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京成立1987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灾害学学术讨论会、灾害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城市地震对策会议等灾害学讨论会,并在这些会议的基础上,于1987年11月15—17日在京成立了一个研究灾害对策的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该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恢先指出,保证我国四化建设,除需要一个国际和平、国内安定团结的环境之外,还必须对多种自然灾害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协会常务副  相似文献   

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今天开成立会议,我热烈祝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并祝大会成功.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灾害科学和防灾科学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它将对我国灾害科学和灾害防御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灾害是人类的大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八个多月的酝酿和筹备,在省政府的关怀以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指导下,在省政府有部、委、厅、局及广大科技人员的支持下,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于一九九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防、抗、救灾战线的科研、企、事业单位,省、石家庄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其它地、市政府(行署)和有关新闻部门等八十五个单位108人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既是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隆重而热烈。会议期间,省政府顾问、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锋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省地震局副局长、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家森同志代表协会筹备组向大会作了“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筹备过程的汇报”;协会副秘书长邓禹仁同志对协会章程(草案)作了说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文学同志到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在这里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全国科协副主席高振宁同志委托我向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三年前,在尉建行同志的倡议下,成立了哈尔滨灾害防御协会,做了大量工作.两年前,于光远同志提出,叫灾害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产生很小的社会反响.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有关部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方面专家,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意义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的关怀指导下,在中央各部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支持下,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筹建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宣告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的灾害防御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我国各界人士期望已久的一件大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9月 2 4— 2 7日 ,第十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汤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熊辉银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李革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长张云峰 ,副局长吐尼亚孜·沙吾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今天终于完成了筹备工作,宣告成立了.我受“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筹委会的委托,把协会的筹备过程向大会作个简要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孙谦 《地震地质》2005,27(4):566-566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AVCEI中国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主办的全国第4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以及香港大学等50余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既有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更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北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火山作用是联系地球各层圈——地核、地幔、地壳乃至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纽带,火山学研究对探索地球奥秘、防灾减灾、保护环境、开发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是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发起主办的“中国减灾世纪行”的活动之一,也是为明年在广州举办的2006年国际火山学大会(IAVCEI2006)的预备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2篇,会议交流45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樊祺诚研究员回顾了中国火山学发展的历程,激励与会同仁为中国火山的监测与研究而努力探索。刘嘉麒院士作了精彩的“火山作用与地球各层圈的关联”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学刊》2011,(3):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刊》2010,(3):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学刊》2010,(5):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2.
《地震学刊》2011,(1):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刊》2014,(2):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4.
《地震学刊》2014,(6):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刊》2011,(4):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刊》2014,(5):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7.
《地震学刊》2013,(6):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8.
《地震学刊》2012,(3):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9.
《地震学刊》2012,(5):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刊》2014,(3):F0003-F0003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