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下,建立了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与动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相互矛盾样本的能力,尤其对非线性问题,其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岳梅 《地下水》2002,24(2):77-78
浅层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用水动力弥散理论模拟浅层地下水中可溶物质弥散运移时,其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模型,定量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地下水的污染质单离子浓度实际资料,介绍灰色理论GM(1,1)模型在地下水水质变化预报中的可能性,并给出两种参数白化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克服了逆矩阵计算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浅层地下水硬度的灰色数列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市浅层地下水硬度上升问题突出。要解决水质硬化问题,必须掌握市区浅层地下水硬度的时空发展趋势。灰色数列预测是一种较好的趋势预测方法,不需要大量数据,而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过程。本文将市区的浅层地下水硬度作为灰色量,用已有的硬度数据建立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目的在于为改善洛阳市浅层地下水质,解决水质硬化问题提供一个参考依据。预测结果显示,灰色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除局部地段外,洛阳市大部分地方的浅层地下水硬度呈上升趋势;硬度在空间分布上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罗奇斌  康卫东  郭康 《现代地质》2015,29(2):245-251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溶质运移的弥散理论开始应用于实际问题。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基础。而弥散参数的确定则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西宁市贵德县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在贵德县河滨公园林场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了第四系含水层现场弥散试验,计算了试验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获得纵向弥散度(aL)为0.843~0.99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7~0.20 cm,为进一步建立该地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和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影响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且地下水由于水体循环周期比较长,自净能力比较脆弱,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恢复原状,并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应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监测,建立动态预测模型。根据地下水水质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由王秉忱研究员等编著的《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水质模拟》一书即将公开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十六章达九多万字。该书系统论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中有关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水质模拟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诸如:进行地下水污染研究及其水质预测的基本理论;地下水中溶质运移的基本规律;弥散理论的建立;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其水质预测的工作方法;弥散参数的实验室和野外测定;地下水运动和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程、水动力弥散方程几种典型定解问题的解析解及其应用;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水动力弥散方程的有限单元法;解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的边界积分方程法;水动力弥散方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GM(1,1)模型及其在地下水环境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环境评价和预测是地下水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水环境的评价和预测对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水环境评价和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灰色理论、数值积分公式和相邻最近插值构造了一类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使得灰色预测的基本模型成为特例。以实际地下水环境数据为基础,应用本文构造的几种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构造出的几种预测模型算法简单、精度较高,比基本灰色预测模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质模型在人工回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文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地下水质研究方面,已由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开始应用地下水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地下水质模型是应用数学模型研究地下水中可溶物质弥散迁移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被污染地下水的瞬时状态与扩展范围,对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作出定量评价,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展了地下水质模拟研究,建立了若干相应的水质模型。我国从198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矿井地下水涌出的GM(1,1)动态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兰村泉域地下水质量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磊 《地下水》2003,25(2):62-64,79
本文利用BP网络模型对兰村泉域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地下水中总硬度、Cl^—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理论方法,对西安地质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对精度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安地区地下水水质大部分各项离子的最大浓度正在逐渐降低。文中给出了灰色系统的GM(1.1)的数学模型,并对参数灰作用量和发展系数的选择与曲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建立地下水水位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的方法。作为应用实例,为渭北煤田东部矿区建立了奥灰水水位GM(1,1)模型,对全区预测奥灰水水位及寻找奥灰地下水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博山地下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愚  吴春寅 《地质论评》1996,42(3):278-284
博山是山东省中部的一个工业城市,完全依靠地下水供水。主要的供水水源为中奥统碳酸盐岩石中的裂隙-喀斯特水。城区附近的水源受到相当程度的污染,本文研究了主要的污染源及其污染途径,地下水中主要污染成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地下水的水质评价,用地质统计学中的趋势面分析和Kriging方法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的空间分布,用灰色系统方法和对流弥散方面的特征有限元解进行地下水污染的预测,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刘洪  孙国夕 《地下水》2007,29(6):29-32
在灰色聚类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白化函数生成灰色聚类矩阵,并以常州市第Ⅱ承压地下水为例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大部分第Ⅱ承压地下水水质优良,达到了Ⅰ类水,未遭受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佳木斯市是一个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本文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佳木斯市的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模型.用有限元法求解水量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水质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该方法在求解对流一弥散方程时能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精度较高.为使该方法付诸实施,文中也提出了当利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时确定运动水质点所属单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沁阳市地下水水质模型,用有限单元数值法进行了地下水水质模拟和预测,全部计算在计算机上实现,拟合度高,仿真性好。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及预测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认为,地下水超量开采是其水质恶化最重要的诱发原因,控制盐污染是今后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程银才  李明华 《地下水》2008,30(1):9-11
应用双向差分方法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测中。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的地下水动态预测时,比传统的灰色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灰色关联度法在盘锦市曙光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辽河油田区域水资源环境背景和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本文选取盘锦市曙光地区6个水源地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集中表现在Cl-和总矿化度较高,主要原因为油田污染及海水入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