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晶面数+隅数=晶稜数+2 这公式是俄國科学家艾列尔在18世紀闡明的,原解法不明,提出下列導式,聊作一解。就面数最少的四面体來观察(圖1),不論它是不是規則的几何多面体,总是有4个面,4个隅,6个稜,其間保持着以下的数学关系: 晶面数+隅数=晶稜数+2…………(1) 4 4 6  相似文献   

2.
采用摩尔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对红柱石晶体各不同结晶学方向的自然晶面和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建立了红柱石晶体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相同腐蚀条件下,红柱石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故根据腐蚀坑形态可进行晶体定向。腐蚀坑形态能体现了晶体的对称性。红柱石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红柱石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摩尔比为1∶1的NaOH-KOH混合熔融物对红柱石晶体各不同结晶学方向的自然晶面和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建立了红柱石晶体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相同腐蚀条件下,红柱石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故根据腐蚀坑形态可进行晶体定向。腐蚀坑形态能体现了晶体的对称性。红柱石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腐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和投影图可用来进行红柱石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  相似文献   

4.
铝土矿正浮选实践中,常采用脂肪酸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选择性分离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笔者研究了油酸钠(Na OL)浮选体系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发现一水硬铝石可浮性明显好于高岭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矿物表面Al质点与油酸的羧酸基团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计算了2种矿物常见晶面的单位面积断裂键数,并计算了矿物晶面/捕收剂的作用能。计算分析发现,矿物晶面单位面积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根离子相互作用能大小存在差异,具体为:一水硬铝石(100)(001)(010),而高岭石(010)(110)(001),而且油酸与一水硬铝石3个晶面的的作用皆强于高岭石。矿物晶体晶面的Al-O断裂键数不同导致油酸作用下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行褶皱分类,从褶皱的轴面产状、轴线产状及两翼岩层切平面法线的夹角来分析褶皱的形态,提出了用像晶面符号一样的表示形式,来进行褶皱分类的新方案。新方案可较直观地表示出褶皱形态的几何意义,具有见其名而知其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系统观测了黄铁矿片、板状晶体的微结构,发现在水热条件下生成的黄铁矿片、板状晶体具有正方形、矩形等多种形貌。其中,正方形较多,矩形次之,另可见到一些其他不规则形状。黄铁矿片、板状晶生长完好,未见缺陷。经测定多数四边形片状黄铁矿的两组边分别平行(010)和(100),其生长晶面为(001);个别四边形片状黄铁矿的两组边分别平行(010)和(101),其生长晶面为(101),矩形片状黄铁矿长轴生长方向为001。在水热条件下黄铁矿以多形貌出现,黄铁矿的片、板状晶体多数是沿(001)面生长的结果,(001)为黄铁矿片、板状晶体的主要二维生长面,并沿001方向扩展,构成了二维晶体。  相似文献   

