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微观薄片、物性、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对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微裂缝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发育穿粒缝、贴粒缝和粒内缝3种微裂缝。微裂缝的成因以构造作用为主,此外还有异常高压作用及成岩作用。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的微裂缝规模中等、密集,平均长度为5.6mm,平均面密度为0.66cm/cm~2,平均地下开度为8.6μm。微裂缝是该区重要的储集空间,对改善低孔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构造曲率、常规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得储层裂缝密度、张开度、产状、组系及方向等主要特征参数;地质分析、构造曲率估算、纵波各向异性分析、地震相干体及倾角非连续性裂缝检测、构造应力场模拟等是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对国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沉积相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有效方法及标准参数体系;对致密储层裂缝差异充填机制及微裂缝定量识别与表征缺少系统研究;地震裂缝识别的精度不高。指出各类裂缝研究方法相互结合、裂缝识别标准与参数体系建立、微裂缝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间定量关系分析、提高地震预测裂缝的分辨率、水力缝与天然裂缝及地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军  王德发  范洪军 《现代地质》2007,21(4):691-696
甘肃酒泉盆地青西油田泥砾岩相和泥云岩相储层中发育两种裂缝系统。采用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岩相区裂缝的产状特征、电性响应特征和物性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控制裂缝形成的成岩演化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泥砾岩相中发育有砾缘缝、粒内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泥云岩相中发育层面溶蚀缝、泄水裂缝及构造裂缝。裂缝系统不但对储层渗流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储集能力。母岩矿物的选择性(差异)溶蚀是控制本区裂缝和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泥砾岩成分复杂,各种碎屑物及胶结物之间的交代、溶蚀以及不稳定碎屑颗粒的选择性(差异)溶蚀是砾缘缝、成岩溶蚀缝及大量次生孔隙在泥砾岩储层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泥云岩中存在的二元和三元纹层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发育程度,碳酸钙的白云岩化和沸石化是层面溶蚀缝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主控因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裂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发育的裂缝按规模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两大类,按成因可分为构造缝、超压缝和成岩缝。构造缝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其形成可分为两期,分别为40~35 Ma沙河街组沉积中后期和25~18 Ma东营组沉积末期。超压缝的形成与膏盐脱水、烃类充注和膏盐层封堵作用有关,形成于33~25 Ma东营组沉积时期。压实作用、溶解作用、收缩作用等成岩作用均可形成微裂缝。裂缝的形成序列为:早期构造缝-压裂缝-溶解缝-超压缝-收缩缝-晚期构造缝-溶解缝-压裂缝;裂缝的发育可以改善储层物性,宏观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微观裂缝既可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又可作为酸性流体流动通道,产生次生孔隙带,提高储层孔隙度。  相似文献   

5.
库车前陆盆地东部下侏罗统为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单井产能.裂缝连通性是影响致密储层孔渗性能、产能以及盖层完整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裂缝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以库车前陆盆地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分析了其裂缝发育特征,利用基于裂缝节点类型及比例的方法对裂缝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并利用数值模拟对裂缝连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发育粒缘缝、粒内缝和穿粒缝3种微观裂缝类型.从西向东,裂缝连通性逐渐变差,与裂缝发育强度具有一致性.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是影响裂缝连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裂缝方位分散度、裂缝长度、裂缝密度以及组间夹角的增加,裂缝连通性变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致密储层裂缝的特征、成因及控制因素对储层有效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钻井中途测试(DST)、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沙二段特低、超低孔-超低渗砂砾岩储层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构造缝、原生缝和成岩缝。(2)构造缝多尖灭于其他裂缝,多呈半充填-未充填状,连通性较好,将储层渗透率提高了2~4个数量级;原生缝和成岩缝大多呈全充填状,有效性较差。(3)构造缝受抬升褶皱与沉积因素影响,背斜轴部与水下分流河道底部沉积微相的叠合区是最有利的构造缝形成区带,构造缝形成早于主成藏期;原生缝、成岩缝等早期裂缝的发育提供了应力薄弱带,有利于晚期构造缝的形成。(4)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和矿物成分2种方法计算储层的脆性,结果显示脆性越大裂缝越发育,两者相关性较好。(5)测试资料、裂缝刻画及孔隙结构分析表明裂缝发育带储层质量最好,发育Ⅰ类储层,次裂缝发育带Ⅰ和Ⅱ次之,致密带储层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7.
