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国内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建网仍采用德国推荐的方法进行测量,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测量精度受作业人员操作影响等问题,本文针对德国单线建网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双线整网测量轨道基准网的方法,并对两种观测方法的成果数据进行比较,证明双线整网测量轨道基准网的方法不仅可满足精度要求,还能提高作业效率,更适合我国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实际情况。此外,采用双线整网测量的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数据,对轨道控制网观测时所构的网形规则、对称,可将其作为轨道控制网平面网的复测成果使用,大大提高了现场作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Ⅲ)建网及复测的效率,提出单点交错形式三维CPⅢ控制网测设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单点交错的布点方式,较点对形式的CPⅢ控制网CPⅢ控制点数量减半;该方法采用全站仪一次测量同时构建CPⅢ平面网和CPⅢ三角高程网,测量效率显著提高。为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及可行性,对某段高速铁路CPⅢ控制网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求得的坐标与传统点对形式的CPⅢ控制点坐标的较差落入[-1 mm,1 mm]区间的概率为98.9%,求得的高程与矩形法水准高程的较差落入[-3 mm,3 mm]区间的概率为97%,说明按照本文方法构建的CPⅢ平面网及CPⅢ三角高程网,均满足高铁CPⅢ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铁路运营维护阶段,线路大型养护机械特别是自动化养护机械的使用极大提高了线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对轨道控制网(CPⅢ)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我国普速有砟铁路CPⅢ测量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现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CPⅢ单侧形式和自由测站法建立的CPⅢ网精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单侧形式CPⅢ点自由测站法的点位精度及相对点位精度皆优于导线测量法,能很好满足自动化养护机械对有砟铁路轨道控制网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GNSS/INS组合导航技术实现铁路既有线轨道绝对位置的快速精密测量方法,以便携式轨检小车作为移动平台搭载惯性测量单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里程计和轨距尺模块,在运动过程中测量载体的三维坐标、姿态,结合轨距测量值推算轨道中线的精确三维坐标. 该方法对高精度轨道控制网依赖程度低,采用移动测量模式,作业效率高。在徐郑无砟高速铁路的实测结果表明,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平面测量精度优于6 mm(RMS),高程测量精度优于15 mm(RMS),可用于既有线线型恢复。   相似文献   

5.
介绍无砟轨道控制网的建立及施测方法,论述无砟轨道控制网精度控制要求,从而明确无砟轨道控制网点位的误差,为满足无砟轨道施工对平顺性要求提供测量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世君 《测绘通报》2013,(4):59-61,85
梁体温度变化引起的大跨度连续梁伸缩变形量较大,严重影响CPⅢ平面控制网的绝对及相对精度,导致其无法满足轨道检测、精调作业的需要。结合郑西高速铁路渭南河特大桥大跨度连续梁段落桥梁伸缩监测数据及轨道控制网维护的实际需求,对轨道控制网长期稳定性维护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对梁体伸缩特性及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解决因梁体伸缩变形引起的CPⅢ点位坐标变化问题的方法。采用此方法,能够保持大跨度连续梁段落轨道控制网的长期稳定性,避免连续梁段落高频次的CPⅢ平面控制网复测。  相似文献   