7.
晶体的腐蚀像是指晶面(或切面)在酸、碱溶液中被腐蚀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蚀坑。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本文对同属三方晶系,但对称型不同的α-石英晶体(点群32)和刚玉晶体(点群3m)的(0001)切面和晶面进行了腐蚀像的微分干涉显微镜(DIC)观察与研究。经研究发现,α-石英晶体(0001)切面的腐蚀像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三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0110]、[1010]、[1100]方向,即垂直于X、垂直于Y、垂直于U轴方向。该等边三角形腐蚀像与该切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三次轴的方向上无对称面存在,与α-石英晶体的对称型是相符的。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腐蚀像亦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3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刚玉晶体(0001)面的腐蚀像与该晶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3次轴的方向上有3个对称面存在,这3个对称面分别垂直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与刚玉晶体的对称型相符。因此,同属于三方晶系同一单形平行双面{0001}的α-石英晶体与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蚀坑形态是一致的,均为等边三角形,但等边三角形腐蚀坑的方位不同,等边三角形腐蚀坑与边棱的方位关系反映该晶体的对称型特点。这一研究对认清三方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晶体(0001)面腐蚀像的对称关系,丰富同一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各面腐蚀像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α-石英自然晶面六方柱面(100)和(010)、菱面体正形面(101)与菱面体负形面(011)、以及介于上述自然晶面之间的切面进行腐蚀形貌的观察研究发现,石英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但方位可以有变化,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同一单形的正形与负形腐蚀坑形状不同;蚀坑形态能够反映晶体的对称性。α-石英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投影图可用于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这一观察研究对厘清α-石英晶体腐蚀形貌立体全方位的对称关系、指导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金属板材及其磷化膜进行全谱和分段扫描,在确定镀膜中存在Zn_3(PO_4)_2·4H_2O物相基础上,求出Zn_3(PO_4)_2·4H_2O的(020)晶面和(241)晶面衍射峰积分或强度计数,计算出该样品磷化膜的面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EBSD技术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石机械e-双晶是低温、低围压和低有限应变下主要的晶体塑性变形机制。假设方解石双晶面为剪切面,双晶形成方向平行于最大有效剪应力方向,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与主晶c-轴和e-双晶法线四者共平面,与c-轴夹角分别为71°和19°,与e-双晶面夹角为45°,确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方位即可确定主应力方向。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参数。从样品野外采集、室内薄片切制、EBSD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心轴角求地层产状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利用钻孔岩心轴角换算地层(岩、矿层)产状的问题,引起国内外地质工作者普遍关注.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岩心轴角系岩心轴(即钻孔轴)与地层面所构成角度之总称.如所周知,它既可用岩心(钻孔)轴与层面本身所夹之锐角表示,亦可用该轴与层面法线所夹之锐角表示(图1).对此二角曾被赋予不同的名称(表1).笔者以为,将层面法线与岩心(钻孔)轴所夹之锐角称为法轴角,既立意确切,又简单易记.与其对应,层面本身与岩心(钻孔)  相似文献   

12.
岩相学特征、地化分析揭示:川中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存在三种白云石: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06‰,δ18OPDB=-6.81‰;Fe:1×10-6,Mn:未检出,Sr:150×10-6);②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δ13CPDB=3.22‰,δ18OPDB=-7.82‰;Fe:149×10-6,Mn:185×10-6,Sr:85×10-6);③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δ13CPDB=3.49‰,δ18OPDB=-9.45‰;Th=123℃,S=133~139‰NaCl;Fe:58×10-6,Mn:59×10-6,Sr:76×10-6)。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两期白云石化流体:①早期压实作用形成的埋藏白云石化流体(T=37.4℃;S=29.8‰NaCl);②晚期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石化流体(Th=114.8℃;S=153~226‰NaCl)。明确了三种白云石的成因: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由早期埋藏流体交代泥晶基质形成的;非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是平直晶面细晶白云石在受到热液流体改造后所形成的;而非平直晶面粗晶鞍状白云石则是由热液流体直接沉淀出的。基于研究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白云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润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晶体结构特性与润湿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的药剂作用下矿物的润湿性变化。实验结果证明这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亲水性的大小顺序为:高岭石≥伊利石 叶蜡石,这与其(001)层间静电能的大小有关,即这3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随其(001)层间静电能的增大则矿物的亲水性变大。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增大,矿物经油酸钠溶液浸泡之后的接触角则随着减少,而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浸泡之后的接触角则随着增加。经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10-4mol/L)的溶液中或在油酸钠(2×10-4mol/L)的溶液中浸泡之后比在蒸馏水中浸泡之后,这3种矿物的接触角相应的增加值的大小顺序为:△θKa≈△θIl>△θPy,这与其(001)层间静电能和矿物端面各相应晶面Al—O键断裂的单位晶面键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钠基蒙脱石为载体,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柱撑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O2-MMT)。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晶相主要由锐钛矿型TiO2和蒙脱石组成;TiO2-MMT呈层片状结构,TiO2柱撑到蒙脱石(MMT)层间,且MMT的(001)晶面间距明显增大;钛与蒙脱石比例、柱撑温度、柱化剂陈化时间、烘干温度、煅烧温度仅对蒙脱石(001)面的晶面间距有影响,且随着钛与蒙脱石比值的增大、柱化温度的升高,陈化时间的延长,晶面间距也逐渐增大。应用静止浸渍法测试了TiO2-MMT对铅、铬和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iO2-MMT对铅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9.8%,吸附固化效果优于钠基蒙脱石。  相似文献   

