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18S rRNA基因在节肢动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平  张克云  杨群 《现代地质》2000,14(3):255-362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 4 0种节肢动物的 1 8Sr RNA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 ,结果表明 ,现生 4个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为 ( (多足类 +鳌肢类 ) (昆虫类 +甲壳类 ) ) ,且表现为辐射状 (爆发式 )分支形式 ;甲壳类的各个类群间也呈爆发式进化 ;介形类的速足介和丽足介两个类群是非单系起源的 ,它们的分化发生在甲壳纲各类群的分化之前 ;所有分析均显示速足介类支系中的金星介科的文杜维异壳介 ( H eterocypris vandouwei)、中华薄壳介 ( Dolerocyprissinensis)、Stenocyprismajor和 H eterocyprissp.组成一个单系类群。  相似文献   

2.
尽管近年来对志留纪—早泥盆世陆生维管植物系统发育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对多囊蕨类、莱尼蕨类、工蕨类的界定和类群划分尚有分歧,工蕨类和石松类的姐妹群关系仍有疑问,真叶植物基部类群有待深入研究。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的维管植物演化可划分为2幕,即前布拉格期序幕阶段和布拉格期爆发阶段。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第1幕均处于萌芽状态,仅出现个别先驱型分子;第2幕为维管植物分支爆发式演化的主幕。在布拉格期,规则叶序、孢子叶、似叶球状结构等石松类的典型性状最早显现,真叶植物发生明显的分支分化,大型叶及其同源器官(枝叶复合体)多次独立起源,孢子囊和叶性结构的发育相关性在多个支系中趋同演化出现。古植物地理方面,在东北冈瓦纳区的华南地区,工蕨类以孢子囊螺旋排列的类型为主,真叶植物在布拉格期显示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分异度;在劳俄区,工蕨类中孢子囊成列排列的类型较为丰富,真叶植物的大量出现要晚于华南地区。羊角蕨纲、拟库克逊蕨类、莱尼蕨目的分支演化可能主要发生在南劳俄和西北冈瓦纳等中、高纬度地区。工蕨类、石松类和真叶植物的分支演化和地理辐射可能遵循“走出热带”模式,它们在低纬度地区最早发生分化并快速辐射;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布拉格期的爆发式演化,主要是热带植物群革新演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4.
河套盆地东部第四纪中晚期介形类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套盆地东部DTLC孔介形类组合及其岩性、岩相的分析,着重地探讨了该区第四纪中、晚期介形类的生物地层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意义。研究认为:中更新世早期(Q21),未见介形类,以冲洪积沉积环境为主,兼有河湖交替演化;中更新世晚期(Q22),介形类生物组合为Leucocythere plethora-Eucypris inflate-Limnocyther dubiosa,推测为封闭性的半咸水、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气候偏冷;晚更新世早期(Q31),介形类生物组合为Leucocythere plethora-Limnocythere dubios,反映了封闭性的半咸水深湖相沉积环境;晚更新世晚期(Q32),少见淡水介形虫化石,以Ilyocypris manasensis-Candoniella albicans-Cypria luminosa为组合特征,反映了以河流冲洪积环境为主;全新世(Q4)为河流沉积环境。通过河套盆地区域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更新世晚期(Q22)至晚更新世早期(Q31),河套盆地为封闭性内陆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晚期(Q32)以来,黄河逐渐地转为外流河,河套盆地为外流湖盆。   相似文献   

5.
