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厦门地区大量钻孔试验数据,分别采用规范法和Seed法对该区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然后选取二者判别结果相同的数据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二者判别结果分歧的钻孔数据进行二次判别。结果表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性能良好,预测准确度高。此外,这种综合判别方法也提高了饱和砂土液化判别的准确度,并为其他地区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SASW法在粉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面波法(SASW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判别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瑞雷波法判别结果的对比,说明以剪切波速为土性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但由于资料太少,建议继续收集液化调查资料,以发展出一个有充分根据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砂砾土和砂土成分不同,两者在相同的波速值时密实度也不同,现有规范对砂土液化的波速判别法不适用于砂砾土,砂土液化的判别结果对砂砾土偏于危险。而我国部分地区砂砾土分布广泛,十分有必要发展砂砾土的液化预测及判别方法。本文根据渭南北湾水库工程基础勘察资料,在前人对砂砾土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剪切波速对砂砾土进行液化判别,为液化土的工程处理提供地质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工程砂砾土液化判别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标贯试验为依据的砂土液化确定性及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厂址非基岩场地的地基液化问题是核电厂选址的关键问题,亟需建立核电厂址地基液化判别方法。回顾了以标贯试验和地表峰值加速度为依据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演化历史,依据Idriss-Boulanger确定液化临界曲线的基本方法,提出了确定液化临界曲线的基本原则,分别依据美国液化数据库、中国抗震规范液化判别式所用的液化数据及综合两者的液化数据资料,给出了相应的液化临界曲线,验证了液化临界曲线的位置对不同的细粒含量、有效上覆压力、现场试验方法的液化数据的合理性,分析了测量或估计土层循环应力比和修正标贯击数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液化临界曲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提的液化临界曲线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Monte Carlo模拟、加权最大似然法和加权经验概率法,给出了液化临界曲线的名义抗液化安全系数与液化概率的经验关系式及概率等值线,并对核电厂Ⅰ类、Ⅱ类和Ⅲ类抗震物项地基,给出了相应的液化临界曲线。  相似文献   

5.
李兆焱  孙锐  曹振中  石江华  董林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07-391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规范、Robertson方法、Olsen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中,总体上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高于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71%和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分别为55%、73%和45%,明显偏于危险,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应是未来必须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经验判别法和试验-分析法对荆沙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墩基场地的地震液化进行了综合判别。对现在使用的有关地震液化判别“规范”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拓展,虽然是初次尝试,但作者认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判别分析法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法。但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错判现象,且不能给出归类的可靠程度,还要求巳知样品变量个数与未知样品变量个数相等,否则就不能计算。本文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地质方法—隶属函数加权判别法,并用电算方法对实例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思宇  李兆焱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24,(5):1517-1526+1539
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具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了海上风电工程的主要勘察方法。海上风电工程位于液化易发区,因此研究基于CPT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详细介绍了4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CPT液化判别方法,并采用理论分析及大量CPT液化实测数据检验,对现行的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简称NCEER)方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方法(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83-2011)方法(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S 160:2004)方法(通则法)等4种方法进行对比检验,提出了4种主要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NCEER法液化判别临界线在低烈度区存在不合理的回弯现象,在高烈度区存在临界值增大过快的问题,在Ⅶ度区深层偏于危险,在Ⅸ度区深层明显偏于保守,在Ⅶ、Ⅸ度区浅层和Ⅷ度区判别结果较好;岩规法液化判别临界线存在很大的问题,液化判别临界线随深度递减,液化判别...  相似文献   

9.
