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航电枢纽库区右侧临近废弃煤矿,库区淹没线范围内存在废弃老窑采空区及煤硐,航电枢纽蓄水后,库水可能通过出露煤硐及岸坡岩体裂隙向采空区渗漏,影响库区正常蓄水。通过调查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物探(高密度电法)等多种工程勘察方法查明了煤层、采空区及煤硐的分布位置,制定并实施了废弃煤硐注浆封堵、防渗帷幕与防渗挡墙相结合的防护方案。通过试验验证了防渗工程的有效性,保证了库区正常蓄水的安全,对于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约束和无约束式,平硐式、横梁式、内撑式、锚拉式、堆载式等不同桩底测试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武汉市某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实验楼人工挖孔桩工程实例,设计了平硐约束式桩端土原位静载试验,用于测定人工挖孔桩端土极限承载力,试验步骤主要包括设备与安装、最大荷载选取、加载与卸载观测等测试过程.对进行的6组试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便、有效、可行,较好地验证了设计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白领国  李源汇 《探矿工程》2021,48(S1):216-220
目前,大直径钻孔救援技术多用在矿井发生事故后的快速紧急救援,属于“事后”被动等待救援,为实现传统的被动等待救援向积极自主逃生转变,将大直径救援钻孔与矿井避难硐室结合,提前构建灾害应急逃生系统。结合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在某煤矿避难硐室应急逃生系统中应用实例,分析了救援钻孔的布置、结构设计原则,重点研究了救援钻孔的成孔方法选择、分级扩孔工序、钻进参数、钻井液工艺、成井设备等钻探技术,并对大直径救援钻孔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实施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电站工程因前期勘察的需要,在坝址区、厂房区会布置一定数量的探硐,部分探硐与地下建筑物连通或穿越防渗帷幕线和坝基固结灌浆区。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探硐均需进行封堵,其中大坝建基面附近及帷幕防渗部分探硐封堵质量对工程安全质量尤其关键。因此,对关键部位探硐封堵质量的检测,是关系到整个水电站后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这里以溪洛渡水电站工区探硐封堵质量检测工程实践为例,根据帷幕灌浆区、固结灌浆区不同的设计要求,针对性运用钻孔压水、试验钻孔全景图像、钻孔单孔声波及芯样强度抗压试验检测方法进行质量检测。通过上述综合检测方法获取了硐室封堵段各项质量评价指标,从而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对类似工程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永久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蔡袁强  王军  郭林 《岩土力学》2015,36(2):437-443
通过对温州典型饱和软黏土进行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部分排水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部分排水条件下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部分排水条件下,与常规的围压保持恒定,偏应力单独循环作用下的三轴试验结果相比,循环围压的存在对饱和软黏土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均产生了的显著的影响。在相同循环应力比和循环次数下,试样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均随着循环围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常规的恒定围压循环三轴试验会低估高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的沉降。基于试样第10 000圈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分别建立了可以量化部分排水条件下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影响的经验公式,并用于预测饱和软黏土在交通荷载这种包含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的复杂应力条件下产生的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6.
