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拉脊山火山岩系地层,过去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又划归震旦系,但都没有化石为依据,青海区测队在1/20万区测补课工作中,在拉脊山中段采到了寒武、奥陶纪地层化石,对拉脊山早古生代地层的存在给予肯定,且进行了相应划分。笔者在参加拉脊山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以铁、铜、铬为主的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课题工作中,有机会从构造因素、火山作用与古地理沉积环境等对地层又进一步进行工作,采集了化石。现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及有关问题的认识提出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和长春地质学院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吉林地矿局区调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倡导与工作,特别是后期南京地古所组织的研究,吉林省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四日到十七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国际寒武——奥陶系界线工作组全会上,被列为全球两大寒武——奥陶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3.
专题地质填图是揭示造山带结构、组成及其时空配置关系与形成机制的有效手段。本专题坚持“以块体和基质作为混杂岩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以及“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并重”的地质填图理念,开展并完成了祁连造山带拉脊山蛇绿岩—增生杂岩1∶25 000专题地质填图。通过专题地质图,精细刻画了拉脊山混杂岩的结构与组成、成因类型和时空配置关系,重建了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板块地层序列,划分了大地构造相,揭示了原特提斯洋沟—弧—盆体系演化历史。拉脊山昂思多蛇绿岩—增生杂岩专题地质图、混杂岩填图方法和系列填图成果彰显了基础地质调查是解决关键地质科学问题和提升基础地质理论认识的最佳途径,也体现了专题地质填图是加快地调科研融合与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拉脊山地区的闪长岩类中,有一种偏基性的闪长岩,其特点有:(1)化学成分相当于基性岩类,与其围岩—火山熔岩的某些化学成分很近似。(2)闪长岩与铜铁成矿地质作用有关系。本文拟将对本区偏基性的闪长岩及其成矿地质特征作一探讨。不足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正> 金江的寒武、奥陶系剖面位于石鼓西北约35公里的金沙江东岸银厂沟,属云南中甸县金江公社。 笔者在区调过程中,在泥盆系及前泥盆系石鼓群分布区发现了一套含寒武、奥陶纪化石的浅变质岩系。经初步研究,可从这套浅变质岩系分出下奥陶统师娘罗组,中、上寒武统三家村群和中寒武统银厂沟组。  相似文献   

6.
青海拉脊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大地构造属南祁连褶皱带,按地质力学观点处于中新生代形成的祁吕山字型前弧的西侧南翼,该地区广泛发育着寒武-奥陶系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由于地处青海东部,长期以来不少单位进行了大量地质和岩矿鉴定工作。广大地质人员和鉴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经过对比研究,把该区广泛发育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的主要类型确定为安山岩,次为安山玄武岩、玄武岩、英安岩等。如第二区测队,近两年来在拉脊  相似文献   

7.
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浑江市三岔了区大阳岔建立了“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地质自然保护区”。吉林省政府于七月九日委托省地质遣迹保护委员会主持了立碑揭幕仪式。该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1.5m~2。碑身高1.9m,宽1.64m。为黑色天然大理石饰面,两面分别刻着中、英文对照的金碑文。这里的寒武——奥陶系界线的地质年代为500Ma前后,地层具典型古生物化石标志,是国际两个  相似文献   

8.
拉脊山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民和盆地以南,化隆盆地以北。地质构造单元属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的西翼。构成拉脊山的主要地层是寒武系、奥陶系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1970年以来,为配合野外地质工作,对该区的火山岩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研究工作。现将其中的一种球颗玄武岩作一介绍。这类岩石在拉脊山火山岩中,出露的面积和所占的比例很小,产出的地质环境特殊,岩  相似文献   

