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峰  罗瑶 《地理科学》2015,35(11):1397-1403
构建旅游驱动下的张家界交通运输响应模型,提出交通运输通过增加投资响应旅游业发展,并引入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概念,利用张家界1998~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从静态和动态分析了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998~2011年张家界旅游交通响应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建设基础、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旅游产业地位4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所生成地交通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关联因素之一。利用张家界1998—2011年旅游总收入和各类交通运输网的客运量数据,引入旅游业发展的交通运输网响应系数,并通过标准差、基尼系数和σ系数分析旅游业发展的交通运输网响应差异。研究得出:(1)总响应系数与公路运输响应系数基本重合,张家界公路运输是响应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2)航空运输响应最为活跃,公路、铁路运输响应较平和;(3)张家界交通运输网响应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存在且缩小的趋势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要素的张家界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麻学锋  刘玉林 《地理科学》2018,38(8):1346-1356
在分析城镇化对旅游业成长响应与机理基础上,从人口、产业和就业3个要素入手,重构“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构建响应测度模型,将旅游城镇化响应划分为4个阶段,利用张家界1989~2015年统计数据,剖析旅游城镇化的总体特征、阶段性特征以及空间特征,并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自张家界建市以来,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张家界两个市辖区的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有所差异,总的来说两者的响应强度都处于增长态势,但武陵源的响应强度大于永定区,而永定区的增长速度快于武陵源区。 从静态看,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交通通达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区域投资强度;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交通通达度与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正相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负相关。 从动态看,各因素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排序为:旅游产业集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人均年末通车里程>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4.
王兆峰  余含 《地理科学》2013,(3):322-328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响应差异是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96~2010年西南五省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分析了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揭示各省市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同的区域响应,研究发现:①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比较快,各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市区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由1996年的39.4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38.94亿元,区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变异系数波动不大,并在波动中缓慢下降。②西南五省市区同一阶段不同省市区具有不同的响应类型;同一省市区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响应类型;旅游收入响应类型和旅游客流量响应类型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3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提出未来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突破的关键是从旅游资源依赖型模式向产业依赖型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张家界为例,分析了旅游投资决定机制的演变;运用旅游产业响应强度模型,分析武陵源区对旅游投资的时间响应特征,并阐述了在政府和市场作用下张家界旅游产业的空间响应和重构。结果显示:① 从投资决定机制演变看,投资制度安排决定了张家界旅游发展不同时期的投资主体差异,并随制度的演变,凸显了阶段性旅游投资分工格局。② 从时间响应看,在出现期,响应系数由1989年的0.1282增加到1992年的0.1341;在生成期,由1993年的0.1631提高到1999年的0.8511;在发展期,再从2000年的0.8767提高到2012年的1.1214,反映出旅游投资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响应系数的大小。③ 从空间响应看,在政府、世界遗产管理制度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武陵源和天门山两个5A级景区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以及“景区游,城区住”的产业布局;经过重构后,旅游服务密度的排序为: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  相似文献   

6.
