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地震拟合优度在青海中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对青海省中东部的6个ME≥6.0地震从震前数年开始进行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发现这6个地震震前一段时间地震拟合优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对共和7.1级地震震中附近一定区域内的地震进行拟合优度计算,进而提取震中周边300kmME≥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指标。并对这一指标进行预报水平评分。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共和地震震中胤边300km ML≥5.8以上地震的中期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对拟合优度计算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
选取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31次M_S≥5.0地震,分别进行G—R公式的地震拟合优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逐一分析,结果发现,77%的地震震中周边一定区域内地震拟合优度在震前表现出明显下降异常,若同震或震后1-2个月内再次出现明显下降,数年内周边500km以内往往有中强地震发生。异常出现的时间、形态和幅度等与地震震级、发震构造等关系不明显。部分地震震前异常不明显,可能与震源深度、监测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滔  马建新 《高原地震》2010,22(2):25-31
运用地震拟合优度的计算公式,首先确定了对异常反映最为明显的计算参数,接着对2008年11月10日大柴旦6.6级地震震中(37.55°N,95.80°E)附近3°×3°范围内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周边300km范围内的ML≥.5级地震前一段时间内,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都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反映,特别是大柴旦6.6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幅度明显,形态清晰。因此,该区域的地震拟合相关系数可以作为周边ML≥5.5级地震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级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震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度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地震的发生在能级上分配均匀,线性拟合优度接近1;随着中强地震的临近,该区中小地震在能级上的分配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均匀现象,表现为线性拟合优度明显下降。这种拟合优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中期异常性质,有可能为中强地震的中期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桂荣  黄瑜 《内陆地震》2006,20(1):65-72
选用新疆地区1978~2005年28个MS≥5.5地震,分析研究线性拟合优度r值在这些中强地震前异常变化过程,总结出r值震前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震中为圆心200 km范围内多数地震在地震发生前10~30个月或稍长一段时间内,G R关系式线性拟合优度r值会出现低值异常变化,异常的持续时间与未来发生地震震级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关系,r值可以作为地震中短期预报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距平方法分析了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玉树及周边台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从2001年到2010年,气温存在一个长达10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总升温幅度约1.7℃,地震后气温很快下降恢复到趋势上升前的水平。比较玉树气温与周边气温的变化过程,在玉树地震前后,玉树气温变化与周边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初步分析认为玉树气温的异常变化与玉树地震孕育和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2021年玛多MS7.4地震前玉树地震台井水温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维刚  刘磊 《地震学报》2021,43(3):392-396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7.4地震,震中位于( 34.59°N, 98.34°E) ,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 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 2021).玉树地震台位于甘孜—玉树断裂附近.玛多地震震中和玉树地震台均位于巴颜喀拉次级地块内,玉树地震台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此次地震震中处于玉树地震台的NE方向,距巴颜喀拉地块北边界85 km (图1).  相似文献   

9.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次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雄  张国民 《中国地震》1996,12(3):229-236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振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  相似文献   

10.
论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介绍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其他14例M≥7.0地震震例.研究发现,在强震前几年时间内,震中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有偏向发生于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加速或者减速某一阶段的现象.该结果对深入认识地震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五里营井流体前兆观测到的两次异常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玲  邢成起 《地震地质》2011,33(3):644-652
分析了延庆五里营井汶川M8.0地震和玉树M7.1地震数字化流体前兆观测资料,对比研究了五里营井流体在2次强震中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流体异常响应灵敏度与地震震级和观测点震中距有一定关系,地震震级越大,观测点距离震中越近,流体异常响应越灵敏.2次大震前流体前兆都观测到氦气释放活动最先出现异常反应,其释放强度与震级有关,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收集和统计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0年玉树MS7.1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岷县MS6.6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温同震响应现象,分析了其特征。结果显示:这4次地震对中国大陆地下流体影响显著,井水温同震响应特征有很大差异,后三次水温同震响应范围、幅度和持续时间远不及汶川地震,即使震级相差不大的玉树和芦山地震,同震响应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最后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异常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7.1级地震前,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大范围区域存在6级、5级及ML4级地震空区,主震前130 min发生了4.7级直接前震。2009年11月以来,青海境内又显现多项较为突出的前兆观测异常。总结认为这些异常应属玉树7.1级地震异常。尤其是多震级档地震空区配套出现,表明该区应力处于逐级闭锁状态,对大震孕育区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今后大震跟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级地震:震前中短期异常比较丰富,存在3级以上地震带状分布、地震发生率指数、D值、调制比、b值异常,而地球物观测则以形变异常为主,主要出现在震中附近区域。综合分析认为:①拜城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地球物理观测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指示意义不明确;②霍城5.0级地震前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较为丰富,为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加强地震政府网站地震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政府网站是地震行业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工作、服务公众的重要窗口.汶川、玉树地震后,地震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地震政府网站已成为社会公众和主流媒体、网站获取地震信息的重要平台,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地震政府网站在汶川、玉树等地震突发事件中信息保障工作的实践,从网站应急制度建设、编制网站应急预...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13年云南洱源5.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发现地震前震中附近长达8个月M≥3.0地震平静,云南地区2013年2月4级地震连发,在震前一个半月内快速形成M≥3.0地震条带,地震当天在震中东北方距离约30 km处发生前震序列.结果表明,洱源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应力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学、地下流体、定点形变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本次地震前多学科异常呈现以下特征: ① MS 5.5地震发生在宁蒗地区MS ≥ 5.0地震平静近10年背景下,震中附近ML ≥ 3.0地震于震前1年形成空区,主震发生在空区边缘,空区长轴180 km,按照川滇地区统计公式计算,未来发生地震的震级为5.8±0.5,与宁蒗MS 5.5地震大小相当; 2015年以来,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ML ≥ 3.0地震呈平静—活跃—平静—发震的特征; 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均于震前7个月内出现,集中分布在滇西北地区距震中300 km范围内,且水温和水位测项异常出现较早; ③定点形变采用NS向与EW向幅值相加来描述同一观测资料的变化,数据曲线幅值增大可作为临震异常3个月短期指标,距震中越近,观测台项异常比例越高;④大部分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宏观异常增多可作为时间预测判据。综合上述多学科异常,认为地震学异常出现最早,可用于判定发震区域,用流体和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追踪时间,宏观异常更多作为短期判定指标,可为宁蒗地区MS ≥ 5.0地震资料积累提供跟踪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