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西安市区出现了急剧发展的地裂缝。五条主要地裂缝走向均呈北东东和2公里左右的间距平行排列延伸,穿过市区和近郊工业区。沿线的建筑物、道路以及地下设施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西安地处关中地堑盆地,属于八度地震区,因此,研究西安地裂缝的成因,对工程水文地质、城市规划、建设、地震地质等,都有着重要和现实的意义。目前,对于西安地裂缝成因问题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可概括为构造成因和非构造成因两大类观点。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主要包括西安地裂缝、长安地裂缝和次级裂缝f0。西安地裂缝总体为北东走向,活动方式为南倾南降,分布在临潼—长安断裂带(FN)上盘。长安地裂缝目前活动性较弱,处于隐伏状态。本文简要介绍了沿线地裂缝的基本情况,并在地裂缝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西安地裂缝的形成与深部构造活动有关,现今的超常活动与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有关。长安地裂缝成因有两种:一种是构造成因,一种是重力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近几年来在西安及其邻区开展地裂缝和活动断裂调查、监测所取得的大量资料,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地裂缝“构造—重力同生机制”的成因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地质力学材料模似和数学模似分析研究,从而再现了地裂缝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构造地裂缝是地震活动在地表土层中遗留的痕迹,而现代构造地裂缝的运动常常映现了该地区活动断层的运动特性。本文运用富里哀调和分析及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地裂缝近几年错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安地裂缝的水平、垂直、引张三向的错动具有趋势性变化及周期性变化的特征。世界上迄今为止对地裂缝的研究仅限于地质上宏观的考察及定性的分析,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的最佳数字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西安地裂缝的运动特征,为地裂缝及活动断层的研究工作提示了一个新的途径与方法。并为探讨西安地裂缝运动的机制及减轻地裂缝给城市建设带来灾害的  相似文献   

5.
同沉积断层是沉积盆地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形式,控制着盆地的空间展布、几何形态、沉积韵律以及油气储层的分布。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从特征和分类、次生构造、研究方法、成因和演化理论等方面对同沉积断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论述,认为同沉积断层的精细探测、定量评价和高精度模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基于一些构造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同沉积断层特点,提出了同沉积地裂缝的概念,并以西安地裂缝为例,阐述了同沉积地裂缝的特征,指出从同沉积作用出发研究地裂缝的发育模式、形成机制、破裂扩展效应以及影响带宽度是今后构造地裂缝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运城盆地地裂缝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盆地受地质构造、地形特征、地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裂缝灾害较为发育。文章总结了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点,并从地垒-地堑构造运动和断陷带基底活动两方面入手,尝试性地探讨了引发运城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研究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展布特征、形成机理、致灾作用,对于更好地总结和认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预测与防治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汾盆地属于成长型盆地,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查清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总结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探槽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并概括了地裂缝的灾害特征。临汾盆地86条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临汾凹陷、侯马凹陷以及襄汾凸起等新构造单元区,与下伏断裂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地裂缝发育的基本特征有平面展布特征、剖面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和活动特征。地裂缝平面展布特征多样,具有定向性、多样性、成带性和分段发育特征; 剖面结构有阶梯型、Y字型和梳状型; 运动特征是横向水平拉张、竖直位错; 活动特征具有活动间断、受降雨控制、活动差异和持续扩展。地裂缝引起的地面变形特征可分为剪切型和拉张型。地裂缝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类型有墙体开裂、屋顶开裂、楼梯断裂和门窗变形。  相似文献   

8.
徐起浩 《第四纪研究》2008,28(4):712-720
港仔地裂缝发生于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琼雷凹陷北部雷州半岛的西海岸,沿构造带展布,形成于凸起和凹陷交界地区。地裂缝局部纵贯沿海岸展布的晚全新世砂堤,切过中更新世火山岩及其风化土和全新世海成阶地。根据其展布区的构造、地形地貌和形成特征,并与近几十年雷州半岛大量发生的地裂缝比较,认为港仔地裂缝可能属构造蠕变地裂缝。该地裂缝揭示了被纵贯砂堤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于巨砾海滩和高能海浪下的古环境。砂堤上部约海拔5m砂堤岩取样14C测年为1360±60aB.P.,结合雷州半岛西海岸、西南海岸其他抬升特征,推测该地裂缝是在晚全新世该地海岸抬升或抬升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构造重力扩展机制的地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相似材料的地质力学机制模拟试验再现并验证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重力扩展机制,得出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西安地裂缝形成的根本成因,同时还得出了工程建筑物只要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就可以安全布置,以及西安地裂缝最大可能延深为老第三系地层的中上部等重要结论,初步揭示了现今西安市异常地面沉降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及勘查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峰  李益朝  刘方  朱桦 《西北地质》2005,38(4):102-107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断陷构造活动和现代区域引张应力场的作用下,叠加了近期城市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表位移变化所致,成为人为因素加速构造地裂活动的典型代表,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国内外地学界的普遍关注。地裂缝所经之处,不仅造成地面地下建(构)筑设施严重毁损,而且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成为西安市最突出的城市地质灾害。笔者通过阐述西安地裂缝成生地质环境背景及其分布、时空运动规律、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探讨了西安地裂缝勘查工作的思路、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高密度电法探测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宏跃  雷宛 《物探与化探》1993,17(2):147-150
西安是地裂缝的多发区,近年来,由于频繁的构造运动,非正常的降落及大量地下抽水等结果,地面及地下常出现地裂缝,它是城市环境地质变化的一种现象,严重地破坏了地面及地下各种建筑、设施。因而,查明地裂缝的存在与否、地裂缝的埋深、下延深度以及走向延伸,就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相似材料的地质力学机制模拟试验,再现并验证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重力扩展机制,得出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西安地裂缝形成的根本成因,同时还得出了工程建筑物只要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就可以安全布置,以及地裂缝最大可能延深为老第三系地层的中上部等重要结论,初步揭示了现今西安市异常地面沉降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反倾向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大量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西安市反倾向地裂缝的成因及其与区内已发育的11个条地裂缝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形成西安地裂缝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渭河盆地地裂缝发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在渭河盆地地裂缝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详细研究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发育基本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地裂缝的成因。渭河盆地196条地裂缝大都密集分布在断层近侧,与断层走向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地裂缝基本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地裂缝平面形态有直线、S型和锯齿状;剖面形态为上宽下窄,并逐渐消失;倾角较陡。地裂缝空间分布上有方向性、开启性和网络性。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是构造地裂缝,受构造断裂控制;地下水、地表水、采空和黄土湿陷性只是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安地裂缝的形成及活动主要受构造活动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 而近来地裂缝的超常活动主要与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有关。根据对抽水及地面荷载引起地层压密固结过程的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应用 Ver-hulst模型计算、预测结果, 西安地裂缝的强烈活动将有减缓或逐渐稳定的趋势。有关地裂缝活动的最新实际监测数据已显示出一些相应的征兆。  相似文献   

