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一、有关中国的地震预报实验场情况 1.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首次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于1983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云南省下关市主持召开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于1983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团山滇西地震实验场基地召开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和所属的各研究所、队和部分省地震局业务领导干部、学者、专家和科技骨干共103人。会议内容:一、讨论、制定了实验场1984年至1990年科技发展规划;二、初步落实1984年实验场工作计划;三、讨论了实验场工作条例以及台站、资料、科研成果等问题的管理规定;四、成立了以林庭煌为主任,陈鑫联、姜葵为付主任的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工作委员会,由八人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地震预报实验场工作,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室联合组织的《地震实验场与地震预报译文集》将于1987年年底前出版。该专集由《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编辑,组织选译了美、苏、日、希腊和土耳其等国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震局于2月底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召开实验场第三次工作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实验场建场八年来的各项科技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场的方向任务,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实验场的学术领导和科技管理,讨论评议了实验场“八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国瑜、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在1980年—1984年间工作的一个综述。作者首先阐述了建立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目的意义以及建设滇西实验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然后,文中介绍了这一时期中滇西实验场采取的技术对策和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实验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德合作重力大地测量是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整体大地测量与地震预报研究课题的内容之一。该课题由国家地震局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资助,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德国汉诺威大学共同实施。双方曾于1990年4月至6月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重力测量。1992年4月22日至6月5日双方再次组成联合专家组完成了第二次重力测量。德方派出罗德尔(R.Roder)博士等4位专家携带一台 JILA-3型绝对重力仪和3台相对重力仪来华进行观测,中方有7名专家携2台重力仪参加了此次联合观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地震预报方法而建立的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建场7年来取得一批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和科研成果,成为开放型的地震预报研究场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总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实验场基  相似文献   

8.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场区面积有8万平方公里.场区有16个人工值守地震台和15个无线遥测地震台,装有50多套测震、形变、水化等观测  相似文献   

9.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1980年以来,我国地震学界已有1万多人次来这里进行地震监测研究.据实验场负责人介绍,建立实验场是地震预报由经验型过渡到实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立这个实验场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测震、形变、水化、地磁等观测手段,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92年以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4°40’~27°20’N,99°~101°30’E)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出现后,滇西实验场区发生M≥5.0地震或滇西实验场邻区(24°~28°N,97°~103°E)发生肘≥6.5强震的概率为75%,平均应震间隔时间为2.7个月,对应效果较好;而且滇西实验场区肘≥5.0地震发生前和滇西实验场邻区M≥6.5强震发生前,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有很好的反映,概率为83%。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度(1990.10—1991.9)云南省地震局共收到省内各单位和个人正式填报的M≥5级短临地震预报意见89份。其中:来自云南省地震局各研究室和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的预报意见15份,来自局属地震台站的预报意见8份,来自省内地方地震队伍的预报意见66份。这89份预报意见,除就数量而言,明显地少于1989和1990年(皆约150份左右),反映出人们对地震预报日渐慎重之外,还显示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第二届青年地震学术交流会于4月20日—22日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余人,他们是在省地震局和地方地震队伍中从事科研、监测、预报及科技管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还有会议邀请的一批中老年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期刊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科委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地震局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专程到会讲了话,并做了题为“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报”的学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处理199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速报地震目录,分析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及邻区6级以上强震半年前到3个月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利用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提供6级以上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5.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8—1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北海联合召开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①印度洋8.7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及地震海啸的科学问题;②“十一·五”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科学问题和实施方案研讨;③地震预测新  相似文献   

17.
八、第三代地下流体地震短临预报方法的探索由于地震预报近一年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实验场的关闭、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制定中出现的争论以及我国滇西实验场至今尚未发生预测中的地震等事实,国内外地震预报科学探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碧泉、范洪顺等人已将“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 的核心移置到微机上,于1990年完成了转机工作。“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ESEP”是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王碧泉、陈祖荫、马淑田、范洪顺等人研制的。该项目是国家地震局下达的合同项目,于1989年5月完成,同年11月1日通过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鉴定,认为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到微机上的 ESEP 称为 ESEP(IG2.0  相似文献   

19.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吴雪芳  张永仙 《地震》1998,18(1):102-10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于1997年9月19至23日在杭州联合召开地震短临预报研讨会,来自各省局、地震台站、中国科学院、有关工厂等22个单位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宜瑚并代表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主持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主任罗灼礼作了大会报告;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陈修民在会上讲了话。会议在热烈活跃气氛中进行。会议对近二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6个主要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边境孟连?.3级地震、1996年2月3回云南丽江7.0级地震、1996年3月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