9.
从寒武纪到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早、中寒武世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晚寒武世—早中奥陶世弱镶边斜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晚奥陶世早期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和晚奥陶世中晚期淹没型碳酸盐岩台地四种不同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在其剖面结构、台地边缘特征、沉积相构成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它控制了不同区域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决定了烃源岩、储集岩和区域盖层的发育条件和展布规律。通过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的层序—沉积相模式。在碳酸盐岩台地演变过程中,塔里木盆地发育二期坡折带: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形成第一期坡折带,沿着库南1井—满参1井—塔东2井一线分布,呈向西凸伸的弧形带;晚奥陶世发育第二期坡折带,由库南1井—满参1井—塔中1井—塘参1井延伸,呈向东凸伸的弧形带。坡折带的迁移变化,反映着台地样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中芳烃分子同位素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利用逐步增加试剂极性的方法对芳烃馏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并利用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技术测定了萘系列和菲系列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芳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为-47.5‰ ~-17.4‰,其中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碳同位素为-38...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在20年代就已涉及(孙云铸,1923),周志毅、张进林(1978)认为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界线应该划在上寒武统的Mictosaukia orientalis组合与下奥陶统的Onychopyge-Leiostegium组合之间;并且认为这条界线大致可与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寒武统Payntonian顶部的Mictosaukia perplexa带与下奥陶统Datsonian底部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的界线进行对比。周志毅、王志浩等(1984)根据三叶虫、  相似文献   

12.
一、各项区调工作完成情况 (一)1:100万区调:本年度已无野外调查工作,西藏自治区1:100万改则幅地质报告通过最终审查验收,尚有日土、噶达克二幅继续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及地质报告的编写工作。 (二)1:20万区调:又有云南、四川两省全面结束本省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今后他们将转移到以1:5万区调为重点。目前青海、新疆、内蒙、黑龙江、西藏等五省仍  相似文献   