7.
秦政国  陶利  王丰林 《现代测绘》2013,36(1):16-18,24
高铁测量技术的成熟与地铁建设的兴起,给地铁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对高铁CPⅢ网和传统地铁铺轨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利用CPⅢ技术建立地铁轨道控制网的方法,轨道控制网测量的技术指标和利用CPⅢ网精调轨道的流程;并结合宁波地铁1号线实例,利用CPⅢ网和采用传统控制基标测量方法调整轨道的数据进行了轨道的平顺性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将LEGE粗差探测方法运用于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数据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轨道控制网粗差定位与定值非常有效,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新型地铁轨道控制网的网型、观测方式以及控制网的复测,并推导了控制网复测的控制指标。通过设计不同情况的控制网,模拟了观测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和统计,验证了推导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了在控制网复测时,测距加、乘常数偏差对复测和原测坐标差值以及相邻点坐标增量差值的影响。研究成果对地铁轨道控制网的精度分析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闫广峰 《测绘学报》2022,51(2):314-314
高速列车要实现安全平稳地高速行驶,轨道必须具有高平顺性,作为铁路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测量基准——轨道控制网(CPⅢ)必须精确可靠。CPⅢ网跨度大、网形结构复杂,其观测数据误差、平差基准的原始数据误差和分段衔接误差等因素会影响控制点的精度和可靠性,最终会影响到轨道的高平顺性建设和评判。在现有的技术规范基础上,以轨道平顺性控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轨道控制网测量数据精度和可靠性,完善高速铁路测量数据质量过程控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确保高速铁路高标准建设和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是高速铁路测量理论领域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论文借鉴大系统控制理论和多元质量控制与诊断理论的思想,构建起轨道控制网全局式数据质量控制体系(global dat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CPⅢ,GDQCS-CPⅢ),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客运专线精密定轨CPIII"自由设站边角交会"平面控制网为基础,对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文中首先对全站仪自由重叠设站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误差分析,然后对小车棱镜点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这对于目前客运专线和无碴轨道城际铁路的精密定轨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CPⅢ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开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砟轨道的相关内容,指出CPⅢ测量数据处理是整个建设中的关键,提出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与要求且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基本理论,文中最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验证系统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13.
轨道控制网(CPIII)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控制基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关于CPIII平面网复测的精度指标是根据武广线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给出的,没有经过严密的理论推导。鉴于以上不足,对CPIII平面网复测精度指标进行了理论推导与研究,得出高铁规范中CPIII平面点复测与原测坐标较差,CPIII平面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较差两项指标的限差,这对评定CPIII控制点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后续的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现有各级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的常规方法,然后结合GRP网中判别CPⅢ点稳定性的方法,尝试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进行高铁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最后以某高铁CPI控制网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能完全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代替常规方法进行精测网的稳定性分析,但可在使用坐标转换后的点位残差进行稳定性评价时,结合常规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常规法分析判别效率。  相似文献   

15.
CPⅢ控制网是直接控制无碴轨道施工的最后一级平面、高程控制网,已经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大量采用,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文中结合重庆市某桥墩变形监测项目,介绍将CPⅢ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工程的操作流程。监测结果表明,CPⅢ后方交会测量精度达毫米级,能够满足大部分变形监测工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加密基标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详细分析了加密基标平面测量误差,并对加密基标测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轨道必须保持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这直接关系到高速列车高速、安全且平稳运行。高速铁路轨道测量至少包括控制测量、线路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工作。传统高速铁路轨道测量方法存在测量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多传感器组合的高速铁路轨道测量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轨道测量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其主要构成和方法流程,并在实际高速铁路轨道精调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轨道路基变形监测和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的一体化,其轨道横向偏差精度2 mm、垂向偏差精度2 mm,变形点水平方向精度1 mm、垂直方向精度1.5 mm,显著提高了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作钰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90-91,114
新建南通至上海铁路一期工程线上CPⅡ复测按照新规范技术要求实施,CPⅡ点按照评判标准更新后,部分更新点的坐标变化与CPⅢ控制网的变化并不协调。通过分析复测中的典型案例发现,线上CPⅡ更新在规范评判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增加CPⅢ复测与建网成果的分析来确定CPⅡ成果的采用情况,并扩展至无砟轨道。提出了采用CPⅢ控制网的复测数据更新CPⅡ的方法,以保持CPⅢ基准的统一,减小轨道精调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在高铁桥梁CPⅢ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中,使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从地面高程控制点直接向桥面传递高程往往受到限制。本文依据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通过大量实验并加以分析论证,提出在高差一定时,竖直角与边长(h,s)大小的最佳匹配对应关系,能够获得最佳联测结果。并依据实际情况,文中还指出了提高中间法高程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