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禹仁 《地球化学》1972,(1):112-112
在河北某地的广大贫下中农,具有悠久的掏金历史,积累了很可贵的掏砂经验。为了寻找铂矿资源,我们先后走访了曾掏砂近30年的老农张朴等同志,拜他们为师,虚心请教。他们根据多年的生产斗争实践,把这块祖祖辈辈生息的地方.喻为“铜头铁臂金镶边”。以示这里矿产资源的丰富。 张朴同志热情地讲述了他的掏金方法和找寻砂金的丰富经验。例如:他讲到掏到“金硫子”(或称“铁蛋”——钒钛磁铁矿等卵石)就有“金子”,和“金子”在一起的还有“白铅”等。依据他提供的  相似文献   
2.
前言构造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的多样性日益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构造岩性的差异、构造应力场的活动状态、强度以及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背景场的控制等综合因素。本文依据А·Л·维纳格拉多夫关于指示自然界各种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指标方面的著名论述,分析讨论了唐山地震前后地下水的系统观测资料,阐述了地震地质作用全过程中地下水化学元素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探索地震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各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及其震兆效应。初步归纳总结出唐山地震构造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元素谱系特征,对其机理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于1991年8月9日至13日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河北省1990年灾情和1992年重大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与对策会议”。我省各有关厅、局、大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协会副会长、省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刘东都主持,协会副会长、省地震局局长林思诚致开幕词。各有关厅、局及院校的教授、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对我省1990年各种灾情做出科学的、全面的统计。各学科分别对我省1992年自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氚天然示踪剂在雪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有规律的含量变化,探索唐山强震孕震区地下水形成、运动过程和冀中拗陷地下热水形成时间,进而提高鉴别地震信息能力等与地震预报研究有关的一些问题。扼要阐述了地下热水中重氧同位素O~(18)的含量变化(δO~(18)=-11.44‰——-4.48‰。)及其原因,并以此论证了它们系大气降水经历不同环境介质深循环的成因和迳流条件的差异。文内还对由同位素数据所揭示的唐山(较高的O~(18)含量)、邢台极震区(δO~(18)由震前的-8.49‰增至震后的-7.7‰——-6.95‰)孕震环境中某些深部热动力学特征及同位素震兆显示进行了初步探讨。近二十年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水的同位素分析,已成为水文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现代研究方法之一。地震工作者在研究和利用水化学组成进行地震预报尝试的同时,目前已开始注意到研究水本身组成的重要意义。天然水中除H_2O~(18)分子外,还有HDO~(16)、H_2O~(18)等较重的水分子。它们的分子量不同,故在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由于同位素效应而使各种成因天然水的D、O~(18)含量产生微小差别。研究孕震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氚既是氢的一种宇宙成因放射性同位素,也是近三十年来热核试验的产物。氚的半衰期为12.26年,蜕变时放射出β射线并变为非放射性的元素He~3。HTO水分子在天然水循环过程中不断衰变,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含水层以后,它的氚含量就会随时间呈指数下降,时间越长,水中氚含量越低。因此,水中氚含量的测定,能提供关于地下水形成时间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由河北省地震局和唐山市地震局联合主持召开的“唐山晚期强余震研讨会”于2月18日至19日在唐山市举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所、天津市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等特邀单位代表以及河北省地震局、沧州地震局、秦皇岛市地震局、唐山市地震局及其所属各县、厂地办和唐山中心台等单位领导和代表共计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21位代表相继做了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围绕唐山晚期强余震的预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就唐山地震类型及其判别,唐山地震序列衰减特征、余震活动特点以及强余震前兆时、空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多路研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是当前研究地F水的一个主要方向。地下水系统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有关因素,诸如能量转化关系、水质与水量之间的演变关系、地下水系统与地表水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地下水动力学与水化学、热力学系统之间的互相关系等,才能得出比较可信的结果。地下水系统分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揭示了地下水中多种离子在阳阳、阴阴、阳阴之间或其相应组合及其比率之间存在着彼此制约的复相关关系。在成因上有机地把各种离子之间的比率关系及其分异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判别,而地下水D函数系列变化特征是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饱水岩石超声振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1)经超声振动的岩石样品,其微结构有明显的变化;(2)超声振动不仅可以破坏吸附氡的束缚状态,还能释放封闭氡;(3)在超声振动下,氡析出量非常可观,有可能作为氡前兆信息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微观尺度,综合围内外部分有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一些震例资料,初步分析讨论了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压力等)的影响造成地下水本身及其溶液体系内部物理化学性状改变,导致水体积变化,从而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各种可能性,也即是热水水位变化的物理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0日—21日在南宁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54名地震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远忠、刘蒲雄、许绍燮、杨懋源、高龙生、韩渭宾、李学良、刘正荣等主持,会上先后有39名代表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中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是前兆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物质来源。力学加载过程中岩石析出的挥发份是这种来源之一。用50000吨压力机进行了大规模模拟试验,结果揭示了大块玄武岩和花岗岩样在受到循环增加的单轴压力直至破裂时(对玄武岩和花岗岩分别为75和180兆帕),水、氡、汞和氦有规律地析出。发现前兆性岩石破裂伴随岩石中挥发份的析出。这些组份的前兆特性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岩石中存在形式有关。力学加载时水的排出随载荷增加而逐渐增加。氦在裂隙形成的早期阶段析出。将排气资料和体积应变及声发射资料对比表明,大部分氡在雪崩型破裂作用阶段和震源形成的动力阶段析出,而汞主要在样品临破裂前的动力阶段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