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半球500毫巴候平均图的波谱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剑民 《气象学报》1983,41(4):433-443
本文应用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1951—1970年北半球500毫巴多年候平均图和1975—1980年40°N、60°N 500毫巴逐候的候平均高度值。发现逐候的各谐波系数序列,除具有气候季节变化趋势外,还具有“指数循环”时间尺度及多种韵律活动准周期性振荡的特征。 利用这一特征,设计了一个用周期外延叠加的预报方案。每次接连预报未来8个候的北半球500毫巴候平均高度。对1976—1980年60个月40°N和60°N两纬圈进行预报试验。效果检验表明,本预报方案有一定预报价值。它对纬圈偏差符号的预报准确率平均达ρ=0.22,对气候距平符号的预报准确率平均为ρ=0.08。  相似文献   

2.
用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图,以100—120°E、≥10°N的范围内,≥588位势什米网格点数代表南海高压强度,则6—7月南海高压强度和6—7月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量有较好的相关。由于南海高压强度有一定持续性,因而可根据前期南海高压强弱,预报6—7月长江中下游的梅雨量。用此思路得出的预报公式。能把有无梅雨洪涝反映出来,从1953—1980年,拟合率为28/28,1981—1983年试报也全正确。另外,文内还探讨了用11月环流特征,作下年初夏南海高压的强弱和长江中下游涝梅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预报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700毫巴天气图上,四川盆地一带有闭合低压中心出现时,在多数情况下,未来12—48小时内,本市有降水产生。尤其在夏季,这种现象更是常有。在这种现象启示下,我们统计分析了1966—1980年(中间缺75年和74年的一部分)700毫巴历史天气图和近几年来的500毫巴天气图上出现的西南涡,(区域为29°—35°N、95°—115°E)得到如下一些结果: 一、统计特征 在统计分析14年700毫巴的天气图后,  相似文献   

4.
初值协调性对模式数值积分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新一代全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1,考虑了初值协调性对模式数值积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两组数值回报试验(简称S1,S2),对27年(1980~2006年)的夏季基本气候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考察了该模式对夏季气候的回报技巧。使用交叉检验的方法,计算了对模式结果的评估参数值,包括时间和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该模式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检验。结果表明,BCC_AGCM2.0.1对季节尺度的大气环流场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模式基本上再现了观测位势高度场、温度场、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大尺度降水分布特征。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空间距平相关系数对比表明,平均而言,500 hPa位势高度、温度的空间距平相关性,热带区域(30°S~30°N)高于东亚区域(0°~60°N,60°E~150°E)和全球区域。回报与观测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相关系数分布对比表明,试验S2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南方地区的回报技巧要明显优于S1。  相似文献   

5.
陈兴芳  赵汉光 《气象》1982,8(11):21-24
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环流图是我国最常用的高空资料之一,至今已积累了三十余年资料。我们对三十年来整个北半球的500毫巴月平均环流场进行一些分析,发现在整个半球范围内存在着比较显著的阶段性的长期振动。为了突出长时段的振动以及计算方便起见,我们主要分析每十年的平均环流场的变化。即把三十年的资料分成1951—1960、1961—1970、1971—1980年三个年代,分别作出各月500毫巴每十年的月平均环流图和距平图。首先着重分析1月和7月月平均环流场的变异,其次揭露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变异特点,最后指出这种环流场的变异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1月份500毫巴月平均环流场的变异特点 图1a、b、c分别为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的1月份500毫巴高度距平平均图。由图可见,各距平中心位  相似文献   

6.
梁平德 《气象》1985,11(8):12-15
一、长期天气过程的简要分析 从多年平均500毫巴月际变高图可以看出,亚洲大陆东岸从冬到夏是高度升高的中心区域。由图1可见,2月在日本海西部出现了弱的正变高中心;3月正变高中心略有加强,并向东北移至日本北海道以北;4月正变高中心突增到17位势什米,并向偏东方向移动约10个经度;5月正变高中心强度略有减弱,且向北移至60°N以北;6、7月正变高中心都在60°N以北。对大陆东岸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4,(7):42-44
琉球地区是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最北最西的一个集中区。在盛夏季节,常有热带低压迅速发展成台风,影响我省。过去我们对这一类近海地区新生热带天气系统注意不够,为了做好这一类台风预报服务工作,提高预报时效,我们普查了1960年到1972年间7至9月份在琉球地区的热带低压。琉球地区的范围,我们定为122—130°E 和20—30°N 之间的海域(见图1)。选用在这个地区产生的或从外地移入的热带低压(包括外地的台风已减弱为热带低压而移入的)第一个时次的地面天气图和相对应的500毫巴等压面图,从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基本特点,对热带低压的发生发展,基本路径以及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几条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8.
说明:本资料系根据 1959—1974年共16年 5、6月份我国或日本的天气图,读取500毫巴5、6月份逐日1200(世界时)天气图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位势什米线所包围的脊线在每10°经线上的所在位置(纬度°N),并加以五天滑动平均而得。脊线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副热带高压的形态,偏东、西风向间的  相似文献   