岩溶表层带水生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介绍岩溶表层带水生生态研究中微小甲壳类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国内还少有涉及。岩溶表层带不仅仅是岩溶地下含水层的一个重要组成,而且是岩溶发育的活跃地带,同时也是大量地下生物生存的栖息地。目前,岩溶表层带内甲壳类主要采自洞穴滴水,残留的滴水水洼以及裂隙中的水体。这些甲壳类主要是桡足类,也有其他甲壳类,如端足目和介形虫,它们主要为暗层生物(stygobiont),也包括一些陆生物种。以斯洛文尼亚为例,在所调查的洞穴中平均每个洞穴有近9个暗层桡足类物种,为了适应表层带特殊的地质环境,这些物种在形体上存在适当的进化。表层带的众多地质因子如顶板厚度、栖息地的连通性、及栖息地的大小等,以及水文因子包括水文动态特征、水化学特征等,都对这些物种的组成与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岩溶表层带及其水生动物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已逐步得到了许多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认可,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答,譬如邻近群落间差异性,以及桡足类对非饱和带水流指示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介形类简况:1.介形类有现代还活着的,叫介形虫。还有保存为化石的。介形类生活的时代很长,从寒武纪到现代。介形类个体小,除古生代有大到几厘米的以外,一般只有零点几~几毫米。肉眼看来,介形类化石一般有半个芝麻粒大小,有少数大一点的,象绿豆粒大小。介形类有左右两壳,肉体位于其间。介形虫肉体分节,因此,在分类学上,介形类属韦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目(亚纲)。介形虫虽小,其肉体构造复杂,分化清楚,头部和躯干部分开,眼、脑、触角、大腭、小腭、足肢、心脏、口、食道、胃肠、肛门齐全。2.介形虫是水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现代海洋、湖 泊、沼泽、海 湾、水 塘、河流、溪水、泉水、污水坑中都有,甚至少数可以生活在地下水或硫磺泉中。其生活方式是游泳或底栖(爬行或钻穴),喜群生。介形虫的食料是腐烂的动植物、藻类、水草等。同时又是鱼类等的食料。介形虫脱壳生长,一个个体的生长发育史中脱壳7一9次,因此保存化石数量多。介形类化石与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鱼鳞、有孔虫、轮藻等共生。3.保存为化石的部分是介形类的壳。壳质为几丁质、钙质所组成。内、外几丁质层甚薄,不易保存,只有钙质层能够保存成为化石。壳体构造比较复杂,分表层、内层,包括壳面装饰、饺合构造、肌痕、边缘毛细管带等。4.介形类属微体古生物范畴。是生物地层工作的手段之一。微体古生物学是一个人为的名称,因个体微小而得名。一般需要凭借显微镜进行观察。微体古生物包括内容很多,如有孔虫、介形虫、苔藓虫、牙形虫、抱粉、轮藻以及大化石的碎片等。介形类只是微体古生物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刘家塘组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8属35种(包括6新种),它们绝大多数可与国内外下石炭统介形类对比,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刘家塘组介形类明显地可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组合。本文仅描述了刘家塘组介形类6属7种(包括6新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山东莱阳盆地早白垩世莱阳组(K1l3)的扁足蝇科的1个新亚科—中国盗蝇亚科(Sinotestinae subfam.nov.).新亚科以其Sc很长,D很小,短于b1,M1与M2呈叉形等等特征区别于其它两个亚科—扁足蝇亚科(Platypezinae)和小神蝇亚科(Microsaniinae);与此同时,它又兼有上述两个亚科的某些特征;在地史分布上又是早期出现的独特新类群,在分类上应有它本身的位置.文中并将含昆虫化石的地层剖面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序列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但一直以来对祁家沟组的时代多有争论,且介形类研究薄弱。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祁家沟剖面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中鉴定出的介形类共计11属19种,并系统研究了这些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地层分布,探讨了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 (1)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的时代应为晚石炭亚纪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 (2)祁家沟组介形类生态类型属于古足目类和光滑速足目类的混合集群,符合构造活动区域的介形类OA1-OA3组合特征; (3)根据介形类的生态组合变化以及沉积学的证据,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整体为滨、浅海沉积,存在海退序列; (4)祁家沟组介形类面貌与同时期的塔里木、准噶尔、中天山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产出的介形类最为相近,与北美、西欧和华北等板块的介形类也较为相似,表明晚石炭亚纪准噶尔、塔里木等块体聚集,并且距离劳俄大陆较近,所以其可与欧洲、北美板块的介形类进行属种交流。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祁家沟组的化石材料,也对探索古亚洲洋演化特征和区域矿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要路沟上平房-青石岩、上白庙-罗家沟和小郎家沟-三门店剖面为代表的建昌盆地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5段:第一段主要为砂砾岩(要路沟层);第二段为砂泥岩、页岩夹凝灰岩,其中包括上白庙层含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介形类亚组合带,罗家沟层产介形类CyprideaC.)luanpingensis-Yumenia unidorsalta-Djungarica camarata亚组合带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等多门类化石,后狮沟里层以鱼类和介甲类化石为主;第三段岩性是中酸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第四段亦称前狮子沟层,以砂页岩为主,夹安山岩,含介形类Yumenia luojiagouensis-Jianchangella dorsicostata亚组合带;第五段为酸性火山岩.上述各层介形类亚组合统归该盆地义县组CyprideaC.)biventricostata-Yumenia luojiagouensis-Djungarica camarata组合带,其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文中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新属7新种.  相似文献   

11.
