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题为“团结奋斗,为了中国鱼类学的明天!”的中国鱼类学会第一届青年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5日~29日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建康、费鸿年、廖翔华写了贺信,希望青年工作者深入研究鱼类学为祖国多作贡献。大会特邀  相似文献   

2.
胡传林 《海洋与湖沼》1983,14(1):102-102
中国鱼类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82年学术年会于9月12—18日在安徽省九华山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十九个省、市的代表共97人。澳大利亚博物馆鱼类馆馆长、鱼类学家John R.Paxton博士偕夫人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大会总结了学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研究和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刘建康教授当选为理事长,廖翔华、成庆泰教授、郑葆珊副教授当选为副理事长。会议还开展了以鱼类生态、资源为主的学术讨论,共收到论文报告84篇。在大  相似文献   

3.
1980年10月10日至16日,中国鱼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36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的代表80余人。会议由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鱼类学家伍  相似文献   

4.
信息六则     
▲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定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近10万号,收藏有常见的淡水和海洋经济鱼类标本以及许多世上绝无仅有的鱼类新种模式标本:有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有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国内仅有的2尾莱氏矮虾虎鱼(成鱼雌体体长不足10毫米)标本;有日本明仁天皇赠送的60余种产于日本的名贵虾虎鱼类标本和各国赠送的罕见鱼类标本.这是我国鱼类标本较为齐全、能为国内外鱼类学家研究中国鱼类提供标本和资料的少数标本室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不断加强,高额掠捕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鱼类生态栖息地、人工增养殖培苗系统对天然鱼种遗传多样性的破坏等,已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物种绝灭、传统鱼种资源衰退和种质资源的退化。因此,尽快查明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持续利用重要鱼类资源和开展濒危鱼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当今鱼类学研究的优先主题,更需委我国鱼类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着这一热衷愿望,中国鱼类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25日-30日在青岛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鱼类学界的积极响应,应…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世界上鱼类分类尚无一个分类系统得到普遍采纳。然而,1994年加拿大著名鱼类学家约瑟夫·纳尔逊(Joseph S.Nelson)撰写的《世界鱼类》及其分类系统甚得现代各国著名鱼类学家的好评,并已被许多教师作为鱼类学或鱼类生物学课程中鱼类分类的入门书,也被许多鱼类学家及其他动物学家作为参考资料。《鱼类分类学》一书首次采用了约瑟夫·纳尔逊1994年的分类系统,并引用了国内外鱼类分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世界鱼类62个目及分布于我国的1415个属种的分类特征及地理分布,是一部我国最新鱼类分类学著作。全书共分七章,附精美的鱼类插图200余幅,书后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鱼类名称索引及主要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7.
杜荣华 《海洋与湖沼》1987,18(1):107-107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所属的鱼类学会于1986年8月21—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第六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代表114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鱼类学会副理事长廖翔华教授主持了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信息之窗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  相似文献   

9.
动物借助种种通道,彼此间传递信息的事实,已完全被承认。鱼类生物声的著名研究者W.N.Tovolga提出:许多鱼类用声音实现种间和种内通信的见解不无道理。鱼类生物声问题是现代鱼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水下生物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二次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中国海洋鱼类》(上、中、下三卷)由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大刚和张美昭编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中国海洋鱼类》是一部系统的鱼类学基础性专著和全面的分类学工具书,具有如下特点:1)种类全,《中国海洋鱼类》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鱼类共计47目313科3200余种,收录种类数创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会于1981年11月1—7日在成都召开了学术年会。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48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成绩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82岁高龄的伍献文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也有为中国鱼类学的研究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在校的研究生和大(专)学生,这充分反映了我国鱼类学研究领域人才济济,后继有人,是大有希  相似文献   

12.
郑澄伟 《海洋科学》1984,8(1):53-54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豪塞(1929,1930)业已证明,脊椎动物脑垂体里的激素对鱼类生殖腺发育排卵具有同样效力,这一发现对人工诱导鱼类排卵技术的创立,无疑起着积极的影响。1932年后,苏联和巴西学者利用垂体诱导圈养经济鱼类排卵获得成功。这些成就引起动物生理学家和鱼类学者的普遍重视。垂体注射  相似文献   

13.
深切怀念朱元鼎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12月9日,我国著名的鱼类学家、教育家、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创始人之一——名誉理事长朱元鼎教授不幸在上海病逝。他的不朽业绩,千秋百代,为人钦仰;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1987年8月8日在舟山渔场北丁星正西北与大戢洋东交界附近由涨网在落潮时捕到一尾黄边副鳞潮捕获7小时后死亡。根据资料记载,黄边副鳞鲀分布于南海诸岛海域,属鳞鲀科副鳞纯属鱼类,在东海是首次发现。因此对于研究鱼类学、鱼类生态  相似文献   

15.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83,7(6):54-54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库欣(D.H.Cushing)博士,系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海洋生态学家。他长期以来,从事海洋鱼类资源变动、水域生产力,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先后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并著有《渔业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曾呈奎教授的邀请,美国马里兰大学著名鱼类学家顾瑞岩教授及夫人杨佩芬女士于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在青岛讲学和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中栖息着大约200多种毒鱼。许多毒鱼,可置人于死地。蚰科就是鱼类中最危险的鱼,无论寒带和热带海洋,它们都可以适应地栖息。鱼类学家根据毒鱼的毒液器官来区分毒鱼的类别,通常分为有毒鱼类、刺毒鱼类、毒腺鱼类3种。毒鱼中最著名的是毒蚰,俄罗斯人称“毒鲤”或“疙疸鱼”。人在海里和这种鱼发生冲突有90%会酿成死亡的悲剧。毒蚰栖息于东南亚、澳洲、非洲东部沿岸的  相似文献   

18.
鳚亚目鱼类是鲈形目中较大的一个亚目,现知全世界有127属,700余种(Nelson,1994)。目前还不断有新种发现,多数为海洋鱼类,世界性分布。 鳚亚目鱼类大多体型较小,对它们的研究也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一类群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其中有些种类由于在海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着许多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注意和对其进行研究(Kotrschal,1992;Springer,1993;Stepien,1993)。 印度-西太平洋是鳚亚目鱼类种类最多的海区之一,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日本学者Masuda等(1984)总结了日本沿岸鳚亚目鱼类有86属212种,菲律宾已知有36属80余种(Herre,1953)。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适合于鳚亚目鱼类栖息的生境相当广泛,种类也相当丰富。作者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标本和文献资料,经初步分析得出中国海区现有鳚亚目鱼类33属78种。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从世界各地不时传来鱼类谜一般大量死亡的报道。如美国帕姆利科海湾北卡罗林那沿岸,从1991年5月起,已经出现9次11种鱼类大批死亡的事件。长期以来,鱼类学家们不能解释这种现象。海水抽样分析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最后,北卡罗林那大学的几位生物学家在死了幼鱼的水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名今人们还不知道的藻类。这种藻类在显微镜下才看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国近海黄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了黄姑鱼(Nibea albifora)、浅色黄姑鱼(N.coibor)、日本黄姑鱼(N.japonica)和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等4种黄姑鱼类的16S rDNA和COΙ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计算其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13种石首鱼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利用16S rDNA片段可以对4种黄姑鱼类进行分子鉴定;但是基于COΙ基因片段计算的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2—0.005,尚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应用该基因片段进行这两种鱼的分子鉴定值得商榷;(2)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处于不同的系统发育阶元,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白姑鱼属鱼类聚为同一类群,支持形态学上将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划归为白姑鱼属的分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