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基坑变形监测领域,将GM(1,1)模型应用于变形量的分析预报较为普遍.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设定参数,进行用于基坑变形分析预报的灰色预测模型Matlab程序设计,利用具体工程前数期的实测数据,预测建筑基坑后期累计位移变形量,通过与后期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程序运行的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基坑变形预测预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和预报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在现代测量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将时间序列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用于变形监测沉降数据预测。结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项目天河广场深基坑沉降监测的数据实例,说明预测方法具有容易实现与预测准确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和预报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在现代测量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将时间序列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用于变形监测沉降数据预测。结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项目天河广场深基坑沉降监测的数据实例,说明预测方法具有容易实现与预测准确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顾及不确定性影响的变形概率预报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变形预报的不确定性,以MCMC算法和贝叶斯预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变形概率预报方法,该方法以概率分布的形式描述变形预报的不确定性,通过概率规则实现预报的递推过程。利用宁杭高速路基沉降数据进行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预报值及其可靠性区间等信息,并与最小二乘估计、免疫算法的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顾及空间和时间关联信息的动态变形模型及其预报方法。论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变形分析与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大信息量下变形观测时间序列的分析途径,提出了一种简洁快速、适宜于实际工程问题动态变形分析与趋势预报的DDS方法。该方法以较少的模型参数和简洁的模型形式表达了系统离乱序列的潜在变化规律,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贫信息条件下的系统建模问题,论文指出了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提出了采用灰色组合动态模型代替常规GM(1,1)建模,并以构造模型群、进行模型比选和给出预测区间的模式进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检验。提出了一种多因子关联分析新方法,建立了描述变形因果关系的系统状态模型,是变形成因分析的新的研究途径。针对单点变形分析的不足,首次提出了用灰关联聚类分析方法来描述空间点之间的关系,推出了多点的时空非线性动态模型,使局部单点的变形分析转向空间氛友的整体分析。利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的实际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免走的友关联聚类分析,根据数学定量分析与地质定性分析的综合评判结果,建立了多点的变形动态模型,并进行了整体变形分析及预测预报的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绘》2008,(2):6-7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紧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有:工程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基础理论.变形分析的系统论方法.变形模式的拓扑约束识别及其应用,变形驱动力反演,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时问序列分析及应用.变形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小波理论及应用.粗糙集理论(RS)及其在边坡破坏模式中的应用.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的进展和发展展望等。  相似文献   

7.
变形分析与预报是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而时间序列模型是常用的变形分析与预报工具。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变电站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从而掌握变电站的沉降规律,预测未来沉降趋势,对下一步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变形监测数据预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以及提高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稳定性,尝试将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综合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算法的优点,将良好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神经网络理论的自学习功能相结合,建立高层建筑物的小波神经网络变形预测分析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小波神经网络用于高层建筑物沉降预测数据处理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稳定性及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边坡变形进行准确预测,本文在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边坡变形实际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边坡变形预报的非线性模型。文章根据最小二乘原理,采用线性逼近的方法对非线性模型的参数进行求解,并比较了3种不同非线性模型的回归精度。实验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Weibull模型能精确预报边坡变形,可为今后高精度边坡变形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神经网络在沉降预报应用中的局限性,结合灰色理论等维信息策略和BP神经网络建模思想,利用数据序列本身构建训练样本,建立等维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利用数学工具MATLAB编程实现,进行实际的变形预测,通过与灰色理论GM(1,1)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比较,表明该等维BP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报精度,可以达到更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GPS高程拟合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获取GPS高程异常值,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GPS高程异常值求取模型,介绍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原理与优越性。利用该模型进行了高程异常的拟合,并对已知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结果是可靠的,在有限样本情况下完全可以达到传统GPS高程拟舍的效果,且其实现起来更简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大坝变形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坝变形具有强非线性的特点以及在采用传统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时存在局部极小、过学习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该方法基于统计学习理论,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保证了模型具有很强的泛化性能,并通过求解一个二次规划问题确保模型具有全局最优。以东江大坝变形预测为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变形数据序列变异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点变异函数模型及变异函数的套合理论进行介绍,以某矿沉降变形数据为例,建立区域内单个变形监测点的变异函数,借助套合理论建立区域性通用变异函数。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区域变形的时变特征分析。为变形预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冯永玖  刘妙龙 《测绘科学》2011,36(3):216-218
利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认识和理解其复杂动态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元胞自动机基于线性转换规则,较难表达土地利用变化的非线性边界问题.本文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LS-SVM),将原空间下的非线性可分问题,通过高斯径向基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简化...  相似文献   

15.
最优权组合预测法在采煤沉陷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红 《测绘通报》2020,(4):111-115
煤矿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多基于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展开,基于变形分析理论的变形预测模型目前多集中在单模型预测。本文基于组合预测思想,以非等间隔灰色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为预测单模型,以陕西北部某煤矿采煤工作面上方实测地表沉降值为数据源,以最优加权法对单模型预测结果开展了最优权组合,组合模型中两种单模型的权重分别为0.466 7、0.533 3。选取部分监测点的预测结果进行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精度均达到了一级。经对比3种模型预测结果,最优权组合预测的模型精度较单模型明显提升,预测结果较非等间隔灰色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明显增益。  相似文献   

16.
GPS-InSAR数据融合解算三维形变场模型易受观测值粗差影响,且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定权方法不具备抵御粗差能力,计算效率低下。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抗差垂直向方差分量估计的GPS-InSAR融合解算模型,利用方差分量估计方法及抗差估计理论,通过对观测值最优化分类并进行选权迭代,精确分配权重,进而有效计算三维形变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抵御观测值粗差不利影响,提高三维形变场反演精度,提升逐点式计算的三维形变场效率。  相似文献   

17.
非等时空距GM(1,1)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灰色理论为指导,GM(1,1)模型为基础,提出用最小二乘原理对灰色模型进行优化,大大提高非等时距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对某海堤监测数据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达到很好精度,由此证明,此方法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凝土拱坝单测点变形监控模型难以合理表征拱坝空间变形场协同响应特性以及传统回归方法诠释环境量与大坝变形间的复杂函数关系具有明显局限性问题,提出了融合粒子群算法优化与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PSO-SVM)的混凝土拱坝多测点变形监控混合模型。基于单测点变形监控模型构建方法,引入空间坐标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水压分量,进而借助PSO-SVM良好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对环境量与大坝变形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从而构建了融合PSO-SVM的混凝土拱坝多测点混合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多测点变形性能分析能力,较单测点统计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及预报精度,可有效反映大坝服役的整体安全性态。此外,所提理论和方法经一定的改进和拓展,亦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水工建筑物性态安全监控模型的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9.
Combining the geodetic models of vertical crustal deform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ifferent kinds of analytical models of vertical curstal deformation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re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deformation patterns.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which deformation model is most suitable for a particular deformation area.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precise and reliable analytical result, the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forecast theory has been approached. As a result, the fitting ability of single model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bined model still possesses the same important features as the single models, which enable transferal of the derived crustal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within or even outside the time span of the data coverage, from geodetic sites to any user-specified locations where geodetic data may not exist. Examples are presented of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 real-life situa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analysed in detail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Received: 26 January 1998 / Accepted 14 August 1998  相似文献   

20.
地壳垂直运动的均衡理论及其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勤  范一中 《测绘学报》2001,30(3):233-237
介绍了地壳垂直运动均衡理论并根据全球通量均衡假说建立了壳垂直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具有第二边值条件的Laplace方程),在球面近似下运用该模型拟了渤海湾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形变场并编制了等值线图,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