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举世无双的宏伟工程,其水库的百万移民大都采取就地后靠安置。水库沿岸地质条件较复杂,滑坡、崩塌众多,地质灾害对移民的安全有重大影响。国家对三峡水库沿岸移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给予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库岸稳定性和地质灾害调查,对其中的几十处重大滑坡进行过勘探,并对有重大影响的鸡扒子滑坡、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滑坡、豆芽棚滑坡等进行了有效的工程治理。最近又拨数十亿巨款进行现阶段的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根据此次防治前的全面调查,全库区共有滑坡崩塌灾害点2490处。其中涉及135m蓄水水位及2期移民新址安全的,纳入本期防治规划,计581处。依据滑坡崩塌的危险性,防治难度及危害对象的可迁移程度。采取不同防治对策。已进行工程治理的198处,搬迁避让的232处,加强监测预警的151处。防治工作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科学技术难度,现在正在紧张进行中。文中分段论述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征及以往防治研究历史,现阶段防治研究工作要点和今后防治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三峡库区若干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水库蓄水以来,两岸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保证库区移民安稳致富,长江航道正常通航,有关部门遵照中央指示正在部署后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根据作者长期在三峡库区从事地质灾害勘察研究的经验,对三峡库区重庆市范围内巫山至奉节一带的巴东组地层滑坡、奉节至云阳间的顺层滑坡和长江、大宁河、乌江峡谷河段的危岩崩塌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殷跃平研究员等撰写的专著《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近期已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书对三峡工程库区滑坡及防治、边坡结构及加固、库岸坍塌及防护、工程弃渣处置加筋土技术、大型崩滑塌堆积体成因及开发利用、岩溶及岩溶地质灾害、易滑地层工程地质特征、人防硐室诱发塌陷灾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移民迁建中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注重与移民迁建相结合,介绍了作者在库区亲身实践的基于防治基础上的滑坡体和边坡防护与综合开发利用、建筑开挖弃渣超高加筋土挡墙处置、库岸防护等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本书对三峡工程库区滑坡及防治、边坡结构及加固、库岸坍塌及防护、工程弃渣处置加筋土技术、大型崩滑塌堆积体成因及开发利用、岩溶及岩溶地质灾害、易滑地层工程地质特征、人防硐室诱发塌陷灾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移民迁建中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注重与移民迁建相结合,介绍作者在库区亲身实践的基于防治基础上的滑坡体和边坡防护与综合开发利用、建筑开挖弃渣超高加筋土挡墙处置、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移民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在分析有关部门需求和地质灾害防治特点的基础上,采用GIS软件集成的思想开发了重庆市巫山移民工作和地质灾害监测地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已经在巫山移民和地质灾害监测部门获得了较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移民区滑坡防治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容量有限 ,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制约了移民安置。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 ,只能向滑坡等灾害堆积体要地 ,因此 ,不仅要治理滑坡灾害 ,而且还要利用滑坡体 ,它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挑战。在防治滑坡的基础上 ,为移民迁建提供安全可靠的建设用地是三峡地质灾害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锚拉桩、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注浆、加筋土等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7.
水电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地质灾害问题较多.为加强防灾减灾研究,结合常规地质灾害分类及水电水利工程特点,对水电水利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成因不同,可分为工程建设、自然因素及其共同引发的地质灾害;工程特点及成灾对象不同,可分为水库工程、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地下工程和移民工程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巫山县新城区主要衍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区自然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已广为报道。但对衍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涉及甚少。三峡移民迁建的县城、乡镇和工厂多位于长江沿岸低山斜坡地带,迁建区内沟谷密布、切割强烈、地形复杂,几乎无可供成片建设的平坦地带。为满足移民工程的需求,迁建业主都采用“削坡填沟”的施工方式,即在道路、迁建场地内侧开挖高边坡,外侧修建挡土墙,并将开挖的弃土弃渣堆积于挡土墙内或冲沟中。这在道路、迁建场地两侧形成了众多的人工高边坡、高挡墙,沿冲沟堆放了成串的弃土弃渣。对巫山县新城区详细的衍生地质灾害调查表明,三峡移民迁建工程施工中开挖的高边坡、修建的挡土墙和沿冲沟堆放的弃土弃渣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天然山坡的稳定性,堵塞了地表迳流的排泄途径,在某些地段存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衍生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直接威胁移民建设工程。论文以巫山县新城区为重点,采用遥感调查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和弃土弃渣堆放场进行调查评价。经调查共计人工高边坡、高挡墙、弃土弃渣堆放场122个,选定了重点监测对象20个,并对可能发生衍生地质灾害的3个地段进行了分析,为各级移民管理部门进行适时管理和决策提供现时性强、数据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红枫湖沿岸村寨的地裂缝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托金牛山水库工程,以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构建以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为评价指标的水库四度空间评价模型。利用逐步分析、逐级计算,实现对金牛山水库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的评价和四度空间模型等级的划分,确定了库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库区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以及所受损失最大地区,极大指导了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库区迁建城镇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对三峡工程库区九座迁建城镇新址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划分出三个质量等级。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反映了迁建城址环境组成要素与人类工程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单要素地质体质量,城市综合灾度和自然资源优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营口市滨海大道工程属于重要项目,建设用地所处地质环境为中等—复杂区,现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灾害。通过对危险性起决定作用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地震、人类活动4方面因素的分析,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属危险性小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属于危险性小区,因而在采取措施条件下适宜路桥建设,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施工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川藏公路林芝-八宿段地质灾害特征及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川藏公路林芝至八宿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本文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发育密集、类型多、分段性显著;成因复杂的松散堆积体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水岩作用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库区垣曲段近岸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库区近岸以崩塌、滑坡、黄土湿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水库蓄水升至275m水位后,必将引起库岸再造,库区水位以下岩土均被软化,引发水下崩塌、滑坡、沿河黄土岸坡也会不断崩塌后退,直接危及沿岸居民区及沿河工矿企业及公路的安全。文章总结了库区近岸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库区近岸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的分析,基本查明了区内崩塌,滑坡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并对主要居民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及理论计算法,对主要居民区是否受到坍岸危害,进行了最终坍岸宽度计算,对区内环境和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在对区内各主要居民点及库区近岸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后,提出了以勘查与治理,运用生物工程及灾情预估等内容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陇西县近20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和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引发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山体滑坡、地裂缝、塌陷和泥石流是陇西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时段主要集中在局部强降雨和暴雨出现的夏季(5~8月)。地质灾害发生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大—暴雨、暴雨降水过程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决定条件,其次是人为性破坏了地质原有结构,导致出现或诱发地质灾害。我们在探讨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降水强度标准,再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寻找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气象资料分析判断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发布预警信号和地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防御流程。  相似文献   

16.
昌吉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昌吉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成 《甘肃地质》2009,(2):53-57,97,99
本文根据“5.12”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资料,认为甘肃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和成因,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解剖,阐述了近期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为灾后重建及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占4.3%,而这些平坝中最低的一部分又将被水库淹没。库区人口多,长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缺少,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在1993年至1997年一期移民中,共安置了8.2万移民,在2003年将需搬迁安置约50万人,三期移民在2009年前必须完成。因此,二期、三期移民工作比一期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如果说,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的话,那么移民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本文对库区移民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以侏罗系易滑地层为甚。侏罗系易滑地层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是控制崩滑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演变两个方面来研究三峡库区侏罗系易滑地层的沉积特征 ,并研究了三峡库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结构对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以滑坡为代表的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给出沉积学和物理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