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1960-1989年《台军年鉴》资料,从时特大暴雨、日特大暴雨、过程特大暴雨三方面统计分析了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相对落区分布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路径华南热带气旋时特大暴雨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市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8年5-8月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对1998年7月21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剖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以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2000-07-12~14陕西南部出现的持续性暴雨天气从主要天气系统,有关物理条件、地形作用、卫星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特大洪灾的成因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地貌特征是造成特大洪灾的直接内因;暴雨、特大暴雨是造成特大洪灾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1998-08-25发生在商南县青山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了此类秦岭山区局地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变化特征及地面影响系统,为此类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熵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凤春 《气象》1994,20(8):48-49
该文利用熵平衡方程,对1993年8月4-5日,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生的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熵诊断分析。指出,在湿饱和大气下,降水过程实质上是熵由不平衡通过垂直运动达到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98.7”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双柱 《气象》2002,28(7):54-57
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对1998年7月21-22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此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热带气旋暴雨增幅造成北方特大暴雨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决策特性,采用前向多层的误差反向传输网络,研制了一个登陆北上热带气旋暴雨增幅造成北方特大暴雨的预报方法--能自动判虽有无暴雨增幅及其出现地区的人工神经元分类预报网络。该方法简便客观,试用效果较好,即可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8.
热带气旋与河北特大暴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寿全  魏文秀 《气象》1995,21(7):34-37
利用1965-1994年资料统计表明,约有70%左右的河北特大暴雨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综合归纳了热带气旋影响的河北特大暴雨的三种类型,并对其中快速发展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该文应用常规天气图,对1997年6月14-15日处于雷州半岛的湛江市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特大暴雨出现在静止锋切变线附近的辐合气流中,水汽不断从西南方向偏东方向向广东沿海输送,并产生水汽辐合,加这代层辐合,高层辐散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造成特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94·6”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指出1994年6月11-17日特大暴雨期间边界层对暴雨的重要作用是:(1)为暴雨区持续输送大量暖湿空气;(2)建立和维持位势不稳定层结;(3)对暴雨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1年9月22-23日南疆西北部山区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分析,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12.
蒋宗孝 《气象》1996,22(6):25-28
通过分析1994年5月1-3日闽西北特大暴雨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地面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揭示了这场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  相似文献   

13.
“96.8”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青文  张迎新 《气象》1997,23(10):39-43
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过程。此次特大暴雨,主要是8608号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西北上,副热带高压加强西进,低层从东北部有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在暴雨区域形成湿斜压锋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致使台我低压北方形成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PSU/NCAR MM5V3非静力数值模式对1999年8月11~12日由变性台风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资料,根据位涡理论探讨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这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应用位涡守恒原理能较好地解释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是影响中尺度低涡和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45K湿等熵面上风场和气压场的分布揭示了东南暖湿空气沿等熵面爬升与扩散的冷空气相遇,对流强烈发展,产生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林敬凡 《气象》1993,19(12):36-40
统计分析了大量的暴雨资料发现;河南省夜间多暴雨,主要表现在暴雨次数和雨量夜间比白天均多21.6%,暴雨地理分布夜间比白范围大86.6%。由于暴雨等级不同,其降水集中时段出现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暴雨多出现在下半夜(最高峰点出现在4-5时),大暴雨和物质特大暴雨多出现在上半夜(最高峰点分别出现在02时和21-22时)。物理成因分析表明:热力、动力和地形因子可能是河南省夜间多暴雨的直接成因。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暴雨卫星云图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分析了1982-1996年湖北省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特别对1996年和1991年两个特大洪涝年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作了合成分析,总结出湖北省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模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门市新会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暴雨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江门市前汛期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江门市前汛期年平均暴雨日2.8 d、大暴雨日0.7 d、特大暴雨日0.04 d;年平均暴雨量为385.4 mm,平均强度为75.5 mm/d。平均每10年的上升速率年暴雨频数为0.29次、年大暴雨0.13次、年暴雨量为28.6 mm、暴雨强度为1.0 mm/d;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2006年以来大暴雨出现的频数增加,表现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暴雨气候事件也呈现异常现象。前汛期年暴雨量和频数呈正比,暴雨日数多的年份对应降雨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1996年5月28-30日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给出了暴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99.8”山东特大暴雨的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谭志华  杨晓霞 《气象》2000,26(9):7-11
应用螺旋度理论结合湿度条件对1999年8月11~12日产生在鲁东南和鲁中北部的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高温、高温和不稳定大气中;500hPa以下低层k-螺旋度正值较大。暴雨产生在850hPa螺旋度中心附近。螺旋度的变化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发展及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性;螺旋度还反映了大气垂直运动分布特征和旋转状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长江中游夏季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主要影响系统。通过对“98.7”与“91.7”两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对比分析,提出了长江中游夏季特大暴雨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