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是生命之源.无私地释放着光和热。但太阳也会时不时地为我们变个魔术、开个玩笑,有时候是变换一下颜色,而有时则会显示出另外的技能——“变形”与“分身”。  相似文献   

2.
罕见冰晕--44°幻日44°幻日是适合在冬季北方的极寒中寻找的天象,它在我国的记录还相当稀罕,只有寥寥数次影像记录,且大多没有被认真地拍摄记录。因而,这种现象应被科普出来,以期有更多人有目的地去寻找和拍摄此现象(图1)。  相似文献   

3.
易轩 《天文爱好者》2010,(12):44-47
最“大” 哪恒星最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太阳的尺寸,因为在对恒星进行研究时,天文学家喜欢以太阳为参照,常常以“太阳半径”、“太阳质量”、“太阳光度”作为单位,表示恒星的大小、质量、亮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名称解释 “玩转星空”的“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为:我们已知的各种天体都在自转,例如地球、太阳、月球和行星、恒星、星系,包括小行星。自转的同时,绝大多数天体还围绕它所属的天体系统中心运转,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着她的一家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这些“转”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际遇瞬息万变,人事变迁也聚散无定,在我们看来,只有“天道”的运行是亘古不变的,不会因为我们的行为而导致改变,正如古语所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天论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纪念刘和珍君),天地之机,大体如是。所以人们常常会以违反常规的天文现象,来形容罕见或不可能的事件,例如“太阳打西边出来”等。但事实上,天体运行的规律看似简单而实则深刻,一些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或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或许并不是真的就绝无可能。  相似文献   

6.
与周围数千亿颗恒星一样,我们的太阳也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成员。它沿着一条近圆的轨道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速度超过250千米/秒,轨道半径约为8000秒差距(26,000光年)。太阳在这个轨道上走完一圈,需要2.5亿年多一点,这称为一个“银河年”。从诞生以来,我们的太阳已经走过了20-25圈,也就是说,它的年龄已经有20-25“银河岁”了。  相似文献   

7.
太阳虽然离我们不很远,看起来大小也与月亮相仿,但由于它发出强烈的光和热,使我们几乎不敢正视,用望远镜观测时,更要装上滤掉大部分光线的滤光片,这就大大影响了对太阳细节的观察,所以虽然伽利略早就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的黑子,并进一步推测太阳在自转,但以后200年,人们对大阳的认识没有太大的进展。到了19世纪,人们终于一步步“走近”了太阳,通过对黑子特性的了解太阳大气的观测、太阳能源的推测以及太阳系起源的探讨,勾画出了一个新的太阳。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两个“旅行者”已经离开了太阳系。离开时“旅行者”1号距离太阳约88AU(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以每年3.6AU的速度向黄道面以北35度的方向飞去。“旅行者”2号在离太阳约70AU的地方,向黄道面以南48度的方向飞行,飞行速度为每年3.3AU。“旅行者”今后飞向何处?它们还能进行天文观测吗?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10.
“东升西落”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太阳运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直观感觉,一种视觉效果,因此称“视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是我们地球自转造成的,故称“周日视运动”,另外太阳还有一种在星空背景中的缓慢移动,一年在天空运动一周,这是由地球的公转造成的,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古人对太阳的这两种运动都非常关心,因为前者形成一天昼夜的变化,后者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这都是历法中相当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追踪1970.1—1975.12期间产生耀斑活动区位置,发现这些活动区的日面分布呈“准复合体”的区域性分布。95%的活动区集中在二十一个“准复合体”之中。“准复合体”在日面上可存在长达三十多个自转周的时间,在其消失后,经过几个或十几个自转周的“休歇”,新的活动区在这个区域内仍可得到“复活”。这可对太阳耀斑的长期预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人在写到太阳时,除了关注日出、日落等动人景象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描写,也非常值得阅读赏析,这一讲我们把这些描写分成“火与热的化身”(属性)、“七色太阳”(颜色)、“日大如盆是多大”(尺度)、“日高三丈是多高”(位置)来分别介绍,诗歌中的这些特殊描写包含了天文、物理、心理学等等的许多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太阳模型和中微子流量预估太阳中微子“亏缺”是指目前实际探测到的太阳中微子流量比理论上预估的少得多的问题。理论上预估的太阳中微子流量是根据“标准太阳模型”(SSM)估算的。所谓标准太阳模型是在一些基本假定下 ,通过建立联系各种太阳物理参数的方程组 ,以原始太阳质量和化学组成为初始条件 ,以及与目前太阳年龄 4 6亿年对应的太阳半径和光度为边界条件 ,求解得到的太阳构造模型。标准太阳模型除了假定太阳为球对称 ,它的所有物理量只与日心距有关 ,以及不考虑太阳自转和磁场 ,或者说太阳自转和磁场的力学效应可以忽略外 ,还有…  相似文献   

14.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尤利西斯”测日记叶式 今年5月,我国科学考察队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胜利到达北极。喜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极区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地球是这样,对太阳也是类似的。空间时代开始以来,天文工作者对太阳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太阳轨道观测台、太阳峰年使...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哥白尼抱憾看不到水星在不少书中提到哥白尼1506年从意大利回到波兰后就一直没有见过水星。原因何在?水星和金星在地球轨道之内,称为内行星。从地球上看去,内行星总是徘徊在太阳近旁(水星和太阳的角距离不超过28°),像两个拉着妈妈衣襟的小孩子,经常被太阳的光辉所淹没。如下图所示当水星走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成一线时是“下合”,当水星走到地球对面时称为“上合”;当水星走到离太阳最远的两个位置时称为“大距”,在太阳西面称为“西大距”,在太阳东面称为“东大距”。在合的时候,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太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概况,特别关注对太阳耀斑等活动现象的非对称谱线轮廓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本文简要总结了“多云模型”方法在研究太阳日面和边缘多活动体的极不对称迭加轮廓的应用,可同时导出各个活动体的速度场和其它有关的物理参量的定量或半定量分布。该方法的应用表明它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月环食”初探谭进千百年来,人们曾多次观测到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但一直未能观测到“月环食”。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请看一下太阳通过地球投影后形成的影区(图1)。区域1是光投影的共有范围,完全不受阳光照射,叫本影;2和3分则是太阳下部和上部发出的光照...  相似文献   

19.
从观测者的角度,当一颗行星穿越太阳表面时,这一现象就叫做“凌日”。对于探测系外行星来说,“凌日”现象称作”凌星”,这是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之一。行星出现“凌日”现象可稍微改变恒星的亮度,大约只有一万分之一的亮度变化,“凌星”现象大约可持续2~16个小时。如果“凌星”现象完全是由行星自然运行而导致的,那么这种运行变化将完全具有周期性。此外,相同行星产生的所有凌日现象都应当具有相同的亮度变化,持续相同的时间。因此,行星“凌星”探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信号且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太阳风研究的新进展:略谈“尤里西斯”观测藻间由太阳向外“吹”出的电子和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在局部行星际介质中占据一个巨大的腔。这些等离子体称为太阳风。它起源于具有百万度高温的太阳外层大气─—日冕。由于日冕温度很高,太阳风等离子体在克服太阳引力,以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