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活动性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及以后发生的华北强震·································……王泽皋(Vol.1,N“·2)强余震的准周期性·······························································……王碧泉(vol.1,No.2)北京地区地震的分布特点与地壳屈曲··············,························……许绍燮(vol.2,No.2)1976年春季山东届岛群岛两次小震群·················…  相似文献   

2.
岳尚华 《地球》2012,(10):19-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从1952年8月31日原地质部成立地质资料组开始,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地质资料馆成立60周年以来,我国地质资料工作随着时局变化,在起伏中不断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动荡阶段、恢复发展阶段、馆藏与行政分开管理阶段、全面发展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1952年9月6日,地质资料组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市温都水城召开.7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位.10月17日上午,开幕式隆重举行.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完成换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首先进行新一届理事长见面会,新当选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目录中固原1306年和1622年两次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和查阅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了朝那湫和马刚堡两处地震遗址.综合历史资料记载和对遗址的考察研究认为:1306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为35.9°N,106.3°E;1622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该在36.5°N以南.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2,(10):18-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发生了唐山大震。地震波的触发作用也是同步的另一个原因,除了震动的断层面的直接触发之外,对组合模式中单地震波的积累与调整也会产生触发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另外还从中国8级大地震发生的25年周期讨论了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 对朝鲜2006年、2009年和2013年的3次核试验进行相对定位.根据19个区域地震台和8个远震台的垂直分量波形资料, 计算了多种震相(P波、S波和LR波等)的互相关时差, 并由测量时差反演两两核爆的相对空间位置, 通过随机生成部分台站组合进行扰动实验以估算定位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 相对于朝鲜2009年核试验, 2013年核试验位于其南257 m、西385 m, 2006年核试验位于其南503 m、东2589 m.当扰动实验中随机选取的台站数目为20个时, 在95%置信度下, 朝鲜2013年和2006年核试验相对于2009年核试验的地表定位结果的不确定度约为150 m.   相似文献   

8.
李纲  刘杰  余素荣 《中国地震》2008,24(1):86-95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7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2次(表1),最大地震为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8.5级地震(图1).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P波初动方向的資料研究了中国境内22个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这些地震发生在1949年到1960年间,它們的震級在6級以上。  相似文献   

10.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图1).202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较少、强度较低,全球已持续2年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及周边已连续3年未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SUMMARY(1) Seismicity with MS8. 0 continued to be active in the world in 2015. The global seismic activity with MS 7. 0 entered a strong active phase after the ending of each of the repeated prolonged period of quiescence. The strong earthquakes were concentrated on the Circum Pacific Seismic Belt and Eurasian Seismic Zone. Earthquake activity with MS≥7. 8 in the west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as active.(2) Seismicity was low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2015,and earthquakes of MS5. 0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ere remarkably quiet. Earthquakes with MS≥6. 0 were still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the Xinjiang area,and south Tibet area. The activity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entered a new active period,and seismicity in the Tianshan seismic belt continued to be weak,earthquakes of MS6. 0 in the eastern Chinese mainland were remarkably quiet,but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were active.  相似文献   

13.
吉平  李纲  刘杰 《中国地震》2013,29(2):284-292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2次8级以上地震,即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8.2级地震(图1).与2011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减少.201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1.1 全球8级地震继续活跃 201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比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略高,与2011年(26次)相比,地震频次减少(图2).虽然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6级、8.2级地震,但与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0级地震)相比,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海原地震一直有所关注,但发文总量不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地震工程学报》;资助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主要产出机构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海原地震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包括古地震研究、黄土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震源机制解、活动断裂带特征、灾后重建与赈灾考等。  相似文献   

15.
吉平  李纲  刘杰 《中国地震研究》2012,26(1):142-151
1 SURVEY OF GLOBAL SEISMICITY IN 2011A total of 26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S ≥ 7. 0 occurred in 2011 throughout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China Seismic Network ( Table 1 ) .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was the Japanearthquake measuring MS9. 0 on March 11 ( Fig. 1) . The frequency was slightly lower and the  相似文献   

16.
17.
A total of 23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s ≥ 7.0 occurred in 2013 throughout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eismic Network ( Table 1) .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 was in the Sea of Okhotsk, measuring Ms8.2 on May 24 ( Fig. 1) . Earthquakes oeeurred mainl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ireum--Pacifie seismie belt. Compared with the seismieity in 2012, the frequene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nergy release of earthquakes was obviously low. Features of global seismicity of Ms ≥7.0 are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21年、2022年中国5.0级及以上地震目录,结合应急管理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对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主要地震灾害事件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此外,按省份总结了各省地震灾害事件及地震灾害特点。其中,云南省中强震多、强震少,震区房屋抗震能力较高,人员伤亡较小; 四川省中强震少、强震多,次生灾害较为发育,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青海省虽然震级高、破坏性强、致灾范围广,但震区地广人稀,房屋抗震设防等级较高,人员伤亡少。最后,结合历史震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近2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致灾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吉平  李纲  刘杰  倪四道 《中国地震》2011,27(1):103-110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表1),最大地震为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图1).与2009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和能量释放明显增加.201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 2010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8次,明显高于19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8次/年),与2009年(20次)相比,地震频次明显增加.2010年南美板块西边界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活跃,全球28次7级以上地震中有16次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北边界和东边界上,5次在南美板块西边界,4次在菲律宾板块边界,2次在北美板块边界,1次在中国青藏块体边缘地区,显示出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图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