董凤娟 《地质与勘探》2016,52(5):950-955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研究了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程度的复杂微观地质因素。应用灰关联分析法,揭示了微裂缝发育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灰关联分析法可应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成因研究,确定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微观地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与实测结果较吻合,为建立微裂缝发育程度表征参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心描述、镜下薄片、FMI成像测井及其他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石炭系裂缝储集层的特征。裂缝储层按成因分为成岩缝、构造缝、风化缝和溶蚀缝4大类,其中成岩缝又细分为冷凝收缩缝、砾间缝、晶间缝3小类;按照裂缝产状又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低角度缝和网状缝4大类。采用了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借助FMI成像测井和其他测井资料,确定了凝灰岩中裂缝最发育,裂缝密度可达11.46条/m,其次是熔岩类,沉积岩类裂缝发育程度最低。距风化壳150m的范围内裂缝厚度占裂缝总厚度的80.3%。在成像测井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提出了用钻井井眼轨迹法计算裂缝走向。裂缝走向以北东和北西向两组为主。裂缝系统控制了次生孔缝的形成和分布,形成了油气运移的有利疏导体系,是制约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对于火山岩储层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松辽盆地南部(简称松南)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开展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通过对松南深层致密砂岩的分析,根据致密砂岩岩性组合特征将已发现的深层致密气类型划分为稳定厚层砂型、砂泥互层型、泥包砂型3种类型,储层物性普遍差,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主体<0.10×10-3 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通过对松南典型致密储层矿物成分与微观特征的分析发现,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控制:一是早成岩期发育绿泥石包壳,有效抑制成岩中后期粒间钙质胶结、硅质胶结的发生,保护原生残余粒间孔隙;二是富火山岩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三是生烃增压产生大量微裂缝,改善储层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松南致密砂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即充足气源提供物质基础、斜坡古沟谷与断裂控砂、次生溶蚀与微裂缝控储、断裂活动与稳定盖层控富。  相似文献   

10.
杜晓峰  庞小军  王清斌  冯冲  赵梦 《沉积学报》2021,39(5):1239-1252
渤海海域辽东湾凹陷东南缘沙二段储层中发现了油气,但物性差异较大、优质储层成因不明,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评价。利用岩心及常规物性、铸体薄片、全岩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沙二段储层差异及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砾岩储层,其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南向北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南部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8.1%,以中—高孔为主;中部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0%,以低—特低孔为主;北部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7%,以特低孔—超低孔为主。2)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浅(埋深小于3 000 m),压实较弱,但储集空间类型迥异,南部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粒内缝、粒缘缝、收缩缝)为主;中部以溶蚀孔和构造缝为主,局部见原生孔;北部以少量粒间溶蚀孔为主,局部见少量构造裂缝。3)母岩类型是造成区域上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由南向北,母岩类型由中生界碎屑岩和元古界变质石英砂岩向元古界碳酸盐岩过渡,造成南部储层杂基含量高,胶结作用弱,但裂缝发育,物性好,而北部储层胶结作用逐渐增强,物性逐渐变差。4)不同构造形成的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南部储层厚度小,但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裂缝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北部储层厚度大,但优质储层厚度小,呈薄层出现,胶结作用强,优质储层主要受早期大气淡水淋滤和成岩期溶蚀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1.
郭彤楼 《地质科学》2012,(3):776-787
川东北地区发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两套陆相砾岩储层。根据对岩心、测井、岩石薄片、物性等多种资料的深入研究,认为两类砾岩分别发育于高位冲积扇和低位扇三角洲体系中,西部须家河组以钙质砾岩为主,胶结作用为方解石胶结,发育裂缝型储层; 东部须家河组和整个珍珠冲段以石英质砾为主,硅质砾及火山岩砾次之,主要为粘土矿物胶结和硅质胶结,发育孔隙-裂缝型储层,两类砾岩邻近烃源岩,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拐油田佳木河组储层主要发育微裂缝、高角度张开缝、高角度充填缝、直立缝、砾缘缝等,其中以未充填的直立缝最为发育,为主要裂缝类型。裂缝发育方位为近EW向和近SN向,其中近EW向裂缝占绝对优势,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有效性好。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主要为岩性和厚度,构造部位对裂缝发育程度影响不明显。裂缝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好的裂缝发育区位于距离红车断裂带稍远的拐102井—拐5井—拐105井区、拐103井—车排3井—拐9井—车502井—车501井一带,较好的裂缝发育区位于裂缝发育区周围,呈环带状分布,包括红车断裂带附近的拐11井—拐147井—拐101井—拐104井地区以及拐106井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储集性较好的砾岩储层。通过对储层岩石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明确了沙河街组有利的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特征。砾岩类型多样,其中云质砾岩的储集性最好。砾岩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16.1%,平均渗透率为217.93m D。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原生孔类型主要为砾石间残余原生孔和生物碎屑体腔孔,其次是溶蚀孔。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砾岩填隙物成分关系密切,以砂岩为主要填隙物的成岩作用中有显著的长石溶蚀作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填隙物的则具有多期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胶结物,最有利的成岩作用是早期白云石衬垫和长石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砂砾岩地层是钻井工程中的难钻地层,如何提高砂砾岩地层的钻进效率和钻头寿命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在元坝地区珍珠冲石英砂砾岩地层钻进过程中,使用普通型牙轮钻头外排齿易早期断齿、综合使用指标低的问题,开展了地层岩性、钻头使用与失效分析。