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指出了运用我国现行的考虑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方法对核电厂等设计精良的设施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现行的考虑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方法之中,用以排除厂址周围小震对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并选取实际工程场点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明显排除厂址周围小震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评估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概率方法。该方法主要依据场地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资料,其特点是吸收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某些思想,并能引进区域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估计。文中提出有关参数综合确定方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实例,预测了14个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因素较少的优点,并能用实际资料检验所求的场地总危险性P(I≥i)。在地震和烈度史料丰富的地区,本方法可以取得比目前危险性分析更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任梦依  刘哲 《地震学报》2022,44(6):1035-1048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构建地震活动性模型,因其输入参数取值难以避免不确定性,导致依据该模型所得的地震危险性估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鉴于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全域敏感性分析的地震危险性估计的不确定性分析流程和方法。首先,利用地震活动性广义帕累托模型,进行研究区地震危险性估计;然后,选取地震记录的起始时间和震级阈值作为地震活动性模型的输入参数,采用具有全域敏感性分析功能的E-FAST方法,对上述两个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两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危险性估计结果(不同重现期的震级重现水平、震级上限及相应的置信区间)对两个输入参数中的震级阈值更为敏感;不同重现期的地震危险性估计结果对震级阈值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不同的重现期而言,在影响地震危险性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上,两个输入参数之间存在非线性效应,且非线性效应程度不同。本文提出的不确定性分析流程和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基于其它类型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估计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确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方法有2种,即潜在震源区划分法和格点空间光滑法.本文针对格点空间光滑法,重点介绍了高斯空间光滑法及其改进后的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然后以华中为研究区,分别采用高斯空间光滑法和潜在震源区法建立地震活动性模型计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并利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地震危险性,对比两种方法所得区划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空间光滑法适用于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危险性或由背景地震引起的地震危险性的计算;潜在震源区划分法适用于考虑明确的发震构造的地震危险性.将2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地震和已知构造信息是判断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邵辉成  谢家树 《地震研究》1995,18(3):246-251
在研究地震危险性时,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研究的时间段内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介绍一种考虑这种差别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方法,作为应用的一例子,计算了汾渭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徐伟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8):3110-3118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两套地震危险性结果——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峰值加速度),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套PGA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来研究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均值为6%左右,最大可达10%,并且随着超越概率水平的提高,余震影响也越大.弱地震活动区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要高于强地震活动区.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两套PGA结果绝对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5 cm·s~(-2),且出现在高PGA区,这意味着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地震区划或一般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可考虑不用删除余震.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震危险性评定专家系统,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彭亮  吴彬  沈军  唐丽华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08,22(3):234-242
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大(Ⅰ)型一等工程-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所在的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拟建工程场址所在的西昆仑地震带是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强度最高、频度最大的地震带,拟建工程坝高库大,为了进行准确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本研究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划分了潜在震源区;在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等因素后,综合评价其对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根据确定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应用概率方法计算得出了场地不同概率水平的水平向基岩峰值加速度。其结果做为适合该水库的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论,用于指导工程选址、设计、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9.
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诱发滑坡的危险性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弘 《内陆地震》2008,22(2):188-192
结合地震滑坡的特点和相关文献研究,介绍了地震力的分析方法、地震滑坡的机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场点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原则。将两种地震诱发滑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滑坡危险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川、滇、甘、陕、新疆等省区)及中国台湾地区,随预测年限的增加场地的地震滑坡危险性也随之增高,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区域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1.
地震活动性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揭示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的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为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综合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2003,25(3):308-313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文中最后指出,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怡之  王进英 《内陆地震》1992,6(2):143-150
根据历史强震与现代地震的资料,研究、分析了汾渭地震带强震及中、小地震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对该带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蓥道 《地震》1994,(5):44-52
本文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具有较清楚的规律,尤其是地震条带、活跃幕和平静幕、迁移等特征对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沈阳市世纪华丰文化广场工程场地为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超高层建筑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进行研究,为抗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潘华  黄玮琼 《地震学报》2003,25(2):199-204
用3个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并讨论了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局部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场点通常位于地震统计区边界,以及不同方案震级上限变化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方法,对沂沭带北段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将无较大地震发生,b值外推缺ML4.3级地震。同时,利用灰色理论对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地震危险区的边界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分上存在的问题,从地震地质和地震构造的角度,结合测震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震分布和地震危险区边界划定与活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依据这一思想,阐明了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提出了地震危险区边界判析的原则,即把地震危险区限制在一定的地震构造区(带);其边界依据活动构造划定;在地震危险区内部进行发震构造条件研究,并对这些发震构造(活断层)进行活动度分析;分层次地对地震危险区范围及其危险度进行确定。 本文着重进行了活动构造的研究,对中国大陆的活断层、新生代盆地、地形面以及古地震等作了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强度等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