周高明 《探矿工程》2004,31(5):66-67
开挖盲竖井卷扬机硐室处的岩层遭受构造破坏,碎成岩块,易掉落和垮塌,采取锚拱联合支护施工技术,将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结合起来,提高了硐室顶部的整体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介绍了锚拱联合支护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平硐勘探是在进行水利水电勘察时,获取山体周围区域的地质参数,全面了解地层情况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勘查工作中,首先的目标是查明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或特殊的地质问题,如断层、夹层等,并进行现场的原位测试和试验。因此,平硐勘探施工技术在重要工程勘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解决平硐施工中的难题是这项技术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平硐的施工工艺和掘进装备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勘探平硐开拓技术和相关专用装备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平硐施工工艺和掘进装备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局限性,将不同施工方法的综合性能进行对比,并针对勘探平硐技术发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钻孔劈裂方法在勘探平硐中的优势以及适用性,最后基于施工工艺对勘探平硐掘进装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土体应变变形是土工测试技术的重要难题之一,加速度积分位移是目前动荷载下原位监测和模型试验中认识土体剪应变响应的一种普遍方法,但缺乏验证与可靠性研究。设计砂质边坡?摇臂?质量块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测两地震荷载下多组工况的质量块加速度与位移响应时程,探讨了4种代表性方法求解动态、永久位移的可靠性及偏转影响。结果表明,动态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是一种可靠途径且受积分方式影响较小,各方法在动态位移工况中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峰值平均误差小于等于25%;双拟法积分位移发生严重偏离,与函数形式和处理过程相关。永久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导致加速度低频成分缺失而无法得到永久位移;双拟法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吻合较好,两地震荷载中误差分别为7%和5%;偏转对动态位移求解可靠性影响较小,但对永久位移影响严重,双拟法呈现发散而失真。试验方法与结论,对认识加速度积分位移求取土体剪应变的可靠性和合理选取数据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中华 《铀矿地质》2005,21(2):112-117
本文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其在韶关市芙蓉山隧道超前勘探中的应用。总结了工作区内构造破碎带、老硐及岩溶的视电阻率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解释出 7条构造破碎带、7个老硐与 3处岩溶。验证表明: 电测资料解释成果与钻探、开挖结果吻合很好。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康家湾铅锌金矿Ⅲ-1号矿体上盘围岩取大量岩样,分别加工制作了50个压缩和拉伸试验的试样。利用RMT-150B伺服试验系统对试样进行单轴抗压、抗拉试验,各获得了50个试验结果。采用假设检验法,分别对50个单轴抗压强度和50个抗拉强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50个 、 和50个C、 ,进行不放回抽样,组成50组E、 、C、 。利用FLAC计算软件,对硐室围岩中的应力进行了计算,分别获得了50个最大主应力和50个最小主应力;采用同样假设检验法,证明它们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和正态分布;根据单轴抗压、抗拉强度及围岩中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概率密度函数,计算了硐室围岩不发生拉伸破坏和压缩破坏的可靠度;并对硐室围岩抗剪强度的校核,得出了该地下硐室围岩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付兵 《探矿工程》2012,39(6):80-84
四川安谷水电站勘探竖井所处地层河床砂卵石层深厚,采用传统的人工挖掘护壁或沉井施工工艺,施工难度大。针对地层的特点,采用冲击钻机成孔的方式施工。同时,在竖井中开挖试验平硐,遵循多炮眼、小进尺、小药量,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案,圆满完成试验平硐的开挖。介绍了其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支护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缺少在巨厚卵砾石层中采用普通施工方法掘进煤矿斜井井筒的成熟支护经验。结合伊犁一矿材料斜井和回风斜井的施工过程,设计了现场支护试验方案,对不含水和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的多种支护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与不含水卵砾石层斜井井筒相比,其支架变形量和支护难度显著变大;架棚临时支护结合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是不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有效的支护方法;含水卵砾石层地压显现明显,采用超前支护、架棚临时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围岩稳定。由试验推断,库仑和太沙基土压力理论用于计算卵砾石层围岩压力误差显著。  相似文献   

13.
岩土体的φ、C值指标的确定主要是靠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目前国内外工程地质勘测及岩体力学试验中多用<多点法>,即用三块以上岩样求出τ-δt_gφ c关系曲线。其特点是现场原位试验,因制备试件往往非常困难,特别对一些软弱岩体就更困难;而且要打试验平硐,试验费昂贵。为解决这一课题,江西工业大学土建系张景德、宋寿南等人,经过  相似文献   

14.
