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7,18(4):35-38
本文用所定义的Tonstein的条件对山丹平板一东水泉含煤区太原组煤系中的粘土岩进行衡量,确认出该煤系中仅有1层Tonstein,以该Tonstein为等时标志层,对含煤区煤(岩)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2.
Tonstein的沉积特征是划分煤层中Tontein沉积相的依据,并在分析火山喷发活动、古气候、微以貌以及在沉积学和煤岩层对比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7,18(4):106-108
本文通过对Tonstein一词的来源,含意及其演化的分析,重新厘定了Tonstein的定义;并用建议直接采用原词或音译作为中文名称,以免与普通粘土岩或粘土岩夹矸的相混,文中同时给出了Tonstein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4.
潘燕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197-199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东部Konigstein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矿床(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开采的工程技术和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德国人十分重视对矿业开发史料的积累与研究,1995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南部举办的题为“盐创造历史”的展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次盐史展览在莱辛哈尔(Re ichenhal)、特劳恩施太因(Traunstein)和罗森海姆(Rosenbeim)三地同时...  相似文献   

6.
Craw  D 尉成臣 《世界地质》1994,13(2):37-44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wt%NaCl等当量)变为含CO_250mol%的溶液。室温下随CO_2含量)曾加,包裹体从两相水包体变成CO_2均一成气体的三相包裹体。再变成CO_2均一成液体的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组分变化范围很大,被解释成是流体不混溶的证据,其组分是不混溶流体随机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280℃,由此可估算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温度。Bockstein和ValleAnzasca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压力为0.1GPa,并且前者形成压力小于后者。流体不混溶性对ValleAnzasca和Bockstein乃至许多与阿尔卑斯隆起有关的金矿中的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北板块东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及其大地构造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开均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3):10-11,20
在华北板块东缘,从皖北,鲁西到冀中,辽东,分布着一条长达千余km的晚古生代北北东向火山活动带,已发现的火山岩主要为正常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为钙碱系列中(酸)性火山岩,在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中记录了这种强烈的火山活动,包含有丰富的火山碎屑以及由火山灰堆积蚀变而成的煤矸层(tonstein)。作者认为,在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东缘可能存在一火山弧链,即华北板块东缘为一主支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8.
河口港湾沉积物中的 ̄(137)Cs剖面及其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采自海南岛洋浦港、福建厦门外港、浙江象山港三个河口港湾的六个沉积柱样的137Cs分析,分别用137Cs剖面的最大峰值层及137Cs剖面的起始值层位估算了该六个站位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河口港湾沉积环境条件下,用137Cs剖面来估算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是可行的,由137Cs最大值法,这六个站位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14cm/a、1.56cm/a、0.82cm/a、0.75cm/a、1.26cm/a、1.66cm/a,由137Cs最大值法得出的平均沉积速率其精确度与可信度要好于137Cs起始值得出的平均沉积速率。与210Pb法所得的结果符合的很好。137Cs起始值层位与预期值偏离的大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该站位沉积环境、扰动作用强弱的信息。在应用137Cs剖面估算沉积速率时,还要注意沉积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贵州平坝白垩纪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平坝一带区域地质的调查,认为这套白垩系砾岩、紫红色泥岩为山麓—河湖相沉积,是燕山期构造控制的山前盆地沉积。在紫红色泥岩中首次发现介形类Talicyprideasp.、T.la-tiovata、Cyprissp.,证明其属上白垩统扎佐组,而不是侏罗系。根据沉积学研究将其划分为4种沉积类型,并圈定了各类型空间展布。砾岩,砂岩属碎屑流沉积产物,而紫红色泥岩为湖相沉积,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属同时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相似文献   

11.
生物扰动和遗迹组构的描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永安 《河南地质》1999,17(4):273-277
运用生物扰动指数和遗迹组构组分图解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河口沉积中遗迹化石和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中发现两类遗迹组构,其中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发育在纯净砂岩中,与河口湾潮汐沙坝有关;Skolithos-Palaeophycus遗这组构发育在砂、泥互层沉积中,与河口湾潮坪有关。  相似文献   

12.
殷长健 《吉林地质》1995,14(2):51-56
吉林省中部地槽发区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中,首次发现以Agathiceras、Bactrites、Artinskia为代表的早二叠世早期菊石动物群,以及与下伏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连续沉积的C-P系剖面,实了在我国北方地槽区也有Sakmarian期的沉积,进而使我国北方地槽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地槽区和南方晚古生界发育的共同特点,提出以Psudoschwa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主要由潮坪沉积组成。根据遗迹化石与沉积特征,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Gyrolithes常常与沉积性不连续面(海泛面)有关,潮控滨线中的准层序由三类岩相组成,其中含砾砂岩相(相A)为潮道沉积,未见遗迹化石;含交错层理细砂岩相(相B)为砂坪沉积,仅见少量的遗迹化石Skolithos;强生物扰动粉砂岩、泥岩相(相C)为砂、泥混合坪沉积,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代表Skolithos-Cruziana混合遗迹相。  相似文献   

14.
坨里组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白垩纪沉积盆地的西部或西南部。是一套以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孢子花粉化石。孢粉组合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classopollis为代表,它们在组合中具有较高的含量,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组合中孢子和花粉的地层分布及国内外孢粉组合比较,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凡兰吟—戈特里夫期)。气候为半干旱—干旱的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15.
Tharsis矿区是Iberian黄铁矿带中最大的成矿中心之一。它包括了Iberian半岛西南的广大地区。对Tharsis矿山Filo Notvte硫化物矿床中的沉积构造进行了野外和显微镜下的研究。以内部构造为依据,把硫化矿床分为两类:(1)致密块状黄铁矿矿石;(2)具有沉积构造的黄铁矿石。在后一种类型中,已观察到若干沉积构造,例如:序粒层理、平行纹理、交错纹理及滑塌构造。  相似文献   

16.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区三叠纪海洋风暴沉积与古地理演变钱迈平,郭佩霞地质科学院南京地矿所,南京,210014关键词:风暴沉积,古地理演变,下扬子区,三叠纪.中国东部。PaleogeographicEvolutionandMarineStormDepositsPres...  相似文献   

18.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及自身所产化石(Amphisitespulcher,Bairdiasp.,Desquamatiasp.,Schizophoriasp.等),将其时代确定为早—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9.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及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约  陈洪德 《矿物岩石》1998,18(2):40-46
根据遗迹相和沉积特征,将龙洞水组、大河口组和屯上组划分为8个层序,其中包括2个Ⅰ型、6个Ⅱ型层序,在此基础上,对缺失标准化石依据的中、下泥盆统界线提出了讨论。黔南独山地区的龙洞水组和大河口组为海平面逐渐下降、富氧环境的沉积,屯上组为海平面迅速上升、缺氧或贫氧环境的沉积,大河口组和屯上组之间存在一古风化壳层,是海平面下降至最低点的产物,并有地层缺失,为一较明显的自然界线,下、中泥盆统界线置于此界面更近于实际。产于舒家坪组的Euryspiriferpara-doxusshujiapingensis腕足化石群不能作为下泥盆统的顶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万区调填图(1988~1990),笔者将蛤蟆塘盆地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大拉子组、富兴屯砾岩、龙井组。其中大拉子组下部为山麓冲积扇沉积,上部为湖相沉积;富兴屯砾岩为河流—扇三角洲相沉积;龙井组为浅盆广湖相沉积,其中产有Nigerestheriasp等化石,属早白垩世,与延吉盆地等有明显时代差异,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