16.
宋伟  关晓琳  马学军 《江苏地质》2018,42(2):298-304
华北平原是我国地裂缝发育较为密集的地区,河北沧州河间地裂缝具有典型构造影响特征。为分析沧州河间地裂缝发育特征、成因机制,通过求解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单元方法反演了沧州河间区域构造应力场,确定了最大主应力场和最大剪应力集中区,从而探索分析构造地裂缝的潜在危险区,建立了地裂缝二维剖面模型,计算分析河间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区域应力集中区与地裂缝的对应关系。研究了二维状态下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和规律以及活动断裂对地裂缝的成生、扩展和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分析认为,河间地区地裂缝是由下伏基底延展变形及随之产生的断裂活动提供内动力使应力集中区域发育,具有构造型地裂缝的典型发育特征,是河间地裂缝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区域地质特征 1.岩体产出的地质条件: 岩体位于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北山地区的旱山—凤尾山—小尘包山字型构造前弧东侧。在这里,近东西向展布的向西倾伏的背斜及切断背斜南翼的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与次一级北西向断裂交汇构成复杂的构造带。构造带内岩浆岩发育,含铷花岗岩位于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北侧,即北东东向弧形大断裂与次一级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区内发育有北西向压扭性和北东向张扭性两组小断裂,以及一组近南北向追踪断裂。前两组小断裂构成棋盘格子构造。小断裂中均充填有萤石矿脉和髓石—萤石矿脉,形成萤  相似文献   

18.
2016年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渭河盆地东北侧安仁镇发育48条地裂缝,造成沿线房屋墙体开裂、道路错断和农田变形龟裂等,并严重威胁大西高铁安全运营。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质测绘发现其均位于地貌分界线两侧并发育在双泉-临猗断裂上盘,地裂缝走向为NE60°~80°,按发育位置可将其划分为5组地裂缝。选取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利用槽探和工程地质钻探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发现地裂缝导致浅部土体破裂严重,地裂缝错断两侧地层且位错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表现出同沉积断层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比西安地裂缝并详细分析了安仁镇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发现构造断裂、地震活动和表水潜蚀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安仁镇地裂缝成因机理可概化为:构造控缝、地震启缝和表水扩缝。  相似文献   

19.
刘阵  何登发  李涤 《地质科学》2013,48(3):592-608
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位于孔雀河斜坡的东部,该背斜构造带西段发育北西走向断裂,东段发育北东东走向断裂,是孔雀河斜坡两大断裂系统的构造转换地带,解析该背斜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对于认识孔雀河斜坡成因演化和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以来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对过孔雀河斜坡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该背斜构造的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其形成演化。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西段受北西走向的断裂组Fw1 和Fw2 控制,维马克1号背斜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东段受北东东走向的断裂组Fw3 和Fw4 控制,维马克2号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维马克背斜卷入变形的地层为中-上奥陶统、志留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控制背斜形态的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动力学特征,维马克背斜构造带及其南北两侧盆山系统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至库鲁克塔格山前带地壳缩短37.4 km,南段英吉苏凹陷南缘斜坡带缩短4.31 km,缩短率为25.32%。研究认为,维马克背斜断裂系统是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大断裂系统相互影响下的特定构造样式,来自南北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在维马克背斜构造带产生走滑效应,使得维马克背斜构造断裂系统具有挤压扭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卤水是富含多种元素的液态化工原料矿产、经济价值极高,已有上千年开采历史,目前资源日渐短缺。本文欲从形迹展布、体系归属入手,探索构造运动程式和规律,进而探讨构造控制卤水富集的规律,指出远景区以促进卤水勘探生产发展。 一、构造特征 新华夏系主体是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短轴背向斜或压性断裂组成,四个背斜带略呈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之势、平面展布背、向斜间互,出现北东斜列呈多字形。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