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划分三个冰期与两个间冰期,后来加上晚更新世的大理冰期,为四个冰期三个间冰期,李承三教授继而在四川西北部山区划分现五个冰期与四个间冰期,孙殿卿教授等后来在河北省泥河湾划分出六个冰期与五个间冰期。景才瑞等也曾在庐山与鄂西高原地区划分出四个冰期与三个间冰期。学者们比较公认的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始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庐山-大理间冰期与大理冰期,目前处在冰后期。  相似文献   

2.
论李四光教授的庐山第四纪冰川是对泥石流的误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雅风 《地质论评》2010,56(5):683-692
李四光教授1933年提出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是否确实,长期处于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在于庐山较广泛分布的泥砾混杂堆积到底是冰期冰碛还是泥石流堆积。笔者经多年研究得知:(1)牯岭站海拔1165m,现代气候记录告知,7月之气温必须下降20℃,处此高度的庐山才具备积雪成冰的条件,从而判断中纬度山地冰期降温无此可能;(2)沉积物特征包括砾石组成、砾径変化、基质组成、沉积结构、色泽、粘土矿物、擦痕特点等表明主要是泥石流堆积而非冰碛;(3)包围砾石的网纹红土与孢粉组成表明,沉积时期为暖温带—亚热带湿热环境,而并非寒冷冰川环境;(4)借助何培元等著作中古地磁年代以及高价铁与低价铁元素之比值推算古温度,如上述推算古温度的方法正确,就可推断李四光所定庐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阳冰期及何培元定的大排冰期基本上在中国西部与北半球处于间冰期的时段内,排除了具有积雪成冰川的可能性。李四光的学术误解及其社会名望导致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研究走过了一段弯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第四纪冰期是经过极其剧烈的争论才得以确立的。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早于1922年,就在太行山东麓及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当时未得到地质地理工作者的承认,他们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期。以后又在长江下游相继找到了大量冰川流行证据,又遭到强烈反对。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李四光教授在安徽黄山慈光寺U形谷壁上发现了确凿的冰川擦痕的证据,并对江西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研究,以大量的确凿事实,对中国第四纪冰期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工作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历史新的篇章,但反对者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庐山冰蚀地形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才瑞 《地质论评》1958,18(3):214-223
庐山第四纪冰川地形的系统研究,由李四光教授的巨著“冰期之庐山”开其端,而任美锷教授的论著“庐山地形的初步研究”继其后。1956年夏季,笔者等随严钦尚教授在庐山调查十余日,对于庐山山上山下的冰川地形获得初步了解,虽然我们所观察的地区,并未  相似文献   

5.
崔克信 《第四纪研究》1989,9(3):243-248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首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于1931年发现,并以专著“冰期之庐山”于1947年公布于世。此文发表后,赞称与反对者均有人在。1983年8月,作者在庐山疗养期间,从庐山地貌及其演化观点,对此问题进行了观察,草成本文以示支持李师的冰川观点。文成之后,未遑发表,现值李师百年诞辰之际,特以此文纪念恩师培养之情。  相似文献   

6.
景才瑞 《地质论评》1958,18(6):454-455
前言关于我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材料,以李四光教授所著的“冰期之庐山”一书最为著名。此外,还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论文,亦均为科学家们亲自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由于这些宝贵材料的积累,就给比较全面综合的论述我国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个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庐山以其瀑布飞泉、苍松翠峦著称于世,但关于庐山古冰川学说的争论更加引人注目。本世纪30年代,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力排众议,创立了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更新世冰川学说。他在1937年完成的巨著《冰期之庐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大量确据。在这部著作中,李四光教授从地貌、沉积和古气候等方面证明了庐山确实存在更新世冰川,并划分出波阳、大姑和庐山三个冰期,进而与殴洲阿尔卑斯的恭兹、民德、里斯冰期相对比。但是事物的发展经常是不平衡的,从这个学说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些中外学者对庐山冰川持否定态度。例如1934年外国学者巴尔博、德日进等认为庐山冰蚀地形不明显,泥砾可用山崩、土滑、风化作用、冲积扇等成因解释之。又如1945年丁骕教授认为,海拔过低、纬度偏南的广西一带也可能没有发生过更新世冰川等等。总之,不同意见认为,中国东部(包括庐山)不可能有更新世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第四纪冰川之疑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南第四纪冰川遗迹,自李四光教授考察肯定以来,先后有侯德封等、景才瑞作过研究。他们都肯定第四纪冰川在该区曾有发育,且规模之大,遍及鄂西、湘西及桂北,大大超过庐山冰川规模。嗣后,很多地质报告都沿袭此说,有的还划了几个冰期。八十年代以来,笔者多年在川东南地区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客观的地质现象迫使我对该区第四纪地质中的正统观念——冰川活动说产生了怀疑。笔者在此不揣冒昧,提出质疑。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四纪冰期问题,迄今仍然是地质、地理工作者中有争论的问题。李四光教授在他生前广泛的科学活动中,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我国第四纪冰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纪冰川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也获得  相似文献   

