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7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描述了一个产自中国滇东南文山地区坡松冲组(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新植物属、种——辐射正理木(Zhenglia radiatagen.etsp.nov.)。这是一个小型草本石松植物。气生枝分化出营养轴和生殖轴,茎轴上叶迹的排列显示出似鳞木的叶序。叶迹可能具有叶舌穴,小型叶由突出和下延的基部和一个全缘的长叶片所组成。生殖轴由螺旋排列的孢子叶组成,它们形成一个紧密的似孢子叶球的结构。每个孢子叶具有侧向的延展和远端的叶片。长卵形的孢子囊近轴面着生在孢子叶上。我们将这个新植物置于原始鳞木目中。考虑到形态的相似性,特别是未分叉的小型叶具有似…  相似文献   
2.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目前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的研究,论述了坡松冲植物群的时代、组成和性质。研究表明坡松冲植物群在某些简单的、常见的工蕨类植物和三枝蕨类植物组成的背景下,含有具复杂形态和结构特征的植物类群,显示了较劳亚大陆同期陆生维管植物更进化的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分异的水平。不同古植物地理区的长期隔离(也就是,早泥盆世的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和华南亚区)和独特的环境可能是造成众多地方性分子演化分异的原因。坡松冲植物群的研究表明中国华南可能是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辐射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尽管近年来对志留纪—早泥盆世陆生维管植物系统发育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对多囊蕨类、莱尼蕨类、工蕨类的界定和类群划分尚有分歧,工蕨类和石松类的姐妹群关系仍有疑问,真叶植物基部类群有待深入研究。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的维管植物演化可划分为2幕,即前布拉格期序幕阶段和布拉格期爆发阶段。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第1幕均处于萌芽状态,仅出现个别先驱型分子;第2幕为维管植物分支爆发式演化的主幕。在布拉格期,规则叶序、孢子叶、似叶球状结构等石松类的典型性状最早显现,真叶植物发生明显的分支分化,大型叶及其同源器官(枝叶复合体)多次独立起源,孢子囊和叶性结构的发育相关性在多个支系中趋同演化出现。古植物地理方面,在东北冈瓦纳区的华南地区,工蕨类以孢子囊螺旋排列的类型为主,真叶植物在布拉格期显示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分异度;在劳俄区,工蕨类中孢子囊成列排列的类型较为丰富,真叶植物的大量出现要晚于华南地区。羊角蕨纲、拟库克逊蕨类、莱尼蕨目的分支演化可能主要发生在南劳俄和西北冈瓦纳等中、高纬度地区。工蕨类、石松类和真叶植物的分支演化和地理辐射可能遵循“走出热带”模式,它们在低纬度地区最早发生分化并快速辐射;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布拉格期的爆发式演化,主要是热带植物群革新演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维管植物大化石保存方式术语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祺  郝守刚 《地质论评》2001,47(6):577-583
本文讨论了维管植物大化石保存方式中使用的术语,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化石化作用使用的术语经常与植物大化石保存方式所使用的术语混为一谈;(2)对同一术语不同的作者可能有不同的解释。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作者回顾了相关的讨论,并运用图解的方式对维管植物大化石的保存类型作了归类和比较的进一步讨论,建议把化石化作用所使用的术语和植物大化石保存方式所使用的术语合理地分开,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术语使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我国滇东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的植物化石Hedeia sinica Hao et Gensel 1998,Huia gracilis wang D- M et Hao2001和 Guangnania cuneata Wang D- M et Hao(印刷中)。根据相同植物(Hedeia,Huia,Guangnania and Zosterophyllum australianum)的出现及其层位,首次证明中国徐家冲植物群的中下部组合同早泥盆世((晚)布拉格期)中国滇东南坡松冲植物群和澳大利亚上 Barag-wanathia植物群具有可比性。基于这种可比性和地层层序,认为徐家冲组中下部地层为(晚)布拉格期。依据对植物、双壳、鱼化石组合的  相似文献   
7.
刘羽  郝守刚 《地质学报》2006,80(10):1538
在新疆西南天山上泥盆统地层中发现一组保存完好、分异度高的放射虫化石。这组化石包括清楚反映了外骨骼从entactiniids(spumellarians)演化到pylentonemids(cyrtoidnassallarians)的中间过渡类型:Pylentonema transitorum、Ar-chocyrtium medium和Quadrapesus transitivus两新种。为探讨放射虫外骨骼特征演化提供了珍贵的材料。由于Pylentone-mids即具有罩笼虫(Nassellaria)的特征(如,顶骨,基部开口),又具有泡沫虫(Spumellaria)的特征(具有带横梁的骨针),故其具有重要的演化意义。从泡沫虫演化到罩笼虫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内骨针从简单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