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均天  陈桂英 《气象》1987,13(4):36-40
1986年,我国天气气候条件上半年较好,下半年偏差。大部地区雨水偏少,受旱范围广,仅东北、云南大—暴雨较频繁,洪涝较重。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光照充足,西南、华南、东北等地遭受低温影响。台风登陆地点偏南,两广损失较重。1986年北半球环流的主要特征为,500hPa副高秋季开始转入偏强阶段,青藏高原500hPa高度明显偏低,印缅槽冬春较强,夏季100hPa南亚高压中心偏强,脊线偏南。亚洲西风带锋区分支明显,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稳定。极涡偏强,主要偏在西半球。赤道海温两次增暖,北太平洋暖流较弱。  相似文献   

2.
统计1971~2003年桂西北地区7~9月的高温日数情况,并对高温日数偏多年的前期(1~6月)500hPa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高温年关系密切的是前期(1~6月)北半球500hPa极涡中心位置偏西及偏于极地,强度偏强;印缅槽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北界位置偏南,西脊点偏东.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实况资料,分析四川地区1951~2007年1月典型冷、暖年及2008年1月四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偏弱)与四川隆冬季节气温偏低多阴雨雪天气(气温偏高晴少雨雪天气)明显相关,冷年表现为500hPa极涡在亚欧地区强度显著偏南(偏强),南支低槽活跃,西伯利亚~蒙古地面冷高压偏强,四川地区850hPa气温偏低,0℃线偏南,为明显的反气旋距平风场,低层湿度增加,暖年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
2006年3~4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北疆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4~3.1℃,南疆偏高0.7~1.3℃;降水量北疆3月接近常年,4月多,南疆3月无降水,4月多,但分布不均匀;开春期,北疆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南疆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提前;终霜期,北疆各地偏早偏晚不一,南疆大部地区偏早,气象条件有利于我区农牧业、林果业生产。但受3月11-13日大风、沙尘和4月9~11日全疆范围内出现的强降温、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1500hPa环流形势特征从3月份500hPa月平均环流图看,中高纬呈4波型,极…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广西降雨量资料,对2022年广西罕见龙舟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龙舟水期间高层欧亚中高纬地区高压脊异常偏强,引导冷空气持续南下影响华南地区,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南亚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在广西上空构成了有利于垂直运动的环流配置。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西段脊线位置偏南,导致水汽输送偏南。低层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异常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前沿位置偏南,水汽收支在华南地区较常年偏多40%。在多个大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特征共同作用下,广西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我区月平均气温北疆持续偏高,南疆1月偏低,2月偏高;北疆降水持续增多,南疆1月降水少、2月多;北疆地区积雪偏厚,南疆再次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稳定积雪。两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气象条件对冬麦和牲畜越冬有利;但偏厚的积雪形成的“白灾”给北疆部分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从1月份500hPa月平均环流图看,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东亚大槽较常年略偏深。反映在高度场距平上,东太平洋上空的负高度距平中心低于-120位势米,北美东部和欧洲西北部上空的负距平中心均低于-80位势米。亚洲中部、南…  相似文献   

7.
统计1971~2003年桂西北地区7~9月的高温日数情况,并对高温日数偏多年的前期(1~6月)500hPa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高温年关系密切的是前期(1~6月)北半球500hPa极涡中心位置偏西及偏于极地。强度偏强;印缅槽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北界位置偏南,西脊点偏东。  相似文献   

8.
2003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异常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杨义文  许力  龚振淞 《气象》2004,30(4):20-24
2002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03年初结束;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春、夏、秋季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西;6、7月脊线位置偏南,8月偏北。初夏6月上中旬有贝加尔湖阻高影响,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有鄂霍次克海阻高影响;盛夏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强;青藏高原500hPa高度年趋势偏高,大部分地区冬季积雪少;热带对流强度年趋势偏弱。  相似文献   

9.
2019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知  何立富 《气象》2019,45(9):1335-1340
2019年6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单极分布且偏强,亚洲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偏南为主,强度略偏强。全国平均气温为20.6℃,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99.8 mm,基本与常年同期(99.3 mm)持平。月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南方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同时,华北、黄淮和云南等地少雨高温,气象干旱持续;华北、黄淮出现阶段性高温;多省(区)遭受风雹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夏季气候异常及主要异常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11年夏季的中国气候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西北西部、华北南部、江淮至江南一带,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了阶段性的较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广西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进一步对中国气候异常事件的成因分析表明:异常高压的长期维持,孟加拉湾的向北水汽输送偏弱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使其西侧的东南和偏南水汽输送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小是导致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大气环流因素;2010年秋季出现的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可能是西南干旱的一个重要外强迫条件。2011年夏季亚洲极涡偏弱偏小,欧亚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中纬度西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低而激发反气旋性环流产生,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大偏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地区交汇造成降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平  高拴柱 《气象》2014,40(1):126-131
2013年10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单一极涡,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中高纬环流呈现4波型,北美地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常年偏大,南支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0.8 mm,比常年同期(35.8 mm)偏少14.0%,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10.3℃)偏高0.8℃。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先后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但只有22—26日的冷空气达到全国较强冷空气标准,其他3次都是影响北方的中等强度冷空气;受台风菲特影响,我国华东地区南部和华南地区北部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江南中部及河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2.
运晓博  杨寅  刘海知 《气象》2023,49(11):1414-1420
2023年8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强度略偏强,500 hPa上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高空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段脊线的平均位置较历史同期偏南。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较常年同期(21.1℃)偏高0.8℃,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9 mm,较常年同期(107.1 mm)偏多3.5%。月内,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西北、东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我国出现6次暴雨过程。8月共有6个台风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少。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受灾严重,江苏盐城大丰区出现龙卷风。  相似文献   