10.
川东南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有无冰川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其争论是很大的。川东南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侯德封、赵家骧、曹国权、景才瑞等作过研究。都肯定这个地区在第四纪时曾发生过冰川活动,且规模之大,遍及鄂西、湘西及桂北,大大超过庐山冰川。很多地质报告及教科书都沿用这一观点,有的还划了几个冰期。虽有人对此提出过某些质  相似文献   

11.
鄂西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早经李四光、马振图教授等进行过研究[1,2,3],而且都作出了肯定地论述。李氏还根据建始北部茅田冰川徧套谷现象,划分了四次冰期。作者认为茅田谷地左侧保存的三级冰蚀台地,代表三次冰期冰川U谷的残留部分,谷底乃是  相似文献   

12.
卞金忠 《第四纪研究》1985,6(1):107-112
李四光教授于三十年代初,在江西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以来,迄今在江西其他地区甚少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1976年笔者在工作区内,见到了不少古冰川遗迹,大约分布在东经114°50′至116°34′和北纬25°45′至28°间。它对于揭示江西南部地区第四纪冰川孕育及发展规律,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3.
段万倜  何培元 《地球学报》1990,11(1):159-161
<正> 自从30年代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发现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发表了一系列论著以来,一方面,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对庐山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质疑和非难,也一直时起时伏的延续到今天。这并不奇怪,应当说是一门学科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自从第四纪初期后,地球各处的气候,有显著的剧烈变化,发生数次冰期和间冰期。李四光同志1922年在大同盆地和太行山东麓等地发现漂砾,以后又在庐山和附近发现冰川停积的泥砾,证实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现象的存在。可是当时的一般地质学者,都未能同意。步达生认为中国的地位,在第四纪时代接近赤道,猿人因为气候的缘故而迁徙到中国。德日进由中国古代哺乳动物的鉴定和记载,强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含庐山)第四纪冰期之争,表现在地貌、沉积与冰川发生条件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庐山冰川仅发生在早更新世,并建立了金锭山冰期。中晚更新世没有冰川发生,前人提及的某些冰川作用证据需要重新认识。庐山晚新生代地层分为18个层组,含11级阶地,只有一个可靠的冰碛层,其他为非冰碛层或似冰碛层。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李四光教授把庐山地区一部分沉积物和地貌现象确认为冰川成因以来, 我国东部尤其是东南部低纬低海拔山地的第四纪冰川问题, 在国内外研究者中一直存在着冰川观点和非冰川观点的争论。本文基于本区混杂堆积物的若干特征, 就成因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获得了8.2ka BP与18.2~22.2ka BP两个时间段的冰期年龄值,对应于8.2ka BP早全新世全球冷事件与末次冰盛期。根据冰碛垄的特征与测定年龄值,结合我国以往其他地区冰期的对比研究,在蒙山建立了拦马冰期与蒙山冰期。本项研究,确认并发展了李四光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自三十年代初期李四光教授根据庐山、黄山等地的地质地貌现象确认有第四纪冰川流行以来,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论的双方都能在地质、地貌、气候、古生物等方面列举一些例证,并在理论上加以阐释。笔者从事钉螺研究数年,深感钉螺的存在与古冰川说法之间有着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兹据现代钉螺的宏观分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和笔者长期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庐山跨世纪的第四纪冰川之争,介绍了庐山白垩纪以来由S形复背斜-地垒式断块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山过程、地层岩石分布状况及第四纪冰期时的山体地质结构与地貌;就庐山地区冰蚀地貌与冰期、间冰期沉积物争议问题介绍了观察结果与认识。通过更新世冰期与全新世亚热带湿润多雨气候形成的地貌与沉积物对比,揭示了二者的显著差异及泥石流与冰碛的不同;阐明了冰期后流水作用对冰蚀地形的强烈改造作用,以及庐山典型的冰蚀与水蚀复合地貌景观。最后指出,庐山第四纪山岳冰川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地貌、特凉的小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特厚特硬的莲沱组砂岩是冰川遗迹保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庐山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奠基之地和世界上中低纬度、中低山第四纪山岳冰川遗迹保存完美的唯一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1934年,李四光来到江西庐山,看着眼前完美的U型谷、冰擦痕和冰臼,他彻底地被震撼了。这,就是存在了至少5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啊。而在20世纪初,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绝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