9.
县站传真机的推广使用,为县站预报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是提高县站预报的有效途径。也是气象站预报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本文就是使用县站传真机收到的北半球100毫巴 0时分析图(图号 301),用谐波分析方法,展开40°N和60°N两个纬圈的高度值,滤出长波和超长波,分析它们在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九日,倒春寒天气过程中的演变特征,得出几点对中期预报有用的结论。 100毫巴位于平流层的下部,多数情况下,比对流层中部的500毫巴,具有更长的预报时效,对中期预报更有参考意义。由于文献已对这次过程其他层次的环流特征,作了专门的论述,本文不再重复。这里仅分析100毫巴层次,长波、超长波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宗泽 《气象》1982,8(2):17-17
我站的传真设备是1980年底开始正式收图的。目前,每天接收中央台发的08时500毫巴、700毫巴、850毫巴、地面等四层亚欧图;20时500毫巴半球图、700毫巴亚欧图;05时东亚地面图。另外在作旬报、周报时还接收日本东京发的20时500毫巴北半球长波图。08时的四层天气图是每天下午作分析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20时的图是次日早上补充修正前一日短期预报的依据。长波图主要在作中期预报时参考。 我站规定,每个值班员都必须依据传真图进行形势分析,并把这些分析预报要点记录在登记簿上。另外还在08时收的传真图上70—120°E、20—50°N范围内标注过去24小时主要系统位置,将图面上不清晰的线条和天气系统都补绘清楚,使每一张图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体会,要使传真天气图在县站预报中充分发挥作用,还要与县站的优势相结合。比如,象暴雨这样的中尺度天气的预报,仅仅依据传真天气图还不能作出。但是可以从图上分析有无产生暴雨的形势背景。同时用本地的资料和预报工具,监视和分析这些天气系统是否会影响本地,什么时问影响,会不会产  相似文献   

11.
我台根据日本气象厅提供的1951~1970年北半球500毫巴候平均高度资料和中央气象台计算的1971~1980年北半球500毫巴候平均高度资料,统计计算了1951~1980年各候高度平均值、逐年各候的高度距平和40~60°N 的经纬向环流指数,将于1985年上半年精装出版。这是目前我国最完整的500毫巴候平均资料,是气象研究和气象预报工作必备的资料。全部资料分六册,计2240页,收工本费150元。为做好印刷发行工作,请将需要量于198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台服务科,我台将根据征订先后,按照计划提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北太平洋高压进退活动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旱涝变化的规律,我们对近廿年(1954—1973年)北太平洋区(15—65°N;30°N以北120°E—120°W,30°N以南100°E一100°W)700毫巴月平均高度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初步发现:(1)在不同的旱涝年份,北太平洋700毫巴的月平均环流形势分别具有一定的特点。(2)北太平洋区700毫巴月平均环流分布与演变的一些特征与中国海附近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进退活动以及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互关系。(3)逐年与逐月之间,北太平洋700毫巴月平  相似文献   

13.
车贝雪夫系数与我国温度、降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玉琼  王才芳 《气象学报》1980,38(3):227-233
本文用车贝雪夫多项式分解了15—65°N、75—155°E范围内,1954—1975年逐候500毫巴等压面位势场。求出车贝雪夫的一些主要系数,讨论了这些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我国温度、降水的关系。主要结果有: 1.表示大气经、纬向环流的车贝雪夫系数A_(10)、A_(01)与我国温度等级十年滑动平均和各地月平均温度存在相关关系。此关系的存在为温度趋势预报提供了可能性。 2.表示平均高度的A_(00)系数冬季12月的值和A_(10)系数冬季1月的值,两者组合成的复相关表为长江中、下游汛期(5—8月)降水趋势预报提供了可能性。用复相关表的结果,有三年做过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趋势预报,其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6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图上,极区附近的负距平和40°N至60°N纬度带内的正距平均较为突出。从俄罗斯欧洲部分至阿拉伯半岛形成了较强的负距平区域,而欧洲西部至非洲西北部和西伯利亚西部、太平洋北部、北美大陆成为正距平区。南半球在60°S以南的高纬度为明显的正距平,南半球权涡指数高达+134gpm,极易爆发冷空气。1.中国东北至西伯利亚中部高温中国东北部至西伯利亚中部的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4℃,叶尼塞斯克(Eniseisk)的月平均气温为18.2℃,偏高了3.3℃2中国南方至西伯利亚中部多雨中国南方至西伯利亚中部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5.
郭进修  徐夏囡 《气象》1982,8(8):45-47
本月天气变化剧烈,月初风大沙扬,月中受强寒潮袭击,下旬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均为同期少见。 天气与环流特征 从图1可见,极涡偏心于亚洲北侧,位于太梅尔半岛北部。中高纬度上为四个波,分别位于20°W,125°E,180°和110°W附近。位于125°E附近的低槽有40位势什米的负距平中心与之配合,这表明东亚沿海低槽较常年强。西西伯利亚上空为一高压脊,冷  相似文献   

