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1世纪以来城市蔓延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①城市蔓延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发表在城市类或地理类期刊上;②城市蔓延研究的国家合作较为密切,但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最活跃的国家、机构和作者分别是美国、中国科学院和萨尔瓦蒂(Salvati);③以城市、增长、土地利用、城市化、美国、格局、中国、影响、区域、GIS等高频关键词为主线,大致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④早期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蔓延单个领域,近期则开始与其他领域(如景观生态、人类健康、土地财政等)相结合。未来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和合作网络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尺度研究的增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创意城市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创意城市构成要素,缺少从全球尺度分析不同地区创意城市发展的异同性。本文系统梳理创意城市的概念内涵,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为基础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全球创意城市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多样性以及“创意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创意城市在类型上以手工艺和民间艺术、音乐为核心主题,在空间上呈现以西欧、东北亚、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为主要集聚地的发展态势。(2)全球创意城市因受到历史文化和地理邻近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区域聚类现象,全球国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音乐媒体艺术类国家(以欧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为主)、文学创意类国家(以印欧语系国家为主)、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类创意国家(以古丝绸之路国家为主)、设计创意及美食类国家(以亚洲国家为主)。(3)韩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中国等国家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中国创意城市数量较高,但网络中的度中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主要由于中国的创意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少多样化创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美城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知识与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表征,中美科技竞争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集成数据挖掘、知识计量、社会网络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论文合著、专利合作及专利交易三个维度,刻画了中美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演化规律:(1)中美参与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的城市数量持续增长,但美国城市仍占据主导位置;(2)参与科技合作的节点以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为主,且保持时间惯性和空间粘性;(3)论文和专利等知识合作城市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而专利技术转移则具显著空间集聚性,高度集中于少数科技创新中心;(4)中国科技创新合作枢纽城市高度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和和港澳地区,而美国则呈明显的接触扩散特征;(5)中美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呈现网络化态势,论文合作网络由三核点对式主导向四核轴—辐式演化,专利合作联系范围日益分散,高度依赖个别枢纽城市;(6)中国对美国的专利技术依赖度过大且持续加深,而美国对中国则持续减弱。  相似文献   

4.
王彦  田长彦 《干旱区地理》2013,36(3):562-570
通过对1900-2011年SCI收录的盐生植物(halophytes)研究文献分析,从年度文献数量变化、国家/地区分布、期刊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发表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刊载文献类型和学科类别及高被引论文分析9个方面,对盐生植物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SCI上收录盐生植物研究论文的国家排名依次是美国(19.46%)、中国(11.51%)、印度(7.69);在文献量的机构排名方面,排列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理事会和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中包括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印度等20个国家和地区,建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蒙古等)的合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7年CNKI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论文合著数据,借助UCINET与ArcGIS软件研究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影响及其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内部知识合作网络度中心性总体差异显著,呈现多核心趋势;长三角外部以香港、台湾和北京为主要集聚区;而与国外建立的知识合作网络则集中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及欧洲的英国等国家;此外,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从邻近性、城市能级驱动、社会关系网络驱动等方面探讨高校“青年千人”对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2-2012年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全球可比性等优点,自1992 年首次提出以来,得到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SCIE/SSCI 数据库为基础,对近20 年来有关生态足迹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阐释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揭示主要研究力量,呈现不同作者、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情况,分析主要国家的研究差异并探讨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研究发现:①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者Wackernagel是该领域重要的学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悉尼大学是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是在该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国研究机构;② 美国是在该领域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均居首位的国家,中国虽然文献数量排第三位,但文献质量有待提高;③ 该领域文献总量不多,但增长迅速,且国际合作呈显著扩大趋势;研究尺度日趋多元化且不断深入微观领域;研究方法日趋丰富与完善,与投入产出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及能值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是近期主要研究趋势,但不同国家的研究重点亦有所差异;④ 气候变化、碳足迹、生态足迹区域转移等将有可能成为生态足迹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以CNKI中国知网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V对2000-01-01—2019-05-01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热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突现词前沿路径辨识分析、发文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发文期刊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国内外相应的知识结构图谱,并立足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理论内涵、量化测度、实践应用层面进行评述。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精明发展研究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究网络,但知识结构网络紧密性有待加强。