杨丹  胡卸文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4):1123-1131
古人根据长期采矿经验,在长屿硐天矿区开挖形成了无柱式"钟"形硐室,并根据NS走向和SW-NE走向地形坡度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断面跨度,导致硐室底部呈近似椭圆形。为深入探寻长屿硐天华玄硐群与花居硐群"钟"形硐室结构特征的科学规律,深入总结古人工程技术经验,进一步分析大型硐室群屹立千年不倒的影响因素,本文深入开展"钟"形采空硐室结构参数特征的研究,以地形坡度、硐室跨高比、硐室埋深与高度比为因素,采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硐室围岩的应力以及塑性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为:在缓坡方向,硐室跨高比宜小于1.44,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在陡坡方向,跨高比宜小于1.28,硐室埋深与硐高比宜小于1.8。勘查的24个硐室中有67.7%硐室符合该规律,可见古人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钟"形硐室结构形式,为洞室千年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蓉琳  梁杏  靳孟贵 《岩土力学》2006,27(9):1490-1494
在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坝区玄武岩中,进行了3种水力试验,探讨玄武岩渗透性及其尺度效应。平硐渗水试验的试验尺度为1~2 m,渗透系数为10-4~101 m/d,非常离散;地下水示踪试验的尺度为70~145 m,渗透系数为10-0.5~100.5 m/d,非常集中;压水试验的试验尺度为4~7 m,渗透系数值10-2~100 m/d。试验结果显示渗透系数随着试验尺度的增加而增大,笔者认为产生尺度效应的原因在于非均质性。小尺度试验常作用在局部基质段或单条裂隙上,而大尺度试验常穿越几条大裂隙,所获得的渗透系数值要大于前者。在进行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研究时,针对不同尺度的研究对象,应选择不同尺度的野外水力试验来求取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其在韶关市芙蓉山隧道超前勘探中的应用。总结了工作区内构造破碎带、老硐及岩溶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七条构造破碎带、七个老硐与三处岩溶。验证表明:电测资料解释成果与钻探、开挖结果吻合很好。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晓明  孔娟  杨钊  刘成 《岩土力学》2010,31(4):1092-1098
基于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理论格式,根据ABAQUS的UMAT格式要求,编制相应的接口程序,将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引入ABAQUS中。采用退化的统一强度模型( 时,为Mohr-Coulomb模型)与ABAQUS自带的Mohr-Coulomb模型,对单轴试验和圆形硐室进行弹塑性分析,验证所开发材料子程序的正确性及高效性。考虑到统一强度模型的一般情况( )和屈服面硬化条件,对圆形硐室进行弹塑性计算,得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具有普遍性,为采用ABAQUS平台进行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明 《探矿工程》2013,40(8):67-69
麻家梁煤矿主井箕斗装载硐室破坏严重,现有支护强度不足。通过分析硐室破坏原因,提出采用新型大孔径预应力注浆锚索加固方案,并介绍了支护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工业试验表明,采用大孔径预应力注浆锚索加固方案能够满足装载硐室的受力和变形要求,锚索受力合理,顶板及两帮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互补充、印证,进一步考察填埋场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表明,特殊的夹层结构形式导致水平地震作用下城市垃圾填埋场存在两个主要的响应频率,在这两个主要频率附近模型顶部取得峰值加速度响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填埋场防渗层的地震永久位移与输入地震动的水平位移振幅近似呈正比关系;坡比是影响填埋场覆盖层和衬垫层永久位移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动力作用下砂土的残余体变及其时域连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化  门福录 《岩土力学》2003,24(6):947-951
通过对砂土动力剪切荷载作用过程中的土骨架的弹性和塑性分析,研究了土骨架接触面部分可能发生的弹性恢复和永久变形以及破碎引起的最剧烈的塑性变形;并且,提出了可以通过液化前后颗粒粒径的质量百分含量的对比试验,来验证破碎模型的合理性;为进行砂土动力非线性变形和液化的数值模拟,结合砂土的剪切非线性的本构,总结了更为简化的时域连续的函数经验公式,使得在时域内进行土壤动力特性和动力非线性反应分析,以及用剪胀性理论解释动力液化和变形问题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