.48%)并且隐伏于地下140 m以下,生产与研究工作相对滞后.由于F23断裂构造的影响,金川矿床勘查以来,研究者均将其作为Ⅱ矿区2#岩体的东延部分.最近的详查钻探工程获得了较系统的样品测试,结果显示Ⅳ矿区含矿岩体是一个具有单独演化过程的独立含矿岩体,其Ni/Cu比值远高于其他矿区各个岩体,PGE强烈亏损,并且“R”因子数值低(30),微量、稀土元素配分也显示出独立的、复杂的演化过程,岩石结构与岩相变化显著,具有典型的岩浆通道前锋岩浆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金川矿床几个主要含矿岩体的成矿元素与PGE特征,初步确定了金川铜镍硫化物成矿岩浆通道的空间位置,指出了金川深部资源勘查的关键问题与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