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1999年又接连发生了“8.17”土耳其大地震和“9.21”台湾大地震。一次次的大地震,造成数千人乃至数万人的死伤,倒塌房屋几万至几十万幢,灾区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已使人胆战心惊,谈震色变。台湾“9.21”地震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自杀现象几乎无日不有,最少有100起自杀案与地震有关。痛失亲人,经济困难等都促使灾民走向极端。据调查,地震中的伤亡主要是建筑物倒塌所致。地质学家、地震学家和社会有识之士认为,目前地震科学研究的成果还很不成熟,即使可作某种程度的地震预报,仍阻止不了地震的发生及其造成房屋建筑倒塌…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周围建筑物重建的避让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地震地表破裂迹线周围建筑物倒塌率非常之高,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举世震惊.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沿地表破裂迹线周围建筑物重建时,必须确定一个合适的避让距离.本文依据现场科考地表破裂带宽度、建筑物完全倒塌宽度、倒塌率与断层距之间的关系,联合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断层地震危险性分析、地表破裂迹线永久位移分布模式,建立完全倒塌与断层距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几种情况下的汶川M_s8.0级地震地表迹线处建筑物重建应考虑的避让距离.  相似文献   

3.
地面建筑倾倒方向与强震地面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学报》1982,4(1):90-97
本文通过对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7.1级强余震宏观现象的分析,指出强震引起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但同一地区不同强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方向常不相同。发现强震高烈度区存在许多震害轻重相间的异常条带,其延伸方向大体上与地震断层平行。这种规律,给地震危险区内的各类工程、土木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2次MS7.8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土耳其1999年建立的地震保险体系在本次地震中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土耳其地震保险制度体系进行介绍,并结合本次地震受灾地区建筑物震害数据和当地投保信息,深入分析了土耳其地震保险在分散地震风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地震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一般倒塌建筑物的搜救不同,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将可能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倒塌情况复杂的建筑物,制定科学的搜救策略对于快速有效的营救被困人员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地震现场搜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搜救分区、搜救目标的优选、具体营救方案制定几个方面,对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搜救策略制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磊  张景发 《地震》2009,29(Z1)
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对地震应急救援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遥感以其综合、宏观、快速、动态的特点,为地震灾害信息调查和震害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信息源.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针对高分辨率影像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本文在总结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方法进展的基础上,将建筑物分为基本完好和毁坏两个等级.选取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后航片,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来识别影像上基本完好的建筑物,计算评估区内的建筑物倒塌率.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图像上的光谱、形状、纹理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基于对象的建筑物倒塌率计算也取得了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震后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埋压,快速的搜索与营救是有效减少伤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震后典型建筑物倒塌类型,从建筑物垂直和水平破坏角度出发,提出一套三级分类体系,并对每类倒塌建筑物的受力及生存空间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大量文献及汶川地震救援案例资料,重点分析总结各类建筑物救援时的路线选择、救援通道建立、被困人员施救等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的破坏和断层附近的地面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966年3月邢台地震宏观现象的分析,指出了地震时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物的破坏倒塌方向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并提出了邢台地震是由于束鹿地堑两侧断层同时活动的震源模式.由震源机制的结果证明了建筑物破环倒塌的优势方向同断层附近的地面位移场有关系.随着这一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可能找到更加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9.