15.
A.F.Rogers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45,10(Z2):184-190
(1)共矿物性质部(“Part I”)之形态一章内着重於对稱方向,创设APn,CAn等符号,以直线投影法求定晶带符号,明释晶带式样与晶系之关系,偏重于直射投影及球体赤道平面投影并晶体之书法,皆可为此书之优点。惟球顶平面投影图,各种晶面之数学关系——即面角,轴角,轴率之计算法——皆付阙如。此诸事,固较难,然为诱导学者计,何妨少举数例,以示其梗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步辐射对天然金刚石晶体进行了形貌学研究,在的完整晶体内观察到晶体以平行{100}生长为主的正常生长,而不是前人所常见的平行{111}生长。生长带方向平行于(100)、(100)和(010)、(010)。生长带分布在偏离晶体中心的曲面内。由生长带的分布与形态可以观察到晶体不同晶面生长速度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西藏各类花岗岩分布极为广泛。锆石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花岗岩中的标型特征也互有差异。锆石矿物含量从北向南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锆石中的Zr/Hf比值是随着岩石的酸度增加和岩体时代变新而降低;锆石的伸长系数是随着岩石中Si-K+Na的含量增加而加大;在冈底斯带花岗岩中的Si和K+Na含量低时,锆石多出现(100)和(111)晶面,而拉轨岗日岩带和喜马拉雅岩带浅色花岗岩中的Si、K、Na含量较高时,锆石则多出现(110)、(311)和(131)晶面;锆石中稀土元素是以重稀土元素为主,其含量占总稀土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瞬变电磁法测量中地形改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明平 《贵州地质》2004,21(2):117-120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水文及金属矿产勘探等方面正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形复杂地区,物探异常的准确定位不可避免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用法线进行地形改正的方法。对重叠回线装置而言,法线是垂直于回线平面、并通过线框中心点的一条直线。通过专用软件换算出每个测点上的各道电位值所对应的视深度和视电阻率值,沿法线方向投影到作图面上,从而达到地形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测试了海南文昌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中的辉石主晶与其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关系。结合电子探针成分测试,得出:单斜辉石(透辉石)主晶中出溶了两组不同方向的片晶,一组为斜方辉石(顽火辉石-易变辉石)片晶,另一组为单斜辉石(普通辉石)片晶。由于出溶片晶在EBSD测试切面上体现为以线状体,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线状体所代表的片晶的晶面符号推算出来。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吴氏网进行坐标系旋转的"晶带相交法",该方法可以作图推算出溶片晶的晶面符号。根据"晶带相交法"得出,斜方辉石(顽火辉石-易变辉石)出溶片晶为(100),单斜辉石(普通辉石)出溶片晶为~(401)。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出溶片晶~(401)可能指示最小出溶压力为9.5~12.5GPa。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涉及到主晶与出溶体的晶体结构匹配关系,并且与出溶温度-压力有关,因此出溶片晶的结晶学取向分析具有晶体化学理论意义和反映地质温压过程的实际意义。这种"晶带相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矿物出溶结构的结晶学取向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赵珊茸  徐畅  张国庆  李坤 《地球科学》2013,38(2):211-217
综合分析了石英、石榴子石、橄榄石、锆石、红柱石的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腐蚀像特点,总结了晶面腐蚀像与晶面对称性及晶面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即同一晶体上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尽管对称性相同,也具有不同的腐蚀像;不同晶体之间的具有相同对称性的晶面可能会有相同的腐蚀像;腐蚀像类似于一种宏观晶体形态,主要与晶面的对称性有关,与晶面上原子、离子排列的结构细节关系不大;同一晶体的同一晶面在不同的腐蚀剂中所得的腐蚀像也可能完全不同;有些晶面的腐蚀像可以用晶体生长形态的常见晶面与被腐蚀面的交棱来解释.该研究在揭示晶体溶解形态机理、将溶解形态与晶体生长形态对比、用溶解形态来反映晶体曾经经历的酸-碱环境等方面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