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薄壁钢筋混凝土水塔的爆破拆除。论述了拆除水塔的爆破方案选择、参数设计,分析了水塔倾倒和烟囱倾倒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韩文红  顾云  刘迪  孙飞  李飞  陈顺禄 《探矿工程》2021,48(11):123-129
介绍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复杂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电梯试验塔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对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剪力墙结构电梯井特点,对非承重结构剪力墙、柱梁以及部分承重剪力墙进行预拆除,确定合理的爆破高度、切口形式和倾倒角度;采用合理半秒延期时间增加了结构物作用时间,保证了电梯试验塔按照设计失稳定向倾倒。对安全防护设计进行校核,爆破后未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影响,达到了预期的爆破拆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三门峡市渑池县化工厂70m高烟囱定向爆破拆除为例,针对在复杂条件下烟囱控制爆破拆除方案的选择,爆破切口、定向窗的设计,爆破参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可为复杂条件下烟囱控制爆破拆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对周围环境要求极严的高大建筑物、构筑物实施定向倒塌拆除是当代爆破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工程概况1989年6月,辽宁省地矿局朝阳坑探大队在朝阳市承揽了一烟囱拆除工程。该烟囱位于朝阳市郊殡仪馆院内,高35m,底径4m,外墙厚0.5m,内衬厚0.24m,砖砌结构,外墙与内衬之间有一7cm厚泥质充填夹层。烟囱底部正东偏西33°与正东偏西50°各有一0.72m(宽)×0.63m(高)与0.74m(宽)×0.8m(高)的烟道。两烟道其前者在下侧,后者在上侧。烟  相似文献   

5.
陈仲超 《探矿工程》2015,42(7):81-84
广东省郁南县华新选矿厂拟爆破拆除的楼房,除倾倒方向外其余3个方向近距离均有保护设施或试验性保留的建筑,周围环境十分复杂。设计采取了单向倾倒∠形爆破切口,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可靠的爆破网路,严密的防护结构,恰当的切口支承柱切筋技术处理等一系列爆破与安全技术措施,精细化施工管理,确保了楼房向设定的方向精确爆破倒塌,而且基本不发生后坐,将建筑物的爆破塌散范围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严格控制好爆破振动、爆破飞石、空气冲击波等有害效应,实现了楼房爆破拆除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1990年我队承担了某造纸厂的一项用控制爆破方法拆除旧厂区内的地下沟筑工程和一座45m高的砖结构烟囱任务。  相似文献   

7.
复杂环境下120m高烟囱定向爆破拆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州市第一热电厂内需要爆破拆除的一座高120 m的烟囱,其周边存在有热气管道、厂房、通信发射塔、高压线等,爆破区域范围内环境复杂、距离保护目标较近,使得塌落振动及爆破飞石控制困难等。结合烟囱结构特性及现场实际,通过提高爆破切口标高,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及参数,采取减震沟、减震土堤、堵截墙等多项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仲超 《探矿工程》2007,34(3):54-57
粤西某水泥厂拟对该厂两条生产线进行整体爆破拆除。由于环境复杂,爆破规模大,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双排水泥窑的高宽比小,采取常规底部立柱爆破切口难以使水泥窑顺利倾倒。通过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并以充分的预拆除配合,采取合理的爆破网路,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该水泥厂整体爆破拆除。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爆破危害综合控制措施,确保了爆破安全和环保作业。  相似文献   