强烈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进而造成室内人员压埋,因此,把特定区域和建筑群的压埋率作为震后救援的决策指标尤为重要。但地震建筑物倒塌受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压埋率模型的后验倒塌率评估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选取了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抗震设防烈度、地基和基础、建筑物结构类型和结构现状等七大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分析。运用LINGO软件建模解算出了各影响因素权重,通过极大似然法估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建筑物倒塌率的影响值,进而评估出了建筑物预估倒塌率,并结合先验在室率模型及其区划,建立了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震压埋率模型。最后以汶川灾区学校为例,进行了压埋率评估,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表明: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结构类型和结构现状是影响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评估中模型精度达到±0.15,能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2月 3日 ,土耳其西南部的阿菲永省发生了 2次强烈地震 ,造成了严重破坏 ,至少使 45人丧生 ,2 0 0多人受伤 ,1 0 0幢建筑物倒塌。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研究中心测定 ,第一次地震发生在 2月 3日当地时间上午 9时1 1分 ,震级为里氏 6.0。第二次地震发生在 2小时之后 ,震级为 5.3。这 2次地震的震中均在阿菲永省的博尔瓦丁镇。据报道 ,这 2次地震后 ,至少发生了 7次余震。据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科学观测中心测定 ,2月 3日首先发生的是里氏 5.6级地震 ,2小时后发生的才是里氏 6.0级地震。据中国华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 :地震发生时间为 2…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工程领域中常要用到建筑物的破坏等级,如“完好”、“轻微损坏”……等语言描述。本文运用模糊数将这些破坏等级数量化,并对震害调查资料中数百座建筑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对应于“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部分倒塌”、“全部倒塌”六个等级的模糊集。这对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地震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均是极为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将全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建筑物震害遥感信息提取。以玉树地震后获取的玉树县城区0.2m分辨率航空影像作为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试验数据源,将试验区地物划分为倒塌建筑物、未倒塌建筑物和背景3类。对427个500×500像素的子影像进行人工分类与标注,选取393个组成训练样本集,34个用于验证。利用训练样本集对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采用训练后的网络对验证样本进行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及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震害遥感信息提取总体分类精度为82.3%,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能提高信息提取自动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直接原因。在地震救援时,救援人员对废墟形式的准确了解能够有效地提高救援效率。倒塌废墟形成规律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建筑物倒塌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利用数值方法进行结构倒塌模拟时可以通过程序开发分析,也可以直接使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分析。不管使用何种数值方法,结构构件的材料特性和断裂处理都直接影响着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基于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使用winfrith材料模型和基于裂缝宽度相关的失效准则,进行了单层砌体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倒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此方法较为可靠,可进行砌体结构的倒塌模拟。  相似文献   

14.
董颂声 《地震学刊》1999,(B02):72-76
通过对土耳其、孤神两次大地震震例,说明只要加强抗震设防,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和建设能力,使建筑物在7.5级左右大震中不倒是够做到的,并联系我国、我省实际,认为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所定的在大中城市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要求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要是在工程选址,抗震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有关法规的落实上面下大功夫,才能达到减轻地震灾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利用震后单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对建筑物的震害特征分析大多基于街区范围, 很少基于其成像几何结构.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SAR影像上的建筑物成像几何结构, 分析了建筑物单体的震害特点, 建立了利用距离向线性灰度累加的方法提取规则未倒塌建筑物的叠掩区和阴影区及倒塌建筑物的倒塌区,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几何特征区域的纹理特征, 如同质度、 不相似度和熵的计算及其组合特征分析, 由此建立了基于SAR影像建筑物成像几何结构的震害分析方法. 采用该方法对2010年玉树MS7.1地震震后玉树县城区的高分辨率SAR影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叠掩、 阴影和二次散射亮线是进行建筑物震害解译的有效几何结构特征, 其中叠掩区和阴影区的影像纹理特征具有较好的震害识别能力; 与传统的简单特征统计方法相比, 考虑建筑物SAR影像成像几何结构的特征统计法, 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震害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的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K-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的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的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的8个分类特征,利用K-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的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的灾情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发生了6.1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31 348间,其中,倒塌的大部分是土窑洞.可见,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搜索理论与建筑物评估和标记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救援支持系统的含义、搜索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倒塌建筑物救援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现有倒塌建筑物评估的现状,认为应当在适当时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建筑物评估和标记,认为目前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救援行动有关的建筑物评估与标记方法;讨论了建筑物倒塌救援的搜索方法和程序;介绍了国外建筑物倒塌救援标记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相似度量及地震事件的建筑物破坏相似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相似度量的建筑物地震倒塌率的预测函数.最后,以历史地震事件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假设检验理论得出了预测误差与相似度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南亚(巴基斯坦)地震灾害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南亚地震震害及其成因的分析表明,南亚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①南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喜马拉雅前缘弧形逆冲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的巴拉考特镇为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②建筑物震害呈有规律分布:③地表破裂带和沿河谷两岸以及山坡的滑坡、建筑物没有抗震设防、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