针对性地开展了钻头的切削结构、齿材优化以及加强保径等方面的研究,优化设计、研制出HJT547GKL型新型三牙轮钻头。现场试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牙轮钻头在元坝地区珍珠冲组石英砂砾岩地层钻进中有较高的行程进尺。该钻头是一种结构简单、扶正保径好、可靠实用,适用于较硬、有硬夹地层的新型实用三牙轮钻头。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阳信-花沟-平南地区CO2气藏的储层和盖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有义 《沉积学报》2001,19(3):405-409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部阳信-花沟-平南地区是主要的二氧化碳 (CO2 )气藏产出区。该地区CO2 气藏的储层主要有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和三角洲相砂岩、以及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于其北部潜山带,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和溶蚀孔隙为主。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于平方王地区的沙四和沙一段。下第三系三角洲相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高青-平南、林樊家和阳信等地的沙河街组。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储层分布十分广泛,但总体来讲,其北部地层砂泥比 (5 0 %~ 70 % )较高,砂岩单层厚度 (2 0~ 40m)大,孔隙度大,渗透率高;而南部地层砂泥比小,砂岩单层厚度薄,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研究区CO2 气藏的盖层以泥质岩类为主,致密砾岩次之。它们均为有效盖层。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上部至明化镇组下部泥质岩集中段是CO2 气藏最重要的三大区域盖层。沙四段致密砂砾岩盖层主要分布于八里泊残丘潜山的顶部,构成潜山圈团的盖层,其渗透性很低。与烃类甲烷气藏相比,两者的储层类型基本相同,但对于盖层而言,由于CO2气分子半径较烃类甲烷气分子半径大,因而CO2 气藏对盖层的要求比烃类甲烷气藏低。  相似文献   

16.
寨上金矿区赋矿岩石主要为泥质、钙质、碳质板岩、粉砂岩等.通过对赋矿岩石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进行研究,认为寨上矿区的赋矿岩石为低孔隙度.板岩相对粉砂岩的孔隙度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板岩的层间孔隙、裂隙及微裂隙发育.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地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定量统计分析等,对研究区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成岩作用特征及差异性表征、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类型。并总结出杂基支撑中砾岩相、杂基支撑细砾岩相、颗粒支撑中砾岩相、颗粒支撑细砾岩相、砾质砂岩相、含砾砂岩相、粗砂岩相、中砂岩相、细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11种岩相类型以及6种岩相组合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长石、岩屑颗粒及杂基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21.2%,平均7.9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982)×10-3 μm2,平均为5.6×10-3 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研究区发育压实、胶结、溶解等成岩作用类型,共划分出8种成岩相。岩相和成岩相共同控制储层物性。扇三角洲平原泥石流沉积储层以杂基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中砂岩相和细砂岩相为主,压实作用强,杂基含量高,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弱,储集性能差,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储层以颗粒支撑中砾岩、颗粒支撑细砾岩、含砾砂岩和粉砂岩相为主,成岩作用复杂,相序底部压实较强,中部可见沸石与碳酸盐胶结,保留少量的原生粒间孔隙,并且不稳定岩屑颗粒和沸石胶结物通常发生溶解,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砾质砂岩等沉积,微观上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灰泥质杂基含量最高可达40%。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42%、2.02×10-3μm2;但在3 500~4 000 m深度段发育异常高孔带,孔隙度可达10.2%,储集空间多为溶蚀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石英溶蚀/碳酸盐胶结/灰泥重结晶→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碳酸盐胶结。不同亚相所经历的成岩演化有所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水道中远端及中扇前缘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分别可达4.5%,7.25%,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段泥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发育100~300 m厚的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量和勘探潜力.研究表明,罗家地区的这套泥页岩为盐度较高、强还原性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岩石类型以泥岩、灰岩及之间的过渡岩性为主,碳酸盐矿物含量一般高于50%.根据泥页岩纹层厚度、组合方式、比例和稳定性,将深水泥页岩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以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泥页岩储层孔隙度为2%~8%,平均5.3%;渗透率变化较大,一般为(1~10)×10-3 μm2,平均为7.5×10-3 μm2,为低孔低渗的非常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储层发育的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层间微裂缝和成岩缝,孔隙包括矿物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等.储层质量受矿物组成和岩相、成岩作用、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其中有机质含量是控制该套泥页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宁武盆地山西组过渡相页岩的孔隙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宁武盆地山西组过渡相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低温氮吸附实验、TOC含量测试、有机质成熟度(Rmax)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分析和孔隙度测试,探讨了页岩孔隙类型、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晶间孔、有机质气孔、有机质原生孔、溶蚀孔及裂缝为主,大小以2~50 nm的介孔为主,孔隙形态包括开放的尖壁形孔、平行壁孔、锥型管状孔、墨水瓶孔等;页岩平均孔隙度为3.64%,平均孔径为7.78 nm,BET比表面积平均为11.70m2/g,总孔体积平均为0.022 2 cm3/g,具有较强的储集性和吸附性;页岩孔隙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为2.61~2.77,分形维数与微孔体积分数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页岩孔隙发育受TOC含量、成熟度(Rmax)和矿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