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TEQC检验在福建省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30个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的勘选过程中,应用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勘选到的基准站进行24h的测试,并做出质量分析。从而勘选出满足规范、可靠、安全、科学的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站址,为下一步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建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福建省30个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的勘选过程。在勘选过程中,应用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对预选的基准站进行24小时的测试,并做出质量分析。从而勘选出满足规范、可靠、安全、科学的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站址,为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建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福建省30个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的勘选情况.勘选过程中,应用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勘选到的基准站进行24小时的测试,并做出质量分析,勘选出满足规范、可靠、安全、科学的GPS连续观测基准站站址,为下一步GPS连续观测基准站建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地区4个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观测数据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各基准站的数据有效性、多路径效应和数据周跳等精度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程要求。通过对基准站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掌握基准站运行情况,保证其高质量运行,为产出高质量、高连续率的观测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出现使得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逐渐成为主流的形变监测手段。为了推进陕西地区构造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兼顾大地测量、气象预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陕西省地震局组织建设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观测系统的构成,对基准网、网络通信系统、数据中心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具体架构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对GNSS连续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今后将把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等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6.
在数据完整率达到95%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选取2010—2020年全国基准站观测数据,采用TEQC软件进行质量检验,分类整理其中多路径效应计算结果呈典型特征的台站,结合观测环境状态,对多路径效应存在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除接收机天线周围发生遮挡外,硬件更换、台站周围地势差等因素,均对多路径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建站选址和观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地震局GNSS连续观测台网中61个基准站多为无人值守台站,将微信企业号引入台站系统运维管理,实现对台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并实时推送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故障排查,提升GNSS台网运行率;实现每日9时对前一日观测数据的完整性统计,并群发统计结果,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数处理;实现台站故障类型统计,为各台站整顿及改善工作提供资料。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有效提高了GNSS连续观测台网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各基准站的实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UNAVCO Facility研制的TEQC软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流动GPS观测的15个点3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并按照IGS的标准,对数据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经过TEQC软件的预处理,有效地剔除了原始资料中的错误数据,改善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使用TEQC软件评估了河北省地理信息局59个GNSS测站2019年1—9月的观测数据质量,结果表明:大部分测站的数据质量良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要求;11个测站数据多路径效应影响较大,通过数据处理等方式减小多路径效应MP1、MP2的影响,可用于地壳运动监测;SW01、SZHJ、SZJO、SZLF、SZWX五个测站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及国际上多种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不断扩展和加密,无人值守的GNSS基准站在故障判断、维护维修等技术问题对统一的技术标准有迫切需要。研究GNSS基准站运行监控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GNSS基准站的良好运行,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通过对监控内容、监控方法、监控程序的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按照这些指标和要求就能够及时发现观测中出现的故障,通过标准给出的程序控制和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排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布网设计、基准站建设、网络通讯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同时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地监测陕西省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重力变化,为陕西省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陕西省相关部门提供导航定位与精密授时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teqc软件对JLCORS网络系统的49个连续运行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电离层延迟及变率、多路径效应等,数据采样率选用3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度。结果显示,95%的观测站采样效率分布在0.9~1之间,80%的观测站CSR值分布在0.0~0.35之间;所有站点多路径MP1、MP2指标的RMS在0.15~0.45 m范围内,网络系统内MP1、MP1的最大值分别是SLAN站0.45 m和DEFN站0.42 m。接收机运行状态良好,观测环境和观测数据质量完全符合《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技术规程》要求,而且均优于国际IGS站点标准,对于电离层延迟较严重的时段和不健康的卫星进行了统计,可为GNSS后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GPS数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等特点,同时不易受观测环境的变化影响,因此它在监测地壳的应力场变化、大震前可能出现的短期前兆、地震过程中观测点位的瞬时变化、震后地壳的运动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主要是利用江苏区域溧阳、南通和盐城三个GNSS观测站,根据GPS定位原理,利用GAMIT软件计算出这三个站在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的时间序列,从计算结果中看出,在这三年里,这三个GNSS站均向东南方向偏移,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地震均对这三个站引起永久性的同震位移,这三个站观测数据在NS、EW和垂直方向上均呈现出较好的年变特征。这是GNSS数据在江苏地震前兆监测中的初步应用,同时也为江苏区域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丰富和翔实的地质、地貌、年代测定、地球物理、地震等资料,阐述了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的几何特征,分析了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并探讨了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从南安仑苍到晋江河口形迹清晰,断裂规模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大;(2)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段落的活动性亦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强和变新的特点,南安仑苍一丰州段为早第四纪断裂,丰州一晋江河口段发育有晚更新世断裂;(3)沿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在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6次中强地震,地震有自西北向东南频度升高和强度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于田Ms7.3地震后,第一时间收集到震中350km范围内4个基准站1Hz高频数据,并用TRACK模块进行解算,研究结果发现,①距离震中54km处的于田基准站同震变化最明显,尤其是东西分量,变化幅度达52.5±11mm,超过解算精度3倍中误差;②于田基准站东西分量出现变化量值最大的时间在震后1min内;③北南分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Snoke震源机制求解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03年青海德令哈M_L 6.7地震序列的主震和3个不同震级的余震震源机制解测定实例,展示了Snoke(2003)震源机制求解方法的应用过程和结果,提出了应用该方法需注意的问题。将同时利用了P波和S波初动方向及振幅比数据的测定结果与仅用P波初动方向数据的结果作了对比研究,说明仅用P波初动方向常常不能有效约束震源机制解,而Snoke方法增加使1用的SH波和SV波的初动方向以及SH波、SV波与P波的观测振幅比数据,使解答得到了更有效的约束,提高了解答的可信度。本试验研究说明,基于区域性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利用Snoke震源机制求解方法,有可能测定出比较可靠的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17.
福建测震台网观测数据质量检测软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McNamara提出的地震噪声概率密度函数(PDF)方法应用于日常地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的检测,实现了实时的自动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处理台网接收到的观察数据,得到各个台站各个分向的PSD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图以及RMS值,从而直观的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