9.
陈冲 《探矿工程》2012,39(2):80-84
阐述了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拆除大型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法。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支撑爆破时,采用预先切断振源、减少单段起爆药量的防震方法以及搭建防护棚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爆破振动、飞石、扬尘对周围的影响。实践证明,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大型基坑内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10.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段北岸塬边集中发育大型黄土滑坡,体积超过1 000×104 m3的滑坡达58处。在区域活动断裂调查、地球物理勘察、典型斜坡结构与构造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滑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北缘活动断裂以地堑式结构控制北坡塬边斜坡的地貌,主断裂面倾向南,倾角平均为68°,而次级断面结构组合控制斜坡结构,影响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结构;塬边主断裂面与多个大型黄土滑坡后缘滑壁一致,断裂最大下挫距离7.1 m,影响大型滑坡的形态及发生过程;活动断裂呈地堑式结构,局部次级断面控制塬边多级滑动面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如杨家村滑坡,局部滑坡剪出受断裂结构控制,剪出口角度可达72°,大部分剪出口未受到断裂面影响,角度平均为23°;三门组黏土岩黏粒体积分数超过35%,塑限平均值为23,是滑坡的层间剪切带;降雨诱发老滑坡复活是目前新滑坡发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老滑坡形成于0.009 Ma BP二级阶地侵蚀期,而古滑坡形成于0.13 Ma BP三级阶地侵蚀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在断裂构造发育的风化花岗岩中采用长锚杆喷锚支护坑道的抗爆试验研究。在爆炸瞬时测定了锚杆和喷层的受力状态及洞周边的质点运动规律,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爆后用声波法、钻孔电视和宏观调查确定其破坏状态,未发现有掉石和底鼓等现象。对比相邻的毛洞段和短锚杆试验段的破坏状态,表明长锚杆支护效果显著,抗爆性能优良,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2.
13.
时滞型岩爆的发生通常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而开挖扰动、爆破扰动等均会对潜在时滞型岩爆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托某隧道掘进机(TBM)引水隧洞,采用理论分析和对比分析法研究了拆机洞爆破开挖期间K54+000—K54+700段发生的5次时滞型岩爆,发现:(1)强烈岩爆和中等岩爆区位于缓倾断层附近,围岩发育短小隐节理和含充填的细密节理,轻微岩爆距断层远或位于正断层附近,除含充填的细密节理外,均至少发育1条含充填物的倾向SW的陡倾结构面;(2)TBM法开挖隧洞时滞型岩爆滞后爆破时间更长,滞后工作面距离更远,且爆破对TBM隧洞的扰动作用相对较小;(3)爆破扰动使得潜在时滞型岩爆区围岩失稳变得容易,从而加速了时滞型岩爆的进程。研究成果可为TBM隧洞时滞型岩爆的预警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董志辉  徐云龙  张玲 《探矿工程》2014,41(2):37-40,44
中江19H井是川西中江地区的一口长水平段水平井,设计井深3830 m,水平段长990 m。目的层为下沙溪庙组,是开发中江地区该层位的首口水平井,邻井参考资料少。中江地区地层裂缝发育,普遍存在井壁失稳现象,极易产生掉块,同时,该井设计二开裸眼段长,更恶化了井壁失稳,施工中产生大量掉块,掉块在井眼局部堆积形成砂桥造成该井水平段卡钻。仔细分析了该井卡钻原因,提出了优化钻井液性能、优选钻井工具、优化水平段钻具组合、加强井眼净化等相应预防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该井的后期侧钻施工。为川西中江地区下沙溪庙目的层的开发提供了宝贵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5.
穿孔爆破是露天矿开采的主要模式,爆破产生的冲击效应将导致周边岩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裂,影响台阶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利用钻孔注水试验评价爆破周边岩体等效损伤场的方法,通过向若干钻孔内注满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位,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最终获得不同位置的损伤程度及损伤深度。采用相对损伤因子定量化表征爆破对岩体的损伤程度,通过水位-时间曲线中速降段与平缓段的交界点反映岩体的损伤深度及损伤距离。通过试验发现,爆破引起的周边岩体损伤范围一般在20 m之内,引起的最大损伤深度在12 m以内;铁矿的抗爆能力高于灰岩,相同位置铁矿的相对损伤因子比灰岩的小7.5%左右,铁矿的最大损伤距离及最大损伤深度均比灰岩的小4~6 m;某些情况下注水后水位会快速降至某一特定高程,然后保持不变,表明该高程出现了贯通性导水带,可通过窥视仪等设备进行观察校核。  相似文献   

16.
徐起浩 《第四纪研究》2008,28(4):712-720
港仔地裂缝发生于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琼雷凹陷北部雷州半岛的西海岸,沿构造带展布,形成于凸起和凹陷交界地区。地裂缝局部纵贯沿海岸展布的晚全新世砂堤,切过中更新世火山岩及其风化土和全新世海成阶地。根据其展布区的构造、地形地貌和形成特征,并与近几十年雷州半岛大量发生的地裂缝比较,认为港仔地裂缝可能属构造蠕变地裂缝。该地裂缝揭示了被纵贯砂堤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于巨砾海滩和高能海浪下的古环境。砂堤上部约海拔5m砂堤岩取样14C测年为1360±60aB.P.,结合雷州半岛西海岸、西南海岸其他抬升特征,推测该地裂缝是在晚全新世该地海岸抬升或抬升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A fairy chimney is a conical rock formation, typically found in the Cappadocia region of Turkey. The geology of areas where fairy chimneys exist typically comprise a thick layer of tuff, covered by a thin layer of basalt or other volcanic rocks that are more resistant to erosion than the underlying tuff. Fairy chimneys are formed where a small cap or boulder of the original basalt remains, protecting a cone of tuff beneath it from erosion. Eventually, the tuff will be undercut to the extent that the cap falls off, and the remaining cone is then quickly eroded. In this study, the formation of fairy chimneys in the Cappadocia region was examined by investigating the surface soil erosion. A study area was selected and then scanned at five different times by a geodetic robotic total station at 40 c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ervals. The volumes of the study area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same height and erosion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volume differences indicated by the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was analyzed, and showed that erosion had increased due to climatic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from the effect of rainf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