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苏联应用數学与力学雜誌上刊登了巴伦卜拉脫浮沙運動的一般理論以後,引起了很多爭論,似乎巴氏的理論和过去的理論中间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实際上,巴氏的理論不單和过去的舊重力理論及擴散理論不相矛盾,相反的它們之間有着十分緊密的联系。我們現在把巴氏的結果寫在下面。為了簡單起見,我們把巴氏原來的關係式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以前關於大地電流場的研究曾受到了一番鼓舞。C.和M.斯郎波澤曾指出大地電流是一個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法的基礎,因此人們已經注意研究這些電流的本質和它們與地磁及天電的關係。闕於這一方面的基本文獻是M.斯郎波澤和G.孔湼茲的論文,在此論文里也包含着關於大地電流的振盪的研究。這篇論文是根據在  相似文献   

3.
半世紀來,水文学在發展的过程中已進入了定量分析的途徑;工程師們曾用各种經驗性的方法依據降水的资料推演河槽裹水流的現象,以应各种工程建設对於水文分析的要求。但是对於降水集流的过程始終祇有一些零星、片面的数值分析,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因此阻碍着水文学在理論与应用方面的發展。作者曾用流体力学的分析法初步建立了降水集流的理論系統,把降水集流的过程分為三個階段:雨降地面逕流的產生、地面流、槽流之滙集,分别予以分析。本文便是其中第一階段,亦即最基本水文現象的分析。这些建立了的理論可以用為指導各种水文分析的南針,用為評論各种水文計算法的依據,並可用以創造一种近似而合理的方法,从降水資料推算逕流資料。本文中作者貢献一套理論,以分析地面點上降雨產生逕流的过程,揭發了基本水文現象的本質,最後並列舉实例的計算。早年郝登(R.E.Horton)曾依據郝納(W.W.Homer)的地面流实驗資料建立了一套在小地域內降水和逕流關係之理論,其後学者們根據他的理論和方法,用人工降雨法或流域資料实測法來確定降水和逕流間的關係。郝登的分析並没有从準確的動力学观點出發。在实際分析中發生了欠缺理論基礎的根本問題。这方面作者持着不同的意見。本文中根據作者的理論指出了郝登分析法的癥結所在,並估計了人工降雨实驗法的实用價值之限度。波達闊夫曾建議暴雨逕流之一种計算法,引起了苏联学者的廣泛討論,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作者於文中指出了波氏等方法發生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用实例計算和作者的方法比較,說明了波氏法在实用中的準確限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有关太阳貭子爆发的各种地球物理效应,作了較全面和系統的論述。文中在§2-4分別敘述了这期間地磁場扰动、极盖区电波吸收观測与电离层变动情况、以及太阳耀斑与太阳射电爆发.根据以上情况,作者特別着重在§5中論述宇宙綫强度扰乱分析(包括各国进行研究的基本情况、若干特殊分析方法与結果簡介、关于綜合观测和高空探測),并在§6中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几点初步意見。本文引用了北京台的磁暴与宇宙线强度变化記录,并附有較完全的文献目录。  相似文献   

5.
作者叙述了一种旋轉光柵的单色器,用以观測夜天光近紅外区的光譜(0.7至1.1μ)。我们所用的光电接收器是一种拉耳茫(Lallemand)的Cs-Ag-O式、19級放大的光电倍加管。記录的时間是10或45分鐘。在描迹記录上,我們观測到OH的振动-轉动光带,它們的位置一般是和由理論所推得的波长相重合的,此外还有强度很有变化的大气里的氧的光带(0-1)。因为仪器的分辨率相当高,可以部分地观測到OH光带的結构。这些光带的相对强度,經我們加以測量。  相似文献   

6.
都亨 《地球物理学报》1964,13(3):211-215
太阳带电粒子流通过磁边界层的中性点或阻塞点,由于极化电場的漂移运动或雷萊-泰勒(Rayleish-Taylor)不稳定运动,穿透磁层而进入地磁場被輻射带所捕获。这些被捕获的电子将向东漂移而形成西向电流。在它們围繞地球一周形成封閉的电流环以前,由于地球的自轉以及这个电流弧对地球各地的相对位置的不同,电流分布以及它在地面磁赤道附近所产生的磁場分布都将是不均匀的,对經度来耕是不对称的。本文假定电子繞地球的漂移周期为两天,計算了当磁暴开始时位于地方时00,06,12及18小时的台站記录的磁場随“暴时”Tst变化的曲线。理論結果与用佘山及洪伽幼地磁台站得到的統計結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1.前言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观測中,通常总是采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借照相紙感光方法进行記录。但是采用电流計記录方法有它的弱点:首先,仪器的放大特性,在向更高的放大倍数,較寬的頻率特性方向的改善,受到了种种技术条件(如磁鋼強度等)的限制。其次,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中,摆与电流計間的耦合系数口σ2不得不做得很大,因之无論在仪器的理論分析或实际測定它的工作常数,都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8.
对于具有流体对流层的旋转星球 ,由于星球自转对对流的影响 ,必然会在星球对流层内部不同部分间以及星球的不同圈层间产生差异旋转 (differentialrotation) .所谓差异旋转是指旋转角速度随着深度 (星球不同圈层的旋转角速度不同 )以及纬度 (同一圈层内部不同部分间的角速度不同 )具有差异的现象 .地球是一个多圈层的旋转系统 ,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外核以及内核组成 .大气圈和水圈具有明显的流体性质 ,并且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 ,地幔、岩石圈和地幔之间的软流层以及外核均具有流体性质 ,而且在大气压力、热、重力和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发生了对流 .这些对流运动一旦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就必然会致使地球各圈层间以及对流层内部不同部分间产生差异旋转 .几个重要现象 :基本地磁场的长期西漂、岩石圈的长期西漂、地球自转速率变化 (周日长度波动 )和固体内核各向异性对称轴的移动表明在固体地球内部各圈层—岩石圈、地幔、外核和内核间存在差异旋转 .来自地震学上的数据证明了固体内核与地幔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旋转 ,速率可达 1.1°~ 3.0°/a.这跟其它数据如自由振荡数据以及地磁场长期西漂数据获得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 .导致固体地球内核相对于地幔差异旋转的主要宏观机制为电磁力矩、引  相似文献   

