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8个矩形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的试验研究,考察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构件曲率延性良好。最后,比较了设计规程EC4、LRFD、AIJ和GJB在计算矩形钢管混凝土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时的差异,所得结论可供有关钢管混凝土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寒冷地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与疲劳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规定的不足,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推导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形式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实用简化计算方法。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是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二次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将塑性铰出铰顺序引入计算。并用这种方法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安音乐学院演艺中心工程25.7m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框架梁的设计方法,在8度抗震设防大跨结构中应采用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混合配筋方式,能较好地满足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现行规范中没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专门条款及构造措施,而仅仅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在抗震区使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保证构件截面延性很重要,同时应注意控制预应力度和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相似文献   

5.
钢骨-钢管混凝土受弯组合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受弯试验,分析了这种组合柱受弯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承载力和延性等受力性能,井讨论了组合柱的弯矩—曲率曲线特性。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复合筋、不锈钢绞线等高强材料作为混凝土梁的受力筋可以充分发挥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分析此类高强材料加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对混凝土和受力纵筋分别采用混凝土Hongnestad模型和线弹性模型,通过平衡条件,推导了FRP(钢绞线)加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与国内外82根简支梁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筋混凝土梁抗弯强度试验值与理论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7,标准差为0.14。建议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FRP(钢绞线)加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实际工程构件抗弯截面设计时,建议安全配筋率取1.4倍平衡配筋率,设计截面弯矩取0.625倍理论受弯承载力,以使构件具有足够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RA-STM模型是近年来学者提出的新型承载力分析模型。基于RA-STM模型计算理论,结合深受弯构件受力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及混凝土本构模型,推导出基于RA-STM模型考虑混凝土软化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完成了国内外271组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与ACI318-08、GB50010-2010、CSA、EC2等现有规范计算结果及RA-STM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现行规范计算结果相比,RA-STM模型因考虑混凝土软化效应预测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且其具有明确的力学模型,能够合理反应深受弯构件受力机理。因此,RA-STM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深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墩柱的试验结果对钢管混凝土拱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为明确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抗震性能指标,研究了高轴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过程及延性性能。以弯矩作为性能指标将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试验破坏过程分为轻微损伤、有限损伤与严重损伤3个阶段,结合钢管混凝土截面性能状态的数值分析,探讨了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高轴压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具有一定的可用延性;提出了以计算等效屈服弯矩作为抗震性能指标,适当利用延性和实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有限损伤抗震设计,并给出了与有限损伤相关的截面性能状态及参数。研究成果弥补了规范在此方面的不足,可供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抗震性能,对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配筋的6根再生混凝土短梁和2根普通混凝土短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跨高比为4的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当跨高比为3时,配筋率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延性系数仍可达4.0,而配筋率大、承载力高的试件则较难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此外,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近,经合理设计后,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同的刚度退化及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一位移滞回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过早地发生局部屈曲,并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延性,从而增强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理论计算结果得到国内外大量结果的验证,基于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参,如构件轴压比,长细比,截面含钢率和材料强度等因素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变变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后,确定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恢复力学模型和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预应力度混凝土梁抗震性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高预应力度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高预应力度混凝土梁具有优良的变形恢复能力以及较好的位移延性,总体上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进行了四个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四个不同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同时分析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3个不同轴压比的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内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加载试验,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着重探讨了轴压比对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iveness of a rehabilitation method based on joint enlargement using prestressed steel angles to enhanc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damaged externa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ree half‐scale joints having either non‐seismic or seismic reinforcement details were test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rehabilitation by applying lateral cyclic loading of increasing amplitudes. Two defect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two non‐seismic units, being the absence of transverse steel hoops and insufficient bond capacity of beam bottom steel reinforcing bars in the joint panel zone. The damaged specimens were rehabilitated by injecting epoxy grout into existing cracks and installing stiffened steel angles at the re‐entrant corners of the beam‐column joint,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beam, that were mounted and held in place using prestressed high‐tensile strength bar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rehabilitated specimens in terms of strength, stiffness, and ductility was fully recovered and comparabl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ismically detailed specimen.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已禁用,而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桩成本较高。首先针对卡扣式机械连接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PHC管桩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桩与承台处的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并利用试验数据针对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进行了损伤指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方桩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抗裂性能明显好,而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承台节点耗能能力和延性低于预应力管桩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桩;截桩施工导致桩端部损失部分预应力,相比较未截桩试件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减小,节点裂缝开展较早,损伤较未截桩试件严重;增配普通钢筋试件的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水平承载能力和位移延性得到提升,节点抗震性能得到提升与改善;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损伤前期较小,而一旦发生损伤后,损伤指数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足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高温后的抗弯承栽力开展了非线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配筋指标、有效预应力对高温后极限弯矩与常温下极限弯矩比值M_u~A/M_u的影响不大,预应力度和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对M_u~A/M_u影响显著。高宽比近似相同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当第一排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相同时,受火时间为3 h,高度为700 mm的梁高温后截面承栽力下降幅度最大约为30%,高度为4500 mm的梁高温后截面承栽力下降幅度不到10%,高温后大尺度梁的力学性能优于小尺度梁。给出了考虑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和预应力度影响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M_u~A/M_u的计算公式,以及综合考虑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底距离和预应力筋梁侧保护层厚度影响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M_u~A/M_u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The residual capability of a damaged structure to resist further load is essential in optimal seismic design and post-earthquake strengthen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 beam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histories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load history 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er.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failure of the beam is def 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ment under cyclic load and from the skeleton curve is formulated. Finally, based on displacement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 model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damage-failure evaluation is developed. In this model,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 level,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 and loading history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damage–failure is incorporated, thus it is applicable to stochastic earthquake forces.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9个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震试验.通过测试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端的荷载-变形滞回曲线和梁相关截面的横向变形,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掺加范围和轴压比等因素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曲率延性和滞回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能改善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梁截面延性,显著提高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延性和耗能能力,对解决节点箍筋密集、改善施工条件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渡槽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渡槽的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滞回曲线在加载的初期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捏拢效应,滞回曲线总体呈明显的梭形,且较为丰满,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良;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渡槽在加载初期对裂缝控制具有良好的表现,渡槽整体具有良好的延性;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渡槽试件的刚度退化明显,刚度退化主要集中在开裂后至屈服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20.
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根加配横向预应力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初步考察了横向预应力筋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良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加配横向预应力筋并施加适当预应力之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提高70%以上,即使在不施加预应力的情况下,梁的抗剪承载力也约有40%的增长;(2)在横向预应力筋的总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横向预应力筋和较小的间距,更有助于改善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