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烈度区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震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通常没有正规的设计和施工导致该类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文中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在不同烈度区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类型房屋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特征。通过使用数量化术语的震害描述,对在不同烈度区的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的墙体、楼板屋盖、附属结构的破坏进行了震害分析,得到了地震作用下仅考虑结构振动破坏时该类型房屋的破坏特征。最后也给出了降低农村自建砖砌体房屋震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地震多发且震害严重,震害的主要表现是人员伤亡,而导致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是房屋倒塌。汶川地震显示,在我国中小城镇,地震破坏严重的建筑结构类型主要有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多层RC框架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其中极震区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比率达85%。分析这类房屋倒塌机理,提出相应的抗倒塌设计方法及对既有建筑抗倒塌加固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震区中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好、坏两种典型代表进行深入剖析,通  相似文献   

3.
对1/4比例的9层组合砌体房屋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到此类结构的有关抗震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此类房屋的动力反应特性,对组合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应采取的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臧石磊  冯石  李玉森  李东春 《地震研究》2019,(2):166-171,I0002
对辽宁省老旧砌体房屋现状及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分析得到地震易损性矩阵,根据辽宁省地震震害实例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辽宁省农村民居中的砌体结构总数量占房屋总数量比例超过95%,2000年以前所建房屋总数量占比76%。②由预测结果可知,辽宁省老旧砌体房屋在Ⅵ,Ⅶ,Ⅷ,Ⅸ度烈度下产生严重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房屋数量占比分别为6.5%,17.0%,53.5%,65.9%。③震害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震害结果之间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农村住宅砌体结构地震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震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房屋在地震中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是农村自建房屋大都缺乏基本抗震措施.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但这些措施实际抗震效果如何,除了极少数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外,很少得到验证.本文建立了砌体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以一幢农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时程反应来再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况.研究表明本文提出数值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破坏过程,发现结构抗震薄弱部位.通过对三种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圈梁和构造柱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但对局部破坏影响不大,需要在以后抗震设计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对郑州市2个城中村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进行了调查,确定房屋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有限元模型,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别进行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的柱端和过渡层墙体的窗间墙以及窗下墙处出现一定的裂缝;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的柱端形成了一定的塑性铰,过渡层墙体的窗间墙和窗下墙处出现斜裂缝;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框架梁和上部墙体均出现严重破坏,底部层间变形较大,易造成房屋的倒塌。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础摩擦隔震房屋高宽比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大量的试验结果和地震经验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但建筑物的高度在什么范围,即建筑物的高宽比在什么范围内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采用基础滑移隔震多层砌体房屋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抗倾覆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利用Wilson-θ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得到了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宽比限值的统计值。其数值结果可供编制建筑隔震设计规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现场房屋安全鉴定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仍处于经验评估阶段。砌体结构是我国地震作用下的主要承灾体。本文基于国家标准《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 18208.2-2001)中的定性条文,结合实际震害划分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各构件类及其细部,并确定了细部量化指标震损评价系数。选取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实际震害数据,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考虑各构件类不同贡献程度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随机选取震害实例检验了模型的鉴定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鉴定多层砌体结构的受震震损状态,结果相对科学可靠。模型消除了不同鉴定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安全鉴定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典型的填充墙-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为基础,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填充墙的刚度和强度,分析了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地震作用下房屋整体变形、底层框架的损伤以及填充墙与底层框架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填充墙对房屋整体地震反应产生明显影响,其影响不能忽略。在上部砌体结构质量和刚度不变的情况下,结构自振周期随着填充墙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连接作用的增强,结构整体的变形减小,底层框架的损伤增大。当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采用弱连接时,采用强度较高的填充墙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现场安全性鉴定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研究了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现场安全性鉴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制了多层砌体房屋地震现场安全性鉴定子系统。本文将该子系统运用到两个实际问题中,所得结论与专家基于经验的现场鉴定相吻合,初步验证了系统分析模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微动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  张新基 《中国地震》1994,10(2):123-128
本文从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及多次震例资料出发,深入研究了逸出氡和溶解氡的微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对地壳岩石应力应变的反应程度比溶解氡更为灵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逸出氡和溶解氡和同动态变化均能反映地壳固体潮的变化特征;(2)逸出氡的潮汐变化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其变化形态清晰完整;(3)逸出氡的前兆异常形态比溶解氡明显,异常幅度大,易于识别和辩认;(4)临震前逸出氡和溶解  相似文献   

12.
莫栋波 《华南地震》1993,13(3):45-49,29
地下流体能较好地反映地壳应力的变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下热矿水中逸出气的组分、总量及其与溶解气量比的观测和试验,表明地下水中的逸出气体有良好的震兆作用,其中逸气总量以及逸出氦等组分可望成为映震的灵敏测项,有必要深入开展观测研究。本文还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集气装置及效果较好的现场简易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5.
Earthquake evacuation is important to reduce casualties. To identify the requirements for a successful evacuation, we first investigated the casualties in the Ludian earthquake. Then, a sim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a typical building destroy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This model was integrated with the social force model to describe indoor earthquake evacuation behavio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stantaneous average speed and social forces were estimated. Finally, the acquired safety escape time (ASET) was determined using finite-element method. We adopted the pedestrian library of AnyLogic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required safety escape time (RSET) valu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RSET was greater than ASET. Thus, people at home failed to escape. RSET varied with escaping velocity. RSET decreased as the velocity increased in a certain range. RSET was influenced by people distribution across rooms. Wall designs affected RSET. A reasonable wall layout could shorten the path distance and consequently reduce RSET.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work implied that ASET is related to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EGM). Seismic energy is concentrated at the start of EGM. Therefore, buildings collapse instantly, and people at home hardly escape from the indoors and must seek temporary security zones in their rooms. In addition, the relative velocity seismic response of a buil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康定龙头沟温泉逸出气CO2的百分含量异常与该区域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龙头沟温泉CO2的百分含量成组异常(3个月时间内出现多次突降,N≥2次),在该区域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中比单次异常更为可靠,可以在日常地震分析预报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震数据管理中心来说,地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极为重要,重要的数据(不管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一旦被破坏或丢失,就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将损失降至最小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地震数据的安全存储。地震数据的安全存储离不开数据的安全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来自设备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本文重点论述地震数据存储的设备安全与应用安全的要点和常见误区。  相似文献   

18.
在超声作用下玄武岩释放封闭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论述了玄武岩释放封闭氢的超声机理。在超声作用下释放的封闭氢,只有少部分逸散,可做为氢前兆信息,而大部分则转化为吸附氢,但依然是氢前兆的物质基础。此外,还阐述了只根据氢析出量不能判断声发射强度,从而推测岩石主破裂强度,即地震强弱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 0 0 1年 11月 14日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中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的西段。这是一条大型活动块体边界断裂。青藏高原东北部向东逃逸而产生左旋剪切运动使该断裂成为一条青藏高原北部强震密集带。这次地震震中在北西西向东昆仑断裂与北东东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 ,破裂表现为自西向东单向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后岷县申都乡某地窖出现冒白色烟雾的宏观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土壤气Rn、Hg现场检测和采样后气相色谱检测、生物显微镜观察结果,探讨了气体来源、赋存和运移机理以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化学机制。认为该点具有灵敏的断层活动响应,可作为今后开展断层活动及未来甘东南地震趋势预测判定的断层土壤气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