福建叶肢介动物群序列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诗经 《福建地质》1998,17(2):57-67
叶肢介化石在福建境内自早石炭世至晚白垩世的各时代地层中多有分布,根据叶肢介组合特征及地层我,划分为10个叶肢介动物群L(1)Monoleiolophus-Rostroleaia叶肢介群,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2)Palaeoimnadia-Paleolimnadipsis叶肢介群,时代为二纪;(3)Anyuanestheria-Eestheriaindiana叶介群,时代晚三叠世;(4)Auest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斯洛文尼亚Velika Pasica溶洞为例,对洞内4个常流型滴点进行了近7年(2006-2013年)的监测,包括各滴点的水文特征,岩溶表层带水生甲壳类的微分布特征等;利用多元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岩溶表层带甲壳类微分布与水文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4个滴点的水文变化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通过聚类分析,12种甲壳类分为4个类型,与4个滴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排序分析发现,主要水文影响因子为最大排泄量(Max)、总排泄量(Q)和滴水温度(Temp),其中前两者与第一轴保持良好的正相关,Temp与第一轴负相关;(3)物种的分类与排序分析结果很吻合,在主要的7种甲壳类中,Pseudocandona albicans和Speocyclops infernus主要集中分布在VP1处,与Q成很好的正相关;VP2处的主要物种是Morariopsis dumonti和Bryocamptus typhlops,与Max 和Q成负相关;Byocamptus pyrenaicus和Elaphoidella millennii主要分布在VP3处,趋于较适中的水文环境;Moraria varica为VP4特有的物种,与滴水温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4)CCA排序轴的特征根值之和占了总特征根的33.8%,可解释一部分重要的物种分布特征,未能被解释的部分可能归结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水化学或者随机过程等。因此,不同环境因子影响着各滴点处特定的物种微分布,同时不同的物种分布具有对相应环境特征的潜在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建忠  卢良兆 《矿物学报》1999,19(4):453-458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装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絷2,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Bt+Pl+Qz→Hy+Kf=M(熔体)的反应,而富铝片麻岩在不同压力下出现不同的变质反应:0.4GPa条件发生:Bt+Pl+Qz→Hy+Kf+M;0.6GPa条件下发生;Bt+Qz→Sil+Kf+M;0.8GPa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种壳饰类型与9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 种壳饰类型与9 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16.
据延庆杨户庄等剖面的介形类化石,结合孢粉、有孔虫及延庆盆地的古地磁资料,确定含化石地层为下更新统。通过剖面上部产出的海相介形类、咸水介形类、有孔虫及剖面上部含的有孔虫、咸水介形类、轮藻等化石古生态的分析,认为延庆盆地在早更新世曾通过河道与海洋相通。推断有2个可能的通道:(1)古永定河、桑干河、妫水河和河流;(2)经过达岭、军都山的河流。笔者从地层对比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八达岭、军都山等山峦可能是早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主要产于中三叠统安尼阶关岭组第一段,第二段及上三叠统卡尼阶下部竹杆坡组,瓦窑组等4个层位。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类型,有真鳍龙类,鲁龙类,海龙类及木盾齿龙类,初步研究表明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特征是:(1)其组成虽是地方性属种,就大的类群,总的特征以及特殊类群的相对性而言,更接近西特提斯海域的同期爬行动物群,(2)这些海生爬行动物,特别是瓦窑组中的一些属种(如周氏黔鱼龙)兼具有三叠纪和侏罗纪同类群的一些特征。(3)其生态分为两种类型:关岭组第一,二段的海生爬行动物类群,个体少,主要生活在近岸浅水域,竹杆坡组和瓦窑组的海生爬行动物类群多,个体多,主要生活在浅海深水域。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aBairdia;(2)ParacarboprimitiaCavelina;(3)Healdiane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19.
据延庆杨户庄等剖面的介形类化石,结合孢粉、有孔虫及延庆盆地的古地磁资料,确定含化石地层为下更新统。通过剖面下部产出的海相介形类、咸水介形美、有孔虫及剖面上部含的有孔虫、咸水介形类、轮藻等化石古生态的分析,认为延庆盆地在早更新世曾通过河道与海洋相通。推断有2个可能的通道:(1)吉永定河、桑干河、妫水河等河流;(2)经过八达岭、军都山的河流.笔者从地层对比确认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八达岭、军都山等山峦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逐渐升高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la-Bairdia;(2)Paracuarboprimitia-Cavellina;(3)Healdianel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