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在上海地区采用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的公式,扁铲侧胀试验判别液化与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判别液化的方法对比,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果,是一种有前途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砂土液化引起的地基土大变形是港口工程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港口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判别结果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港区砂土液化问题,选择临界标贯击数法、Seed简化法、BP神经网络法、基于GIS的液化判别法等四种液化评价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势评价并分析对比,建立基于GIS三维液化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15m以上砂土液化趋势较大,15m以下液化趋势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临界方程法及其对地层性质的自动化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秋  包军强 《地球科学》1997,22(6):633-637
从分析折射波时距曲线入手,确定地层性质突变的临界点,利用通过该点时距曲线的时距方程,建立临界方程和临界方程法,以临界方程计算出的地层临界厚度值与待判层厚度无关,二者比值决定了待判地层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般弹性体变比例混合能量型变分原理.该变分原理的特点是其泛函中包含一个被称为分裂因子的参数,通过改变分裂因子的值可以调整泛函中位能和余能的比例,以该泛函为基础建立了变刚度混合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选择分裂因子的方法,讨论了降低刚度矩阵的条件数、改善解的精度以及克服病态问题的方法.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其能够克服各类有限元病态问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CIPW标准矿物计算法应用时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良 《地质与资源》2001,10(3):180-183,189
CIPW法是当今最广泛应用的岩石化学计算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供模拟矿物成分和相对数量,为岩石正确命名提供依据.作者在应用CIPW法过程中,发现不同教科书上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存在差异,给实际应用造成不便;本文就斜长石牌号的计算方法、CIPW计算原理以及钠长石分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文强  晏同珍 《地球科学》1997,22(6):669-672
介绍了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给出了斜坡的破坏概率,模拟的次数与所给误差之间的关系,以岩村滑坡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顺煤层水平钻孔中电阻率法探测煤层厚度的方法原理,使用线性数字滤波法对不同地电类型做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电阻率曲线对煤厚变化反映明显,能探测厚度大于0.8m的煤层。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 K-Ar定年方法:峰值比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r法定年技术经历了体积法和稀释法等不断趋于成熟,但对于年轻火山岩进行定年时,由于同位素质量分馏的影响,上述方法都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随着质谱仪稳定度和精度的提高,直接建立氩同位素含量与峰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不再使用稀释剂( 38 Ar)成为可能,这就是 K-Ar定年的新方法:峰值比较法(或无稀释剂法)。该方法可以消除质量分馏作用带来的误差,对年轻火山岩定年具有重要意义。近代火山物质都含有初始氩,且有不同程度的质量分馏,其同位素比值落在质量分馏线上,这表明质量分馏作用影响 K-Ar定年的准确性,尤其是非常年轻的样品。通过精确测定样品的 38 Ar/ 36 Ar比值,可以准确扣除样品中的初始 40 Ar,从而得到放射成因 40 Ar含量。这种测量方法可以用于较老岩石、矿物样品的年龄测定,其结果与 K-Ar稀释法以及 40 Ar- 39 Ar法相一致;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年轻样品的年龄测定,可以测 2~5ka的岩矿样品,对富钾矿物的测量误差小于 1ka;对老于 0.1Ma的样品,相对误差不大于 1.5%。介绍了峰值比较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过程,同时还讨论它的使用条件和定年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前地基沉降理论计算方法基本上把沉降分段计算,事实上,主、次固结沉降是同时发生的。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用静力触探法和瞬态R波法进行地基沉降计算,通过理论推导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论证了这两种方法都是快捷有效且具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解释复杂构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晓明  王冠贵 《现代地质》1996,10(2):286-292
倾角测井矢量图可以标示出井眼范围内各深度点的地层产状,一定的地层构造形态在矢量图上有一定的倾角矢量组合模式。通过正演计算,总结出了19种褶曲和断层等构造组合模式的样板及在一口井内各构造模式间的“串”、“缺”、“嵌”连接规律。对照组合模式样板进行矢量组合模式识别,采用“倾角矢量逐点叠加法”,可把井眼范围纵向排列的倾角矢量转换成任意方位的地层视产状,绘制构造剖面图。用多个剖面的地层空间坐标数据可绘制倾角构造平面图,确定钻遇构造的形态。据此原理,编制了一套倾角测井构造解释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9.
论构造筛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系统论述复合构造的筛分方法和构造筛分的定义、内涵、基本原理、原则、定律和方法步骤,并结合我国区域地质实际和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若干例证。该文是"论构造复合"的续篇,对我国及东亚-西太平洋复合构造域的复合构造体系的筛分作了若干说明。最后对星球级规模的全球复合构造体系的构造筛分也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Lu—Hf同位素测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Lu-Hf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了Lu-Hf同位素现有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包括化学流程在内的应用多接收器双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高精度和高准确度,Lu-Hf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和测试过程,列举了部分最新地质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