16.
徐渭康 《气象》1982,8(10):11-11
我们将500毫巴传真天气图上的指标站分型后与单站地面风等资料结合,建立了台风影响程度的单站预报方法。经试报效果较好。现简介如下。 一、经普查资料后,我们确定影响本地台风的标准为:受台风影响过程雨量≥50毫米或瞬间最大风速≥17米/秒。确定台风入区的东警戒线为19.7°N、123.5°E,24°N、128°E,30°N、131°E之连线;南警戒线为19.7°N、123.5°E,23°N、115°E之连线。  相似文献   

17.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7,33(9)
2007年7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平均月候平均123456积指数面度指数强伸脊点西线位置脊界位置北均位置平均强度平经中度心位纬置度强度亚欧地区IzI m0.800.450.430.430.590.330.780.381.030.671.060.510.890.37亚洲地区IzI m0.700.470.410.410.570.330.730.380.880.801.010.480.590.4135741152431999999105°E80°N492007年7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相似文献   

18.
定量诊断华南春旱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温之平  吴乃庚  冯业荣 《大气科学》2007,31(6):1223-1236
华南地处气候年际变化很大的东亚季风区, 近年来秋冬春干旱灾害频繁, 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干旱灾害给华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多是偏南暖湿气流在华南抬升的结果, 为了全面而客观地查找华南春旱的主要成因, 本研究从建立在流体所有守恒定律的华南 (局地纬向平均) 经向环流数学模式入手, 在成功地模拟了导致华南春旱的华南地区(105°E~120°E纬向平均)经向环流后, 定量地诊断分析了各动力热力因子对该经向环流的贡献。结果表明, 激发华南地区下沉和30°N附近上升的距平经向环流的因子主要有: 反映位置偏北的锋面对流活动的潜热加热(由其激发的经向环流下沉支对华南地区总下沉运动贡献占56%)、反映西风带扰动的经向温度平流(占25%)和反映西风急流的纬向西风动量平流(占20%)。为了了解使锋面位置偏北的大气环流统计特征, 本研究还分析了华南春旱年(涝年)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和华南春旱严重的1991年旱期(雨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 发现华南春旱(涝)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弱), 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 (偏东偏南)。对华南春旱严重的1991年乌拉尔山阻高与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作相关分析发现, 西太平洋副高变化滞后乌拉尔山阻高变化2~6天。  相似文献   

19.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7,33(11)
2007年9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平均月候平均123456积指数面度指数强伸脊点西线位置脊界位置北均位置平均强度平经中度心位纬置度强度亚欧地区IzI m1.360.451.460.501.410.381.540.251.490.381.280.580.950.60亚洲地区IzI m1.380.401.300.421.490.221.540.161.390.391.140.621.390.562953130303613032580°W75°N302007年9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相似文献   

20.
谢亮 《气象》1982,8(2):15-15
我们使用日本降水预报传真图,已有一段时间。每日08和20时各收一次,每次有两张降水预报图,图题以FXJP_1和 FXJP_2表示。前者是12小时降水量顶报,后者是12—24小时降水量预报。为了了解该图对本地降水预报的效果,我们用1980年的资料,按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 1.春、秋、冬季预报无雨的准确率高 经过统计,除6—8月份(夏季)外,每月预报无雨的准确率几乎都在90%以上,平均达725/765=95%。可见当本站处于预报图中无雨区时,未来12小时内无降水的准确率是很高的。 2.对华西低值系统的有雨预报准确率较高 700毫巴图上100—120°E、25—35°N范围内出现的低压槽、低压、低涡等,我们统称为华西低值系统。由于这类系统位于本地区上游,所以,对本地降水预报有着重要意义。日本的降水预报图对这类系统的考虑也较好。1980年1—12月对华西低值系统共报雨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