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兆峰  徐赛 《地理科学》2018,38(7):1148-1155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回归模型对张家界2005~2015年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公路、铁路及民航等不同交通方式探讨张家界对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全生产要素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Tobit回归模型中,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旅游资源吸引力以及铁路客运量和航运客运量在0.01的水平上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因素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大。交通条件的优化对提升旅游交通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且铁路、航运对张家界旅游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公路对其有影响但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交通方式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张家界景区内外部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与景区交通无缝对接以及建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高张家界的旅游效率,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这将为张家界实现旅游效率最优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麻学锋  刘雨婧 《地理研究》2016,35(10):1983-1998
在旅游业绩效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界定旅游业内部绩效概念及其特征,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评价和探讨旅游业内部绩效及其影响机制。采用1989-2013年张家界旅游相关数据,结合小波分析、耦合—协调模型和路径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① 出现期,张家界旅游处于投入阶段,产业结构极度失调,高度化上下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1.199;② 生成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结构合理性中度失调,高度化周期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6.265,经济绩效表现较好;③ 发展期,旅游经济绩效经历了三次下降,产业结构优质协调,高度化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内部绩效均值为47.885,结构绩效表现较好;④ 影响机制:总体来说,经济水平、交通、旅游总需求社会固定资产和政府支出是主要影响因子,但不同阶段作用机理有所差异。研究对张家界旅游业理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学锋  刘雨婧 《地理研究》2016,(10):1983-1998
在旅游业绩效内涵及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界定旅游业内部绩效概念及其特征,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评价和探讨旅游业内部绩效及其影响机制。采用1989-2013年张家界旅游相关数据,结合小波分析、耦合—协调模型和路径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出现期,张家界旅游处于投入阶段,产业结构极度失调,高度化上下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1.199;2生成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结构合理性中度失调,高度化周期波动,内部绩效均值为6.265,经济绩效表现较好;3发展期,旅游经济绩效经历了三次下降,产业结构优质协调,高度化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内部绩效均值为47.885,结构绩效表现较好;4影响机制:总体来说,经济水平、交通、旅游总需求社会固定资产和政府支出是主要影响因子,但不同阶段作用机理有所差异。研究对张家界旅游业理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 n.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卢敏  陆林  杨兴柱 《地理科学》2016,36(3):431-438
借助于经济学供给需求分析视角,构建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响应的理论框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探寻旅游政策变迁的路径和动因,揭示旅游政策变迁和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内在联系。并以安徽省为例,根据改革开放之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旅游政策变迁划分为形成期、密集期和协调融合期3个时期,其空间响应状态分别为点状格局、单一板块格局和多板块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旅游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旅游政策在不同时期通过其作用机制引导、激励利益主体投资建设旅游节点、交通设施等行为,推动旅游空间格局由点状格局向板块格局发展演化,旅游政策的空间响应强度取决于政府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政策对利益主体的激励程度。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与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新越  刘二恋  候娟娟 《地理科学》2017,37(7):1087-1094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静态不平衡差、相对发展率、离差、比率等指标,研究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差异并划分类型,得到如下结论:2001~2009年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不断扩大,2009~2014年不断减小;山东省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西部地区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与中东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日照、泰安、威海为强响应型地区,潍坊、烟台、青岛、济南、莱芜为较强响应型地区,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东营为弱响应型地区,枣庄、济宁、临沂、淄博为特殊响应型地区。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是深入研究低碳旅游的基础,对低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法较为准确地估算了2008年~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的直接碳排放,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的演变趋势,运用GRA关联法分析了湖南省旅游业各部门对碳排放影响的关联度。研究表明:(1)2008年~2014年,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增长较快,从295.25万吨增长到783.14万吨;(2)湖南省交通、餐饮、购物和住宿部门的碳排放占到了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是旅游业减碳化的主攻方向;(3)湖南省旅游业直接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4)湖南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部门的碳排放与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旅游游览(0.9296)旅游餐饮(0.8456)旅游交通(0.8254)旅游住宿(0.8092)旅游购物(0.7109)其他(0.5732);(5)湖南省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突破点在于改变传统游览方式,重点在于促进交通理念和交通模式低碳化。  相似文献   

12.
