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地理信息科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介于地理学、信息科学和测绘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秉承地理信息科学仍然是一个开放知识体系的基本判断, 从地理信息科学的上位学科地理学、信息科学、地球观测科学的基础学科特征出发, 重点论述其基础性和科学属性, 进而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科范式, 为地理信息科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提供潜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邓敏  刘启亮 《测绘通报》2023,(8):178-181
由“大数据”向“大知识”的转变是地理信息科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也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大知识”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特点,立足中南大学工科与地球科学群的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建设及教学理念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理本体是地理信息科学中一个新兴的和正在发展的研究领域,将本体思想和方法引入地理信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分析本体的概念入手,描述本体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确切含义,并阐述地理本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研究本体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何卫国 《现代测绘》2013,36(3):14-17
在当代地理信息科学,当然也包括当代地图学的发展中,使用本体方法构建地理空间对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过去,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数据很少进行语义上的组织,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图数据)缺少元数据和概念化的结构。构造地理信息本体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目前进行有效的地理信息本体创建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对地理信息本体的理论方法研究,而仅仅只关注本体论方法是不够的,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方法也必须被重视起来。本文认为认识论与目的论是本体论的有力支持,因此,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三角基础。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虚拟地球集成共享平台GeoGlob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管理覆盖全球多尺度PB级海量地理信息,构建三维虚拟地球,并进行高效传输与实时可视化以及与专业GIS的集成是我国空间信息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对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三维虚拟地球中多源、多尺度、多时相海量地理信息管理、网络传输、共享集成与可视化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开放式虚拟地球集成共享平台—GeoGlobe, 并成功应用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中。  相似文献   

6.
在对地理教师地理科学素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师在教学、科研、生活中应具备的地理信息科学素质进行了研究,并从师范教育、继续教育2个角度探讨了构建地理教师地理信息科学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地理信息的含义很广。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大学联合会(UCGIA)定义的地理信息是由地球表面特殊地方的事实所组成的。虽然地理信息已传统地表示在地图上,但是,随着空中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地理信息的可用性,增加了地理信息的获取精度。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在地理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断日趋先进。一方面,计算机的进步,信息网(Internet)的发展和利用等技…  相似文献   

8.
对于地理本体的研究是在考虑地理信息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把本体在信息科学中的含义移植到地理信息科学中,实现对空间信息语义的丰富。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地理本体构造方法。本文针对当前地理本体构建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本体构建方法。该方法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构建过程,构建了海运领域地理本体,实现了海运地理信息的语义共享。  相似文献   

9.
对于地理本体的研究是在考虑地理信息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把本体在信息科学中的含义移植到地理信息科学中,实现对空间信息语义的丰富。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地理本体构造方法。本文针对当前地理本体构建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本体构建方法。该方法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构建过程,构建了海运领域地理本体,实现了海运地理信息的语义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方法论研究受到科学哲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从大量的该学科研究成果、工程项目和软硬件产品中提炼的案例中总结和归纳而来。本文在本学科的时代需求和国家前瞻布局的背景下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观和实用观,提出了研究中应该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其次,建立了方法论的结构体系,由地理信息本体论、六个科学方法和七个技术方法组成;再次,分析和论证了地理信息的本体特征及其与方法论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涉及地理学、测绘学、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就培养角度而言,地理信息科学一方面强调地理学和测绘科学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强调以数学素养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本文重点探讨了数学素养、核心要素和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实践对数学素养培养的影响。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4届学生成绩为例,分析了数学素养及其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学素养有助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更加有助于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升华。同时,实践是检验和锻炼数学素养最好的方式,学生应在实际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交叉科学。本文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建筑领域中的管理及应用,并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最后阐明了实际应用中存在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框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地理信息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具有分布式、数据量大、格式多样以及商品性和共享性等特点,随着地理数据的内容和种类的增加,共享的需求和难度也日益显现。本文总结了当前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即数据格式转换与直接访问、地理数据互操作、基于GML的共享、网格与数据网格、地球科学标记语言以及符号多接口显示技术。最后提出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框架,其中数据网格是基础和保障,互操作规范是核心和关键,符号多接口显示技术和地球科学标记语言等其他共享和互操作技术是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16.
在遥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使得全球尺度的快速分析成为可能.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利用遥感云计算平台开展研究,然而相对缺乏对遥感云计算平台发展和应用的客观性综述.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WoS)和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  相似文献   

17.
刘瑜  郭浩  李海峰  董卫华  裴韬 《测绘学报》2022,51(6):1062-1069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地理学而言,这种趋势也不例外。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地理学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揭示未知的具体事实和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机理。在这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地理学家发现知识甚至自动提取知识。相对于地球科学其他学科,地理学自动提取知识的任务更为凸显。但是在寻求地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处理一般性和地理异质性之间的权衡,其核心可以表述为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泛化及可解释性问题。因此,二者存在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强化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本文通过实例给出了人工智能用于地理规律发现的一个简单框架,指出了未来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地理信息科学在机制、模型、方法及应用方面潜在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地球GlobeSIGht系统中,统计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尺度的4个系统日志,得出了影像数据瓦片请求均符合幂律分布中的Zipf-like分布的结论。该结论有助于数字地球系统在诸如影像数据存储分布和缓存等方面的性能优化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个基于3维虚拟现实系统,动态交互的环境来显示、分析、处理多种地理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清河林业局为例,收集该区域的DEM数据、遥感数据,对DEM数据进行镶嵌,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和图像的增强处理,最终构建出清河林业局的3维虚拟现实系统.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artographic visualizations have been kn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ve brought forth a wealth of different map projections and cartographic products. Yet, cartography as an independent sci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only about 100 years ago and sometimes its position among the spatial disciplines is challeng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is respect it is a young science based on a very long tradition of map making, glob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p projections. Maps and map related visual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many other spatial disciplines such as geography and geodesy. Cartography has many overlaps with these traditional disciplines as well as with the more recent on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This paper reviews fundamental aspects of the conception of space and tim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artography from a technique of map making to a spatial science, highlighting major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As a young science and confronted with majo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cartography underwent several crises as to what exactly is cartography and how it relates to other spatial sciences, in particular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Major pitfalls and misconcep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three major scientific pillars of cartography are identified. The relationships of cartography with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osition of cartography vis a vis the others is delineated. Finally, desirabl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scientific cartograph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