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波理论在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综述小波理论的发展和分析小波理论的特点,以及指出结构抗震理论中存在的诸如地震动时频非平稳特性的描述等问题,提出将小波理论与随机振动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结构抗震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波理论在探地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系统已成为浅层地下探测的有效手段并在地质勘探、城市建设、水文勘测、环境工程、考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信号处理质量是雷达技术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对探地雷达技术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小波理论在探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就小波变换理论在探地雷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二进小波变换方法的地震信号分时分频去噪处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进小波变换理论,对地震记录剖面进行小波分解,在小波变换域,对各分量剖面进行分时分频相关分析,并依此进行加权处理,最后通过小波反交换算法恢复出地震记录剖面.经实验该方法对衰减地震信号的噪声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栋  胡祥云  张素芳 《地震研究》2006,29(1):103-107
对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小波分析(多分辨分析、小波包分析)方法做了简要的阐述,介绍了国内外当前小波理论在数字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波技术在未来数字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重力数据是所有地下场源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探测对象经常被淹没在区域背景场之中,因此剩余异常的分离对于重力资料研究至关重要,而近来被引入位场领域的小波算子作为了滤波器和场源分析工具,在这里我们分析研究基于小波分析与谱分析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用于提高重力异常的分辨能力,再现出由简单形状场源描述密度不均匀的几何特征.本文先介绍二维多分辨率分析小波的基本理论及其提升算法,利用对数功率谱估计平均深度方法理论,接着对理论模型数据进行多尺度异常分解,估计地质体的形状、大小和深度,最后又对实测重力数据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实际数据分析其方法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小波分析在结构爆破振动响应能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工程爆破引起的地震动信号能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小波系数与信号能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文章中理论推导所得的结论。作者认为,由于小波分析的时-频特 性,它在分析爆破振动信号能量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GHM类正交多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香朋  曹思远 《地震地质》2005,27(3):479-486
多小波是对小波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它可以同时满足正交性、对称性、短支撑等良好的特性要求。文中介绍了多小波基本理论、多小波变换具体过程及预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GHM类多小波变换的地震资料软阈值去噪方法,通过对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表明多小波变换在有效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较好地保留原信号的特征信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突变检测滤波和瞬态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简述了小波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小波变换的概念、基本特性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突变检测、滤波及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瞬态谱研究方法和结果。文后对小波变换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分辨率小波网络方法进行伪井反演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网络,对地震资料和小波多尺度分解属性资料,进行了虚井声波时差反演.讨论了利用地震信号的小波分解和网络学习、训练的理论方法.为了提高反演分辨率和精度,研究了信号分段相似小波时—频分析技术方法.在对对这些技术方法综合研究和算法的实现设计以后,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MT时间序列的小波去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说 ,MT时间序列中噪声的强度与类型是能否取得MT响应参数无偏估计的决定性因素。当MT时间序列中磁场和电场中都含有相关噪声时 ,传统的去噪方法已无能为力。结合小波分析与MT时间序列的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MT时间序列去噪方法 ,讨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噪声识别 ,分析了理论数据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实现的去噪处理 ,探讨了对实测时间序列的固定源和随机干扰的去噪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子波估计是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反褶积及反演等结果的好坏。高阶谱(双谱和三谱)地震子波估计方法是一类重要的、新兴的子波估计方法,然而基于高阶谱的地震子波估计往往因为高阶相位谱卷绕的原因,导致子波相位谱求解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了混合相位子波估计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双谱域提出了一种基于保角变换的相位谱求解方法。通过缩小傅里叶相位谱的取值范围,有效避免了双谱相位发生卷绕的情况,从而消除了原相位谱估计中双谱相位卷绕的影响。该方法与最小二乘法相位谱估计相结合,构成了基于保角变换的最小二乘地震子波相位谱估计方法,并与最小二乘地震子波振幅谱估计方法一起,应用到了地震资料混合相位子波估计中。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本文将双谱域地震子波相位谱估计中保角变换的思想推广到三谱域地震子波相位谱估计中。  相似文献   

12.