13.
台风活动与厄尼诺年的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兴芳  晁淑懿 《气象科学》1989,9(2):168-176
本文分析了1951—1987年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包括台风生成数和登陆数、台风生成位置和强度等。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台风多的年生成位置偏北和偏西,强度偏弱,登陆我国的台风数也多;台风少的年则反之。分析结果还表明,台风活动与热带海洋和大气低频耦合振荡有着密切关系,在厄尼诺年由于瓦克环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南,热带辐合带偏弱、位置也偏南,热带西太平洋强对流区东移,造成西太平洋台风少、生成位置偏南和偏东、强度较强;在反厄尼诺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我区月平均气温变幅较大,1月异常偏低,2月偏高明显;全疆降水持续增多;南北疆积雪偏厚,继2005年1月后,南疆部分地区再次出现稳定积雪;南疆大部分地区开春期提前。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有利,但对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两月内共有8场较明显的天气过程影响我区。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1月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在中高纬度呈3波型,极涡中心一个位于泰米尔半岛,一个位于加拿大北部,一个位于太平洋偏东地区,里咸海地区的长波低槽位置偏南明显。全球气温距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大范围的冷暖异常。欧亚大陆中高纬大部和美国阿拉斯加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1981—2017年5—7月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监测值。美国NCEP/NCAR 1981—2017年5—7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5—7月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气象干旱的气候背景、季风和大气环流特点等,得出:(1)2017年5—7月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且持续时间长,影响严重,是近36a来少有的。(2)北极涛动指数维持正位相,冷空气活动势力弱,欧亚地区盛行纬向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持续偏高,印缅槽持续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南海夏季风较常年偏弱,我国主雨带位置偏南。大气环流的异常分布和共同影响,使得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时段处于高温的环流影响下,没有系统性的西南水汽输送,出现了大范围持续异常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持续重旱。  相似文献   

16.
王凌 《气象》1993,19(5):62-63
2月份,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但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上、中旬偏暖,下旬偏冷。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江南、华南北部后半月多低温阴雨天气,对春播不利。河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旱情持续。新疆、青海等省(区)部分地区发生雪灾,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7.
艾子 《气象》2003,29(4):24-27
2002年春末夏初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1~12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纬度地区纬向环流盛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 - ”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7月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典型阻高;东亚夏季风偏强,南亚夏季风及热带对流指数偏弱;夏季赤道辐合带偏弱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18.
陈国珍 《气象》1996,22(4):20-23
1995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初夏脊线位置偏南,盛夏偏北;亚洲西风带,春季经向环流发展,初夏东亚阻塞形势稳定,盛夏纬向环流盛行;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夏半年偏高,冬半年偏低;北半球100hPa位势高度低纬度持续偏高,中高纬度持续偏低,南亚高压偏强;1994年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1995年3月结束。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芸芸  陈丽娟 《气象》2019,45(10):1483-1493
2019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位;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8.7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东北、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南降水显著偏多,而黄淮、江淮及云南大部降水异常偏少,其中云南地区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气温偏高和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旱涝灾害并存。季内气候变化显著,表现出东亚冬季风环流向夏季风环流转换期的特征。春季(尤其是3—4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受到中纬度环流型的明显影响,乌拉尔山及其以北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中心,而乌拉尔山以东到贝加尔湖地区为大范围正高度距平,这种异常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同气温整体偏高。另一方面,低伟度大气环流则表现出对热带海温异常的明显响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异常偏强、偏西及偏南,这基本决定了我国春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型,其强度和位置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南方降水分布,同时通过与中高纬异常环流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我国北方降水异常格局。进一步分析热带海温外强迫的影响显示,在El Nino衰减年的春季,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增暖对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西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而El Nino事件本身对西太副高强度的影响在春季逐渐减弱,对西太副高南北位置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8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北疆大部地区前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在7月发生转折,7月北疆低温多雨,8月则为高温多雨;而南疆7、8月仍持续前期气温偏高趋势,部分地区降水转多。两月全疆大部地区光照充足,风调雨顺,农牧业丰收有望,但受7月28日至8月1日北疆的低温连阴雨天气使棉花遭受了较重的障碍型低温冷害。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从7月份500hPa月平均环流图看,极涡强度接近常年,中高纬呈4波型分布。欧亚范围内,欧洲为平均脊且强度偏强;乌拉尔山至中亚至新疆地区为深厚的平均槽区,该槽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