2)国内外研究主题聚类知识群组数量较多,关键词共现聚类演化路径较长且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时区流动和继承脉络。3)国内研究热点前沿逐渐从宏观理论分析转向城市微观实践应用以及城市收缩新兴态势。4)国内外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广泛但互引关系稀松,亟待加强交流探讨;国内研究机构学科划分细致广泛,区域科研能力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和北京表现突出。5)国内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城市精明发展研究载文成果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增加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环境移民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以及人口学方面的研究热点。以SCIE和SSCI数据库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稳态增长趋势;美国及其主要机构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和机构层面,中国及中国科学院发文量较多,且近年来研究较为活跃,但研究水平、影响力有待提高;美国、德国、英国在国际合作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及其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合作研究关系较弱;研究主题主要关注生态保护、扶贫性移民、移民迁出地和安置区、移民社会学及其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有文献对国内会展研究进展的分析一直停留在2009年之前,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分析较为缺乏。在田言付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发表在2010―2014年间旅游地理类15种学术期刊上有关会展研究的112篇文献,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论文数量、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类型和研究主题等7个方面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论文数量、作者合作、研究机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类型等研究基本情况上看,中国会展研究不够成熟,水平相对较低。从研究主题和内容上看,有5大特点:1)研究涉及领域范围较广;2)研究主题在大类上选题均衡、小类上选题侧重;3)交叉研究趋势显著;4)纵深方向进步明显;5)人文关怀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近30 年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472 篇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文献为基础,首先统计发文数量时间分布和期刊分布,然后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学科方向5个方面分别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发文呈现由缓慢探索、稳步发展向高速发展的阶段;发文期刊主要为自然灾害类、紧急医学类、工程技术类;研究作者群较多,学术交流较为紧密;美国和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主要的发文机构;从关键词发现应急避难场所目标人群主要围绕灾害救援和社会弱势群体,研究视角从单一问题和事件开始向综合系统演变,研究方法从定性的方法模型转向动力机制和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内容则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微观尺度、重视案例实证和信息共享和强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学科方向主要为工程学和公共环境与健康两个学科。在建设韧性城市的背景下,可借鉴国际经验来构建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研究体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4-2018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方法对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视角评价了国际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进展。结果表明:检索到的381篇该领域的文献来自全球62个国家、646所机构的1 598位学者,2013年以来相关文献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在该领域研究中,美国、中国和西班牙的综合科研力量最强;美国农业部、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全球领先;虽然全球有较多学者从事该领域研究,但国际学者间的交流和合作相对较少。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和Precision Agriculture是该领域文献的主要期刊载体。除检索词“Unmanned Aerial Vehicle”“Drone”外,“Precision agriculture”“Vegetation indices”“Forest inventory”等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表明无人机遥感在精准农业、植被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是研究重点。为了促进无人机生态遥感监测研究,建议国内外学者间加强交流合作,增强技术创新并拓宽在生态监测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阎小培 《地理学报》1994,49(6):533-542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作了综述,尤其注重新领域的进展和主要观点的概括。本文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1)城市化研究;(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3)城市体系研究;(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最后,在研究展望中作者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开展城市土地和住房以及国际大都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足迹分析作为温室气体管理的工具,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其演化发展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检索出1996—2017年有关碳足迹的相关文献8840篇,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对碳足迹文献的贡献最大,拥有2275篇出版物以及最高的h指数(83)和被引频次(34803);②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10年发文量增长显著,都位于全球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③荷兰的h指数占总出版物的比重最大;④加利福尼亚大学是该领域最具生产力的机构,拥有222篇出版物,且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最后,论文将碳足迹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厘清碳足迹研究的热点变化,并预测其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桂钦昌  杜德斌  刘承良  侯纯光 《地理研究》2022,41(10):2631-2647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地区)之间的科学合作日益频繁,科学活动的全球化和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国家(地区)间的合作不仅仅取决于双边的关系特征,还受到网络内生的结构效应影响。基于2000—2019年国家(地区)间的科学论文数据,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随机行动者模型,探讨全球科学合作网络的演化态势与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 全球科学合作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凝聚性不断增强,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部分的无标度特征,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② 全球科学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呈现等级层次式与分布式并存的组织特征,中国逐渐从边缘向中心靠近,网络结构由美国单核演变为中美双核。③ 回归结果表明以传递性和择优连接为主的结构内生性是网络演化的首要驱动因素,以地理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为代表的国家(地区)间邻近性是网络演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国家(地区)规模也是促进合作网络演化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本文还发现传递性、地理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国家(地区)规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择优连接性对网络演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与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VC)空间集聚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家层面,本文基于北京市VC机构的位置和联合投资信息,运用本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VC机构的空间集聚和合作网络。