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炎 《海洋科学》1990,14(4):1-6
本文提出悬沙输运时均通量可在频域上用共谱密度函数表达。据此分析了长周期和12h,6h等潮周期波动分量对河口、潮汐通道及浅滩区悬沙净输运的重要贡献。文章还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从频域上分解扩散系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复方新诺明在鲈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首次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鲈鱼口服复方新诺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鲈鱼单次口服剂量为200×10-6的复方新诺明后 ,其血液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为0.096h -1、达峰时间 (Tmax)为21.479h,峰浓度 (Cmax)为50.768μg/ml、吸收半衰期 (T(1/2)Ka)为7.250h、消除半衰期 (T(1/2)K)为38.299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4138.400(mg·h)/L。鲈鱼口服药物0.5h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采样点4种组织里的浓度达最高。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收率约80%~90 % ,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5×10-6。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口秋茄和白骨壤的渗透调节剂及其贡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4年和1995年,在福建省九龙江口龙海市海岸采集秋茄和白骨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而定法和比色法分析了其叶片组织中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剂的含量及其贡献。结果表明,秋茄和白骨壤的无机渗透调节剂在总渗透调节中的贡献分别为87.8%和87.4%,有机渗透调节剂的贡献仅分别为12.2%和12.6%。在无机渗透调节剂中,Na 和Cl-占主导地位,其次为K ,而Ca2 、Mg2 和NO3-的贡献很小。在有机渗透调节剂中,可溶性糖占主导地位,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的贡献较小。另外,秋茄和白骨壤根据分析的无机和有机渗透调节剂浓度计算出的渗透调节能力均小于实测值,说明存在其它一些未知的渗透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1Introduction TheIndianCentralWater (ICW) ,formedandsubductedintheSubtropicalConvergenceintheSouthIndianOcean ,occupiesasignificantportionofthethermoclineintheIndianOcean[1,2 ]  (Fig .1 ) .TheSubantarcticModeWater(SAMW)isformedinthe 2 6.5-2 7.1σθrangenorthoftheSub antarcticFront—thesouthernboundaryofthesubtropicalgyres[3]  .InthesoutheastIndianO cean ,theSAMWisthethickest,ventilatedasathicklayerofhighoxygenextendingtothetropicalIndianOcean[4 ,5 ]  . Watermass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5.
南海Argo浮标观测结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投放在南海内部的4个Argo浮标轨迹特征,温、盐结构及漂移速度进行诊断分析发现,Argo浮标剖面温、盐观测结果和气候态资料一致,同时上层海洋温、盐剖面资料表现出周期约2月的扰动信号,并且温跃层起伏与同期海表高度异常相关显著。和高度计资料计算而得的海表地转流相比,由Argo浮标漂移轨迹计算的表观流量值较小。在季节时间尺度上,Argo浮标表观流和Argo浮标所停留的中层参考面季节性海流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黄渤海海域对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降解产生丙烯酸和丙烯酸的降解过程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有明显的DMSP降解和丙烯酸的生成现象。在DMSP降解初期,DMSP不断降解,丙烯酸则在经过1h后浓度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再次下降。起始DMSP浓度越高,降解得越完全,且丙烯酸最大值越大。在观测的5h内,丙烯酸的表观降解速率总是大于DMSP的表观降解速率,且两者都与初始浓度成正相关。在丙烯酸的降解过程中,黑暗条件下起始浓度越大,丙烯酸变化速率越大,而光照条件下则恰好相反。光化学反应中前2h表现为丙烯酸的光化学生成,而后2h表现为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7.
以5mg/L恩诺沙星浸浴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24h,取血液、鳃、内脏团、足、闭壳肌5种组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5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其在菲律宾蛤仔血液、鳃、内脏团、足、闭壳肌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6.995e-0.0853t,c=2.7957e-0.1177t,c=1.539e-0.1013t,c=1.7015e-0.1535t,c=2.010e-0.1414t,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284,5.889,6.483,4.516,3.679h。恩诺沙星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50μ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不小于2d。  相似文献   

8.
星斑川鲽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掌握星斑川鲽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4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活体观察测量拍摄星斑川鲽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星斑川鲽为游离的半浮性卵,无油球,卵径平均924μm。在水温11.0~12.6℃孵化,大约受精后1h30min胚盘形成,9h30min进入囊胚期,11h后进入原肠胚,35h左右进入胚体器官分化期,62h左右尾部游离,70h后心跳开始,胚体搐动,89h孵出。实验表明,星斑川鲽受精卵的孵化进度与水温相关。孵化时间(Ht)与水温T(℃)关系方程为Ht=1044.3T-0.9712(R2=0.9785)。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东湖富营养化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庆华 《海洋与湖沼》1993,24(4):335-339
兼顾富营养化评价和水生态系统常规监测,提出了以7种常见营养物(NO_3-N,NO_2-N,NH_4-N,TN,PO_4-P,TP,SiO_2)和浮游植物3个常用参数(日平均初级生产量P_G,生物量B,chla)为指标体系的湖泊营养类型评价标准;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10个因子作出权重分配,从而建立起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一种新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东湖浮游植物的几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东湖富营养化程度奉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