南方海相地震资料脊波非线性阈值去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波分析方法在数据处理中已得到成功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局部时频分析能力,但是小波分析对方向的表征能力有限。脊波变换具备优越的方向选择性能,能更好地处理含有线状变化特征的信号。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地震记录,尝试研究利用脊波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剖面资料信噪比,突出同相轴信息。在对南方某油田的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可以发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体现出了该方法相对常规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波变换作为一项理论在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的变焦特性及思想设计了一缩短地震波长、提高地震子滠主瓣与旁瓣幅度比的算法,并将此算法运用于胜利油田弧岛东斜坡B701井三维地震数据处理中。结果表明此算法对提高地层厚度分辨率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Wavelet estimation and well-tie procedures are important tasks in seismic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Deconvolu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proper wavelet, in general,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of the classical convolutional model, which implies a random process reflectivity and a minimum-phase wavelet. The homomorphic deconvolution, however, does not take these premises into account.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seismic wavelet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homomorphic deconvolution and the deterministic estimation of the wavelet, which uses both seismic and well log data.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approach is verified on well-to-seismic tie from a real data set from Viking Graben Field, North Sea, Norw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velet estimated through this methodology produced a higher quality well tie when compared to methods of estimation of the wavelet that consider the classical assumptions of the convolutional model.  相似文献   

15.
高阶谱混合方法地震子波估计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凭借高阶累积量对噪声的不敏感性,依据地震记录高阶谱中包含的子波相位、幅值信息,提出了基于双谱和三谱混合的子波恢复方法,并对理论合成记录进行子波估计及处理模拟试验,其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后,其分辨率明显提高,说明了高阶谱技术在资料处理方面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How to use cepstrum analysis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hydrocarbon detection is an initial question of great interest to exploration seismologists. In this paper,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is proposed as a valid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geophysical responses in specific frequency bands, in the same way as traditional spectrum decomposition methods do. The calculation of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which decomposes the original seismic volume into a series of common quefrency volumes, employs a sliding window to move over each seismic trace sample by sample. The key factor in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is the selection of the sliding‐window length as it limits the frequency ranges of the common quefrency section. Comparison of the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with traditional spectrum decomposition methods, such as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and wavelet transform, i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technologies. In hydrocarbon detection,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ies are detected using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by utiliz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ommon quefrency sections. This reduces the burden of needing dozens of seismic volumes to represent the response to different mono‐frequency sec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pectrum decomposition in conventional spectrum decomposition methods. The model tes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data acquired from the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eismic amplitude anomaly section using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for discerning the strong amplitude anomalies at a particular quefrency buried in the broadband seismic response. Wavelet‐based cepstrum decomposi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nstantaneous cepstrum properties of a reservoir and offers a new field of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近10几年来,在土木和机械领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已引起不同领域的相关学者的极大研究兴趣。小波分析是一种新的数学分析和信号处理工具,可以对非稳态信号进行详细的时频分析,是传统傅里叶分析所不能及的,已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和航空工程领域中,特别是在结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小波分析理论及其在结构损伤识别、损伤定位和损伤程度确定中的应用,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GNMF小波谱分离在地震勘探噪声压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雅男  李月  林红波  吴宁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2):4568-4575
地震勘探资料噪声压制及信噪比提高是整个地震勘探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增加及其复杂性,人们对地震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探环境的复杂化使得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被大量噪声淹没,无法清晰辨识,严重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小波去噪是地震勘探中常用且发展较成熟的一种方法,但是其涉及到的阈值函数选取问题一直令人困扰,虽然已有多种阈值函数被提出,但仍存在各自的缺陷.本文利用小波分解在时域及频域良好的信号细节体现特性,引入模式识别中的非负矩阵分解(NMF)谱分离思想,针对小波系数阈值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波域图非负矩阵分解(GNMF)消噪算法.该方法首先在小波分解基础上,利用GNMF算法实现小波分解系数谱中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谱分离,然后通过反变换重构各分离子谱对应的子信号,最后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得到的多个子信号划分为信号类及噪声类,最终得到重构信号及分离噪声.合成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消噪结果验证了新方法在提高信号与噪声分离准确性和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新方法避免了阈值选取造成的噪声压制不理想或有效成分损失问题.与小波消噪结果的对比及数值分析也说明了新方法在噪声压制及有效成分保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进小波的数字形变资料趋势异常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二进正交离散小波,通过Mallat快速算法对形变倾斜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小波分解的本质是窗口加权滑动平均的结果,能有效地对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的形变序列按不同的频段分离和重构,可以起到明显放大低频段趋势成份的作用,为有效识别形变趋势异常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线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阐述了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小波变换在探地雷达方面的应用实例.认为小波变换时频局域性好,是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有效工具之一。实例分析表明,小波方法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信号去除噪音分析处理方面具有优异性能。能有效提高探地雷达探测地下管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