13.
青海南山侵入体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具俯冲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分别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中获得446.1±3.5Ma、447.2±5.3Ma、443.6±8.6Ma的锆石U-Pb年龄值,为成岩年龄,代表了加里东运动在祁连造山带的地质记录。3种不同岩石类型的成岩年龄可能代表了拉脊山造山带向南俯冲的时代。青海南山地区俯冲型侵入体的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确定,对研究拉脊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浑江市大阳岔建立了“寒武-奥陶系界线地质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省政府委托省地质遗迹保护委员会主持举行了立碑揭幕仪式。该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一点五平方公里,保护碑的碑座高一点一米,宽一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部寒武-奥陶系储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部在寒武-奥陶纪大体经历了两次一定规模的海侵-海退沉积,并相应形成了由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它不仅控制着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而且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吾松格尔组的高水位体系域局限台地相沉积,早期普遍经历了白云岩化作用,及后期大气淡水淋溶的综合改造,形成了平面上展布非常稳定的优质针孔状碳酸盐岩储集层段.奥陶系储层主要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藻滩相中,由于受海水成岩和埋藏成岩环境影响,胶结作用发育,致使储层整体面貌呈Ⅳ类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
青海拉脊山下古生界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杰 《地质论评》1964,22(5):347-347
拉脊山位于青海西宁东南,地跨黄河和湟水之间,地质位置属祁连山中间隆起带(?)或祁连、秦岭和昆仑三个地槽交汇地带。由于火山岩多已变质,构造复杂,未见化石,长期以来多将此火山岩系归属震旦系;惟黄汲清于1959年曾指出这一带有存在塞武奥陶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我们对西北甘肃白银厂地区、青海红沟及拉脊山地区和陕西黑木林地区分布的主要火山岩(熔岩)岩石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这些资料包括矿物成分(斜长石牌号经过费氏台或碎屑油浸测定)、化学成分及岩石结构等。综合整理后对富钠火山岩岩石类型有了进一步认识。以上四地区的火山岩都是富含钠质的火山岩,青海拉脊山地区为富钠质的安山——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度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根据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4类,其特点如下:(1)泥晶-粉晶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小、晶形差,有序度在4类中最低(0.73);Na、K、Sr含量在4类中最高;δ13C值及Z值较高,分别为-0.94‰、122.3;Fe、Mn含量较低;阴极发光为亮桔红色;常呈纹层状,具暴露及成化标志.这些特征表明其结晶较快,形成环境蒸发强烈、盐度较高、氧化性较强,是在萨布哈环境中由浓缩海水发生白云石化所形成.(2)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小,晶形较好,有序度较高(0.85);藻纹层基本保留了其原始微细结构;Na、K、Sr含量较低:δC值在4类中最高,平均为-0.50‰;含有较多黄铁矿.这些特征说明其可能形成于成岩作用的稍早期阶段且其成因与藻类活动密切相关,成岩环境盐度较低,可能是在藻类作用下,由富藻层浓集的镁与残留海水在浅埋藏环境中共同作用所形成.(3)雾心亮边白云岩,白云石普遍具雾心亮边结构,雾心含少量包裹体及灰质残余,亮边则少见或无;阴极发光下,雾心发亮桔黄色光,亮边发光暗或不发光;局部见此类白云石;呈星散状分布于亮晶颗粒灰岩或泥晶灰岩中;白云石晶体较大,晶形较好.此类白云岩的δ13C及Z值在4类中最低,K、Na、Sr、Fe含量相对较低,Mn含量最高;有序度较高,均值为0.83.这些特征表明此类白云岩中白云石的雾心可能是在早期浅埋藏环境中,由富镁孔隙水交代周围灰质所形成;亮边则形成于埋藏较深的环境,其所需镁可能来源于粘土矿物的转化.(4)重结晶白云岩:白云石晶体粗大且污浊,接触紧密;局部见白云石晶体具环带结构,局部见颗粒幻影结构;阴极发光较暗;Fe含量在4类中最高,Mn含量较高;有序度最高,平均为0.95;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10.2℃.这些特征表明其可能是在还原性较强的深埋藏环境中,由早期形成的白云岩经较强的重结晶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储层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台盆区最重要的储层之一,发育4种类型:①潮坪白云岩。以含膏泥晶白云岩为主,石膏溶孔及白云岩砾间孔发育,发育于潮间-潮上坪蒸发环境。白云石表现为MgO-CaO呈线性正相关、低Mg/Ca值及高∑REE值、锶同位素值分布在0.7085~0.7100之间,略高于同期海水值0.7090、阴极发光不发光或暗色光。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发育于中下寒武统地层;②蒸发台地白云岩。以藻丘及颗粒灰岩选择性白云石化为特征,发育铸模孔、膏溶孔和残留粒间孔,白云石Mg/Ca值变化范围大、δ13C、δ18O值相对偏正、分别大于2‰和-4‰、阴极发光发较亮红光。储层主要发育于台内靠近台缘一侧;③埋藏白云岩。发育细晶、中晶及粗晶白云岩,以晶间孔及晶间溶孔为主,δ18O值偏负在-5‰~-10‰(PDB)之间,87Sr/86Sr值相对较大,为0.7090~0.7110,阴极发光以发暗棕褐色、紫色光为主。埋藏白云岩储层发育主要受成岩相控制,但也表现出与沉积相具有相关性,这是因为物性好的台缘、台内礁滩体及有裂缝沟通构成的开放体系更有利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④热液白云岩。以受热液改造的结晶白云岩为特征,往往伴生热液矿物,白云石δ18O值异常偏负、一般小于-9‰(PDB)、阴极发光多发明亮红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中Eu出现正异常、出现高于地层背景值的异常高温包裹体;主要发育在具有上覆隔挡层的不整合面之下地层及大断裂发育带附近。上述四类白云岩在规模与分布上有不同,但都可预测。埋藏和热液白云岩规模较大,受原始沉积相带和成岩流体来源双重约束。潮坪和蒸发台地白云岩规模可变性较大,可由沉积环境重建,结合成岩相研究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化学地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論首先談談本文的目的及研究对象的地貭特点。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使我們体会到:要深刻地从本貭上认識各族类沉积岩和沉积矿床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它們生成发展的規律和条件,就必須首先从两方面来下功夫、找途径:其一是从空間联系上来认識它們,其二是从时間革替上来认識它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