9.
姚鹏飞 《地球》2014,(4):1-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  相似文献   

10.
匡自革 《地球》2012,(4):166-167
在太空中,星球与星球之间,相互存在有引力,就一定会发生星球与星球快速相撞的现象。太空中的所有星球都会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没有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存在。用"万有引力"观点来解释宇宙太空浮旋星球的现象,与世界上存在有神,有鬼没有什么区别。地球旋转,在大气层形成向心力区域,这是不可否定的物理现象。同时也会带动周围气体层运动。因此人们很难感受到地球在旋转,更难感受到有向心力存在。地球和其他星球浮旋太空,不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宇宙太空没有向心力的原因,也是还没有被早期科学家和现代科学家发现,更谈不上认可的太空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强烈地震等震线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 引言中国是一个地震较多的国家,历史上从很早以来就有关于地震的记载。据吕氏春秋制乐篇记“周文王立国八年(公元前1189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的地震记载。根据“中国地震资料年表”所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In the Part 1 and in a subsequent Part 2 to be published two methods of adjusting a spatial terrestrial network in tri-dimensional space are described. Care has been taken that the nature of the equations used, as well as of the adjustment, correspond to the same in adjustment satellite networks. The adjustmen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least-squares method according to conditioned observations. Various types of condition equation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types of adjusted quantities, and the various alternatives of the introduced errors (changes of input values) and weights. An effort was made to eliminate the ellipsoid of reference to the largest extent. The theory was applied numerically to a model of a smaller network which corresponds in position and height to usual triangulation networks with side lengths of about 30 km.Dedicated to 9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Frantiek Fiala  相似文献   

13.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ochastic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esented in the upcoming sequence of research papers are evaluated, compared and put into proper perspective. These papers are being published as a memorial to Professor T. E. Unny who was a founding Editor of the journalStochastic Hydrology and Hydraulics. As explained in this introductory paper, other activities that took place to celebrate Professor Unny's lifetime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includ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in his honor at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in June, 1993 and the publication of a four-volum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n 1994.  相似文献   

14.
The Chinese SLR Network consists of 5 fixedstations located in Shanghai, Changchun, Beijing, Wuhan and Kunming respectively and 2 mobilesystems. The single shot precision for Lageos for these stations is in therange of 12–30 mm. Improvements of system performance for all stations are under way.The Chinese SLR Network participates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Crustal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and is actively supporting the global and regionalprojects, such as ILRS, IERS, WPLTN (Western Pacific Laser Tracking Network) andAPSG (Asia-Pacific Space Geodynamics). The operation center and the datacenter for the Chinese SLR Network is located at Shanghai Observatory. The Lageos dataanalysis report for the global stations has been published every two weeks at the web siteof Shanghai Observatory since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报》1981,3(3):334-334
[本刊讯]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联合召开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地震小区划专题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程和教学单位的地震工程科学工作者80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到地震烈度区划、烈度异常、震害预测、场地与土质条件的影响、砂土液化以及地面运动分析与实验研究等诸方面.大会选举了刘恢先为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7.
We wish to sincerely thank Professor Li Jianzhong of Tongji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Ian Buckle of the University of Nevada at Reno,for acting as guest editors of our first special issue on the "Seismic Design and Retrofit of Highway  相似文献   

18.
郭劲松  陈海燕  李哲  肖艳  方芳 《湖泊科学》2018,30(5):1177-1186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一期蓄水.检索发现,2002年之前有关三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移民和工程建设风险等方面,与水环境相关的论文数量不足5%,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重点对2002-2017年期间,在SCI-E/SSCI上刊发的520篇研究型英文论文和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刊发的777篇中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三峡水库水环境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和《环境科学》分别是刊发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最多的期刊;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和三峡大学是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最活跃的机构;"消落带"、"水华"、"浮游植物"、"营养盐"和"水温分层"等方面是三峡水库水环境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分析关键词还发现,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的兴趣点和重点不同.一方面,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研究和多学科之间的碰撞交流;另一方面,即使是表达同一事实,由于学科差异而采用了不同的学术术语和关键词,又妨碍了学科之间的顺畅交流.因此,从科学凝炼不同类型水域共性问题和整合及运用多尺度、多维度的研究手段两个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还能深化三峡水环境的研究并提升我国在水库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空间科学的开拓者赵九章教授的倡导下,1959年我国开始开展磁层物理研究工作.70年代中期以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磁层物理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已具备重点发展和重点突破的条件本文在文献[1-3]综述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在磁层物理若干领域内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补充评述,并对21世纪初我国磁层物理学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gravity disturbing potential was derived upto the second-order term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econd-order terms was investigated.Dedicated to 9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Frantiek Fia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