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矿井层间滑动构造定量评价——以潘集一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层滑构造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常常造成煤层厚度的突然变化,甚至形成无煤区,严重影响煤炭生产。为了掌握并了解矿区层滑构造的分布规律及发育强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取煤层层滑断层密度、煤层异常指数、断层密度、断层的强度指数、构造煤的发育强度指数、岩层组合关系量化参数6个评价指标,对矿区层间滑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所得评价结果与矿区揭露结果相似。结合矿区地质条件预测深部未采区层滑构造发育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芦岭煤矿8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在对其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遴选了断层密度、断层强度、断层走向影响指数和褶皱平面变形系数4个评价指标,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芦岭煤矿8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结果图,划分了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和构造极复杂4类构造复杂程度等级。经对比,评价结果与煤矿实际揭露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评价的合理性,为备采区Ⅲ一采区8煤层的采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使矿井构造量化预测技术在更多的矿井中推广应用,探讨了评价单元自动剖分,信息提取与存储,评价指标量化等矿井构造量化预测全程自动化实现技术的主要算法。  相似文献   

4.
量化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能使矿井构造量化预测技术在更多的矿井中推广应用 ,探讨了评价单元自动剖分、信息提取与存储、评价指标量化等矿井构造量化预测全程自动化实现技术的主要算法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大同煤田塔山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的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和分区评价,本次研究充分收集研究区钻孔实测数据和井田详查和勘探阶段的区调资料,以及各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统计了研究区近百条褶皱和断裂构造产状、落差和延伸长度等参数,绘制了研究区构造纲要图.厘定了断层密度、断层强度、断层影响指数和褶皱的平面变形系数4个构造评价指标,应...  相似文献   

6.
用灰聚类方法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地质信息和生产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应用灰聚类分析法来定量评价剩余油潜力,以孤东油层七区西6-1小层为例,提取了剩余油潜力区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饮和度、储层非均质系数、沉积相、构造形态、砂体位置、射孔完善程度、注采完善程度等聚类评价指标,建立了各指标的白化函数,并采用复式加权法确定了各指标的灰聚类权,最终判别结果以概率最大的聚类系数确定,从而实现了潜力井区剩余油潜力大小的定量划分,为矿场挖潜措施的优化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守余 《地质论评》2000,46(Z1):106-110
从构造油气藏评价出发,按构造分区将HM凹陷总体划分为凹陷-向斜面、背斜-鼻状-披覆构造、地层超覆缓坡带、断裂陡坡带、隆起-凸起区等五大类.按120万比例尺1cm×1cm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各构造地质体进行变量取值,结合主要生储层沙三段的分布特征、T1-T.地震反射特征、γ能谱测量和重磁场分析,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与已知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含油气性圈闭的定量模式.以地质异常值、沙三段砂岩含量、沙三段砂岩总厚、沙三段泥岩总厚、沙三段泥砂比、T1-T,地震反射等深度、线积分异常、γ能谱测量异常值、重磁处理有关信息等1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特征向量,进行了ART和BP人工神经网络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含油气性有利度高值区与已知油气田吻合,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查的有利区17个,据含油气性有利度的大小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划分出一级有利区9个,二级有利区8个.  相似文献   

8.
矿井构造化预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矿井构造量化预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主要预测方法的改进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与量化方法,以及矿井构造量化预测全程自动化实现技术等问题,指出矿井构造量化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GIS与MSPS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地层中的断层实际存在的数目远比构造图上的多。影响断层制图的因素除断层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外,主要受地震分辩率和地震测线网格密度的控制。讨论了地震网格密度对断层检测的影响,提出了采用Horvitz-Thompson概率模型估计一个总体中断层的数目和规模,给出了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并以计算机模拟的断层总体为例介绍该方法在预测断层特征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化评价——以涡北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涡北煤矿地质构造严重影响煤矿生产问题,通过分析矿井断层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综合断层发育特征、沉积介质和经济技术3方面的因素,建立了矿井构造评价指标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等性块段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作出了定量化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所得评价结果可靠,与矿井揭露基本符合,可为矿井生产提供指导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北蔚县崔家寨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是当前矿井地质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关键技术体现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数学模型两方面。在地质分析和勘探资料处理的基础上,选取5个非连续性变形参数和5个连续性变形参数,作为地质构造复杂性评价的指标,分别采用统计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冀西北蔚县矿区崔家寨井田主采煤层的构造复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取得良好效果。对比分析表明,两种评价模型在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方面各有优劣,比较而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对年、月、旬等现今时间尺度上的断层活动变化进行有效预测。运用基于地震活动定量指数运算程序的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被应用于贝加尔裂谷系(BRS)及邻区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断层活动变化发生在以几年为周期的时间尺度上,这无法用区域应力场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沿着穿越贝加尔裂谷系的剖面编制了活动断层图以及地震活动定量指数曲线。提出的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地震活动定量指数对活动断层进行仔细的分类,从而为解决地震中期预报相关问题开辟了重要途径。这种方法还被用来研究断层现今活动的时空变化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实时尺度上断层活动具有高频发生的特征,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脆性岩石圈板内和块体内部运动产生的慢变形波的干扰导致的。利用变形波的通过速度可以对活动断层进行分组,各组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参数,同时还可以对变形波波前的方向以及某一区域内主要断层在实时间隔内(地质上的瞬间)的活动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定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金沙江中、下游横穿横断山南北构造带, 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 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 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服务于金沙江水电工程规划建设和减灾防灾的需要, 本文对金沙江流域沿江地区进行了地壳稳定性的评价与分区。文中依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地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地震以及地球物理等指标, 并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稳定、基本稳定、次稳定和不稳定。然后按照上述系统进行地壳稳定性分区。最后, 综合各项研究资料来确定各区的定量评价指标, 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区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鲁南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胶新铁路地质选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遥感图象解译和野外地质勘查结果为依据对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核对 ,结合地震、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进行构造稳定性分区。根据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若干要求和铁路通过区的具体特点 ,选取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和场地岩土类型为主要评价因素 ,从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三方面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最后根据上述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工程地质选线.  相似文献   

16.
活动构造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活动,与地震及多种地质灾害密切相关,是地震预测、减灾及城市和工程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现代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基础资料。断裂分段及其长度,滑动速率,同震位移,古地震及重复间隔,最近一次事件至今的离逝时间是活动构造的基本定量参数。立足于这些定量参数,可以进一步开展活动构造地震危险性和未来断裂错动量和构造变形量的评价,并进行现代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吕霞  李健强  龚爱华  刘畅  李丰丹 《地质通报》2015,34(7):1323-1332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网格结点体系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门户的自治,结点资源与门户资源的共享与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云GIS、大数据、北斗等技术在网格平台中的开展、应用,从网格平台基于云架构体系升级入手,阐述了基于云架构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存储与管理、快速搭建地质调查业务系统中间件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安全保障服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为网格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应用国产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技术,研发符合野外工作需求和特点的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野外调查手持终端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定位跟踪和实时通讯,保障野外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野外工作态势分析、作业路线管理和空间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特点,基于网格模式设计,建立了作业管理中心节点、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专业应用中心节点、大区中心节点、野外工作站节点及移动节点等6大类节点,除作业管理中心节点及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唯一外,其余均为多节点设计,并建立了各类节点的建设标准,利于后续推广应用。该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业务工作效率、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及提高地质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青海高寒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大通河上游的江仓煤矿四井田为例,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地质要素概括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二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级,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建立影响程度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图。基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方法将GIS技术和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研究之中,达到了定性、定量以及定位相结合,从而可为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科学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