界定旅游演艺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旅游演艺响应系数模型,探讨旅游演艺响应强度的影响机制。以"魅力湘西"为例,阐述其对张家界旅游产业成长响应的总体及阶段性演变特征,利用Eviews6.0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旅游演艺响应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从阶段性演变特征看,响应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走势。2)从单一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资源集聚性与整合性、旅游投资强度、市场需求与经济利益驱动是旅游演艺响应强度的关键因素,均与旅游演艺响应强度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808、0.798、0.662、0.721。3)从多因素综合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资源集聚性与整合性、市场需求与经济利益驱动与旅游演艺响应强度呈正相关,而旅游投资强度与旅游演艺响应强度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集聚性与整合性市场需求与经济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交通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认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旅游交通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规划,旅游者旅行空间行为和迁移规律,旅游交通的区域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旅游交通满意度,以及交通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过程等5个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方式和交通设施的区域旅游影响,以及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等4个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交通瓶颈不断被突破,我国"游先旅后"格局逐渐得到缓和.最后比较了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的差别,并对我国旅游交通研究的未来趋势和重点领域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上海―长沙―张家界旅游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长沙、张家界是长江经济带上三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且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分析三地旅游互动的基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三地旅游互动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确立合理的旅游分工体系、打造旅游互动的要素基础、创新旅游互动发展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等,以期为促进以制度整合导向为主要引擎的三地旅游深度合作与联动发展,同时也为我国非相邻区域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城市型旅游目的地互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个基础性架构和可资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与科技创新协同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创新是旅游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何有效推动旅游科技创新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协同理论,构建了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系统发展的协同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江苏省2006年~2014年的指标数据对区域旅游科技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分析旅游科技创新系统的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江苏省旅游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协同发展水平仍较低,协同度在[-0.175,0.312]之间震荡,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旅游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为此,应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以游客为本",创新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鼓励旅游专利申请,提高科技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度,提升旅游业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6.
旅游经济韧性涉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1998—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在定量测度省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8—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个别年份的特殊事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具有不稳定性与空间集聚性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经济韧性向高值区演化的概率较高,不同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呈集聚分布。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交互主导因子的q值总体上大于单个影响因子的最大值,说明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总体上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与旅游业内部要素关系密切,属于“内生驱动型”,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与外部社会经济要素关系密切,总体上属于“外生驱动型”,促进内外循环对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机制研究可为客观认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旅游面对风险挑战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用地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载体,其用地选择对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张家界为例,分析了地形因子影响下的旅游用地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张家界旅游用地主要集中在海拔200~1 000 m和坡度5°~35°的范围,沿坡向的用地在135°~225°和315°~360°更占优势;(2)旅游用地中水域和建设用地集中在海拔600 m和25°坡度以下地段,而林草地则在海拔200~1 000 m和坡度5°~35°地段更占优势,分布相对均匀;(3)各类旅游用地与海拔和坡度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其拟合系数在0.6以上,坡向与旅游用地的相关性较低,拟合系数仅为0.06。城市旅游用地结构是城市旅游发展中各类用地在资源、区位以及市场影响下的结果,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城市旅游用地结构特征指示了城市发展规模、环境容量以及发展路径等,对于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选取2005年~2014年全国31省份的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使用DEA法测算旅游业效率、运用区位熵法衡量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其次基于面板数据对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如下:(1)中国旅游业效率、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但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旅游产业集聚对提升旅游业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全国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产生正向效应,而单一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量增长对提升全国旅游业效率表现为负向效应;(3)从各区域看,旅游产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旅游业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一;(4)进一步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聚对促进旅游业技术效率、旅游业规模效率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推动旅游业规模效率的发展效果明显优于对旅游业技术效率的作用,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促进旅游业规模效率值的提高这一途径来实现。根据以上结论从旅游企业、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提升旅游业效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根年  于立新 《地理科学》2008,28(1):107-112
分析了相邻年比较法在旅游危机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本底趋势线的旅游危机后影响评价方法。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1980~2005年统计数据,建立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流总量和旅游收入4条本底趋势线,对1989年北京6.4风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瘟疫三个突发事件旅游危机在本景区的响应进行后评价研究,揭示了秦兵马俑景区在三次危机中所造成的客流量损失、旅游收入损失及冲击时间表,为突发事件旅游危机的后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刘家明  朱鹤  龙飞  余文婷 《地理科学》2019,39(2):204-213
以旅游业三大核心部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资为研究变量,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演化及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存在与旅游发展总体协调、省域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多样和部门差异明显的特征;省域旅游发展响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旅游产业投资的“时间磨蚀效应”和“绩效累积效应”;在“空间牵引效应”作用下,中国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了中国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特征由离散型“核式极化”向连续型“域状扩散”转变。最后,提炼了旅游发展对旅游投资空间响应的实质:以投资为驱动,依据循环积累因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