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继良 《地理教学》2004,(11):41-42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像写文章一样包括导入、中心和结尾三个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导入做到提纲挚领,应该说并不难,以前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做的。但由于受重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有的导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实际效果是“精炼枯燥”,虽能很好地概括章节内容,却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和趣味性”的理念是不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上中学时,地理课没有专门的地理教师,都分给了其他学科老师。记得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过地理,数学老师好象也上过。地理课堂上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没有一点点印象,只记得是快到考试了,老师就给我们划重点,这一段要考,那一段要考,我们背下来就能考高分。以至于到了大学,我连世界上有几大洲还没记清楚。还有一件事笔者印象也特别深刻。高中时,历史老师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知识相当的渊博。他在课堂上大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因为他讲的内容,法国、波兰、英国、美国、中国、日本,还有意大利这些国家,我根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冯贻翔 《地理教学》2013,(21):16-20
一、引言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足见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新课标注重地理学习实用性的特点。同时,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涉及面广,且更有深度。加上新课改后教学时间缩短,所以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对于高中地理老师来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肖鼎平 《地理教学》2010,(4):31-31,24
地理学科有理科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常常令学生学习地理心生畏惧,部分学生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导致班级地理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我曾经也因为这一现象而苦闷,后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产生了良好效果,学生兴趣上来了,地理成绩也慢慢好转了。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考纲里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因为初中的地理不计入中考成绩,所以学生的这块知识比较薄弱。到了高二文科班后,我们就要给学生补上这部分内容。以前,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先讲省、县、乡三级区划。再讲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然后练一练,再给几道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高考怎么考中国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学好中国疆域与行  相似文献   

6.
谭富才 《地理教学》2009,(8):20-20,18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习地理重在理解。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是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困难、掌握不牢。我在地理教学中,潜心研究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地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发现有好多地理原理,如果借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学习,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会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会使地理知识变得既容易又有趣味。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拿着某道模拟题来请教。当然绝大部分题目都难不住教师,有多年题海经验的教师往往略加思索就能解出来,然后把解题过程详细地讲给学生。学生听明白了,会做了,很高兴。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学生一问,教师就答,  相似文献   

8.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谭富才 《地理教学》2008,(12):17-17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学习地理重在理解。文科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障碍是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困难、掌握不牢。我在地理教学中,潜心研究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地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发现有好多重点地理原理,如果借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学习,既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会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会使地理知识变得既容易又有趣味。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胡岩 《地理教学》2012,(21):1-1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的这则事例是笔者亲历所为,今记述下来,以资各位地理同行在参考之余能有所启迪。半年前,到学校视导时与一位高三学生谈心,得知其地理学得不好,感知她很郁闷。她说,老师,地理好难学啊!何以见得呢?我问道。不是吗,大家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她反问道。是的,有这种说法,我答道,地理你最怕做什么题?她说,我最怕综合题。你语文学得怎么样?我又问道。语文是我学得最好的,她无不  相似文献   

11.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奚新民 《地理教学》2004,(10):34-35
前不久,学校因事临时调课,高一某班由某主科改上地理,而且课前没有通知学生,于是我比往常提前两分钟向教室走去。刚到教室门口,被眼快的同学看到了,说地理老师来了,这一课上地理。我说难道不欢迎吗?学生说怎么会不欢迎呢。其实我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课上的表现就看出,学生还是喜欢上地理课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有这种观点:“史地不分家”。在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联系历史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5.
张焱 《地理教学》2009,(11):23-24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订阅《地理教学》,看完了也舍不得卖,总觉得里面有挖不完的宝藏。前不久,打开今年第9期《地理教学》,目录中一篇“‘地图·国家’一课观摩与思考”的文章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2007年底我曾上过“地图·国家”这节课,08年5月拍了录像课。难道是我的那节课,抑或是哪位老师也上了这样一节课,同名不同的内容?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了全文。  相似文献   

16.
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应该是我们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钓鱼是一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老少皆宜。笔者在工作之余,亦是很喜欢钓鱼这项运动,每逢节假日,尤其喜欢野钓。钓鱼每每所获颇丰,时有渔友会找我切磋经验,身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我发现自己潜意识里总是不断将地理理论和知识运用到钓鱼这项运动之中。正因如此,本着趣味学习,生活即是地理的思想,这才有了此文。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就初中学生来说,能把地理学好的不多,喜欢地理的就更少了。而讨厌地理学科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抱着“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你的事,别说我没教”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张微笑 《地理教学》2022,(12):20-23
区域地理的部分知识点较零散但涵盖面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落入全盘知识讲解的误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进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主题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系列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探究其形成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南美洲的雨与旱”为例,从确立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出发,精选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地理案例、组织素材以创设一系列情境、巧设问题链并融合学生活动,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留明 《地理教学》2012,(20):49-51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永远不能被他人替代的,哪怕是最好的老师。所谓教学变革应该统整教的变革与学的变革,不能只变革教而不变革学,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教学变革。如果教学变革没有聚焦和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1]"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2],在当前地理教学"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积极,学生不喜欢"的"三不"状态下,努力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地理教研活动中笔经常听到一些中学地理教师抱怨:现在地理学科在学校没有地位,学生上地理课不认真,布置的作业也不愿意做。地理已不知道怎么教了。于是乎有许多地理老师多有同感,都对中学地理的教学现状感到忧虑,甚至部分地理教师感到地理学科已无发展前途。笔认为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