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地面运动或场地失效等因素是造成地震中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地震波作用下和砂土液化条件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基于综合概率法对埋地管道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GRNN方法分析地下管道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管道最大轴向应力和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了地下管道地震反应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将正交表试验设计理论、效用函数理论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对地下管道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给出了敏感性分析的具体算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用传统理论分析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可靠,而且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地下管道震害预测实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震害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由环境因素和管道结构参对地下管道震害进行二级多因素模型综合评判的方法,文中给出了计算,评价构成二级评判因素地震烈,场地类型,工作状态和结构种类正态模糊范数ak的方法,并在地下管道震害关联分析和试验基础上,给出了二级模糊评判的权向量,本文为面广量大的已那建下管道的震害预测工作提供了一套方便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上浮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的上浮反应分析模型,用弹性地基梁来模拟地下管道,并考虑了土的非线性约束作用、管道的初始变形、液化区长度、管道的初始轴力等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增量有限元法,对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的上浮反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下管道工程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管道工程的震害及功能失效对正常社会生产及生活有很大影响,地下管道工程抗震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近10年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几次地震中收集到的地下管道工程震害资料,对各种管道震害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地下管道工程的震害特点,同时,对近年来我国几个典型城市地下管道工程震害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几点有益的启示。我国部分城镇地下管道的抗震能力不足,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增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地下管网抗震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了一个地下管道震害快速预测方法,给出了供水管网和供气管网地震影响范围判定分析方法以及关键环节判定方法,完成了一个基于Arc View GIS的多功能的地下管网抗震分析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介绍反应位移法原理、计算流程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Tcl/TK、UIDL及APDL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了地下管道抗震计算分析软件,实现了全中文的人机交互式图形操作界面,参数化建模、计算、分析及后处理的全过程;并结合某水电站实际工程,进行了不同壁厚截面地下管道的抗震分析,绘制了截面内力包络图,依据内力计算给出相应的最小配筋面积建议值,得出的规律可以为地下管道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推动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P波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波动理论计算公式,给出了地下管道在平面P 波作用下动力响应问题的解析近似解答.对地下多管道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埋地管道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管道之间的波往复反射作用增强,相互作用明显,动应力集中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随着管道中心距离的增加,动应力集中峰值振荡逐渐平稳;当中心距达到约100倍的管道内径时,相互作用消失,结果退化为单个管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均匀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上浮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采用非线性增量有限元迭代法,对不均匀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的上浮反应进行了研究,考虑了液化土3种不均匀的情况,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道的震害特征与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力峰  王坚  高杰 《高原地震》2004,16(2):27-37
回顾了几次大地震中地大管道(主要指输油(气)、输水管道)的震害现象,分析了地震对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从大地震中得到的认识与启示。介绍了地下管道震害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重点提出地面大位移时地下管线的两类屈曲变形、断层运动对管道屈曲变形的影响、砂土液化对管道的上浮作用等研究难点。针对地下管道的震害特征,介绍并评述了地下管道的主要抗震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尔曼 《内陆地震》1992,6(1):63-70
根据概率可靠性理论,计算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直埋管道的各个震害等级的概率值。假定在一段管子中,其破坏为泊松公布,求得这段管道供水的可靠性,最后用并联和串联分析法,得出整个供水管网的供水可靠性。通过实际计算,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地下流体远场地震效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绚敏  林伟 《地震》1995,(1):59-64
本文通过对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事例的研究得到,地下流体的远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近场效应相似,远场效应也显示出复杂性,同时远场效应与近场效应无明显差异,这就给地震预报,尤其判断未来震中,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有必要开展地震综合预报和地下流体地震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13.
大同地震地下水群体异常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熵谱和傅氏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同地震地下水群体异常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北6.2级地震前五里营井水温与水位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春林  孙振璈  聂玉秋 《地震》1999,19(4):387-392
介绍五里营综合观测井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震时,震后效应。这次异常的主要特点是水温、水位二项异常几乎是同时出现,逆向发展,这种异常关系一直持续到张北地震震时才转变为同步,同向变化,为多年以来在地下流体综合观测资料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全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的102个台站的251个测项的全年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全国数字化台站的分布、资料的质量、数字化资料和模拟资料的衔接情况等,并就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的现状和国内外的部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砂土液化是埋地管道遭受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液化土对管道产生上浮力,使管道发生上浮反应,它是随地震发生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过程。将地震载荷作用下的液化区埋土管道模拟成两端弹性支承的直梁模型,考虑管-土间的相互作用和管内流体与管道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采用模态叠加法对液化区埋地管道进行地震响应的动态分析,探讨了管道和液化土参数对管道动态上浮反应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管内流体的流速、流体压力、流体密度、管截面轴向力,管道黏弹系数、液化土容重和相对弹簧系数、地震加速度幅值等因素对管道上浮位移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借鉴弹性波动力学理论和爆破地震应力计算方法,结合地震波在岩层中的折射效应,以地震波加速度为基础数据,分析岩体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受力。以汶川地震影响下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地下岩层的受力变形情况为例,通过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证实所用方法在求解分析地震波在各向同性岩石层间传播动力的可行性。同时验证汶川地震造成龙门山前陆盆地地下深部地层的断层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三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多层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进行了三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微粒混凝土模型,严格按照相似比和配筋率对模型进行加筋配置.填土采用哈尔滨地铁施工挖掘出的扰动土.装土箱采用自主研制的层叠剪切箱以减小边界效应.通过对试验加速度和应变的分析可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主要是由位移控制的;(2)多...  相似文献   

19.
本给出了一种矩形有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的震害预测方法和计算分析程序,并对两蓄水池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得出震害经验相符合的结论-地下式水池比地上水池的抗震能力强,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