空间分析发现,VC机构主要集聚在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核心区;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分散—集聚—再分散的趋势。其中,国资机构主要集聚于金融街,外资机构主要落户于CBD,且以私募基金(PE)类机构为主;中关村则依托高新技术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区。叠加合作网络后进一步发现,城市尺度下的VC机构合作并不受地理区位限制,并且各个VC集聚区之间关系颇为紧密。按“中心度”到“边缘—核心”的递推分析表明,外资机构在北京市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具有突出地位,其对联合投资的偏好主导了网络的形态。国资虽占据了部分网络节点但核心地位不够突出,而本土民营机构虽然数量较大但在网络中多处于半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总量、文献类型、成长趋势、关键词、作者、国家与机构等方面,对1900-2012年SSCI收录的73种人文地理期刊的144719条文献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包括:构建作者评价指标体系以分析作者对人文地理研究的学术贡献,利用网络图分析各阶段作者、国家与机构之间合作的网络关系等。研究表明:1百年来,人文地理发文量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占SSCI发文总量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2英美一直引领全球人文地理研究及其发展;3人文地理学有明显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地方性、迁移、性别、旅游、规划等,研究注重地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GIS和R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采借;研究热点区域集中在英、美两国,尤以其特大城市为重点,中国的部分城市近十年来也受到较多关注;4人文地理学作者分布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并形成了以Johnston R J、Thrift N、Sayer A、Jackson P、Harvey D等为中心的学术高产核心作者群。本研究对揭示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有较好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溢出格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技术创新合作和技术创新转移两种典型的技术溢出路径,借助合作申请专利、专利技术转移信息,构建了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5年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合作溢出具有较强的地理邻近偏好,以广州最为突出;②与技术创新合作溢出相比,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转移溢出的空间敏感度较小,以上海最为明显;③国家中心城市高校技术创新合作溢出能力权重大于创新转移溢出能力,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逐渐增强,合作溢出能力具有持续渐进性,转移溢出能力具有周期滞后性;④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创新人力投入规模和社会网络发展程度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与技术创新产出规模相关性不明显,与地理距离呈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CNKI核心文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发文时间、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总结比较了2000年以来中外犯罪地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1)国内外犯罪地理发文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美国发文量首位度明显。学科分布国外较为广泛,国内相对集中,且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国外较强,国内机构联系较弱,后续研究力量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2)不同时期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不同:国外侧重于暴力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引发的多类型犯罪研究,从微观到宏观,涉及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层面;国内聚焦于城市社区“两抢一盗”犯罪、省域拐卖儿童犯罪和毒品犯罪等类型,微观和宏观并举,实证案例研究逐渐增多。3)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国内外犯罪地理发展势头良好。犯罪分布模式、空间防控对策与犯罪风险模拟仍是当下较为活跃的研究议题,“3S”技术开发和大数据应用将成为犯罪地理研究的两条并行趋势线。未来需要以综合性思维审视犯罪地理环境,持续关注犯罪地理研究的潜在领域。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与计量模型应用为犯罪地理带来新契机,必须立足于当下国际社会环境,加强个人、组织和团体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成果,探索多样化的犯罪防控模式,并采取全球合作的方式应对区域所面临的犯罪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NKI、CSCD文献搜索引擎,以及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1992—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知识图谱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全景式展现。结果发现:1)近25年来,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是学者的主要科研阵地;2)研究的优势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建筑、规划类和师范类院校;3)研究经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家级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4)在研究热点方面,人居环境、居住环境、宜居城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等是学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热点词汇。5)在研究主题与知识基础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广泛,主题尚不集中,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居住生活满意度、人居环境科学、人口发展是受到关注较多的8个热点主题,其知识基础建立在31篇经典文献之上。6)在具体演进轨迹方面,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呈连续发展且彼此联系紧密的态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问题或政策的学科发展导向,以及学者间的合作交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技术方法的革新与应用等是其演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威  王晓楠  盛科荣 《地理科学》2020,40(8):1300-1309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工具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演化过程、发文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特征、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比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差异。研究表明:① 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快速发展阶段尤为显著,每年发文量分别达到117篇和238篇;② 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城市规划、区域研究、城市设计、建筑学等期刊。相对于国外,国内发文期刊更集中。国内排名前10的期刊发文量占比达46.65%,国外仅29.84%;③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间初步形成合作网络,但网络联系与合作程度依然较低。相对于国外,国内研究机构间联系更紧密。④ 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伙伴关系与公众参与、绅士化、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和文化创意等方面,国内研究热点体现在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广州?深圳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公众参与的初步探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