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张家口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单颗粒锆石铅蒸发-沉积法分析张家口地区赋金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形成时代,保持封闭体系3颗锆石的^207Pb/^206Pb值表面年龄在1607-1667Ma之间,与锆石U-Pb法上交点年龄(1718±65)Ma基本一致,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是16-17亿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蛇绿岩的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离子探针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赣东北蛇绿岩套的高度分异岩浆的结晶年龄为968±23Ma。重新计算的蛇绿岩Sm-Nd等时线年龄955±44Ma,与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5个样品的εNd(T)值(T=970Ma)为+4.3-+6.7,表明蛇绿岩来源于强亏损地幔源。少数样品的Sm-Nd体系可能受到后期变质、变形或蚀变作用的影响。结合已发表的40Ar-39Ar年龄资料,可以初步确定赣东北晚元古代碰撞带发育的时限为0.97-0.80Ga。  相似文献   

3.
采用Pb-Pb等时线法测定了昆阳群中亚群落雪组白云岩、黑山组碳质板岩和上亚群大营盘组碳质板岩样品,获得了(1716±56)Ma、(1607±128)Ma和(1258±70)Ma的年龄,确定了昆阳群中亚群时代约为1600-1800Ma,属晚古元古代,上亚群大营盘组约为1200-1300Ma,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4.
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锆石U—Pb及Sm—Nd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晓华  李献华 《地球化学》1996,25(3):270-276
用单颗粒锆石U-Pb及全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法对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晶锆石年龄为977±10Ma,代表细碧岩的形成时代;锆石U-Pb及全岩Sm-Nd等时线均反映出 ̄0.6Ga的一次后期事件年龄,很可能代表一次较大规模富CO2流体的热液蚀变作用时代,即本区受细碧岩层控的滑石矿的成矿年龄;细碧岩全岩-矿物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201±40Ma,代表了印支期岩浆热事  相似文献   

5.
长城系团山子组火山岩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蓟县中-上元古界典型剖面之邻区平谷县境内,长城系团山子组连续发育两层厚度各为1m左右的富钾粗面安山岩,发育气孔构造和绳状构造。其中存在三种不同成因类型锆石,应用颗粒锆石U-Pb测定年龄技术,得到:(1)自生锆石,其U-Pb不一致上交点年龄为1683±67Ma,代表该火山岩形成年龄;(2)捕获锆石,多为原碎屑锆石,较年轻的一种捕获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823±68Ma,这限定了长城系底界年龄应新于1823Ma;(3)后生热液锆石,其U-Pb年龄为460Ma左右,反映后期热液事件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生代火成岩U—Pb法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vis  DW 《广东地质》1998,13(3):59-68
香港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22个锆石和独居石新的U-Pb年龄,揭示了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深成作用分为4期,(164.6±0.2)×10^6~(159.3±0.3)×10^6a,(146.6±0.2)×10^6~(146.2±0.2)×10^6a,(143.7±0.3)×10^6~(142.5±0.3)×10^6a,(140.9±0.2)×10^6~(140.4±0.2)×10^6a。从最早知道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锆石U-Pb及Sm-Nd等时线年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单颗粒锆石U-Pb及全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法对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进行了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晶锆石年龄为977±10Ma,代表细碧岩的形成时代;锆石U-Pb及全岩Sm-Nd等时线均反映出~0.6Ga的一次后期事件年龄,很可能代表一次较大规模富CO2流体的热液蚀变作用时代,即本区受细碧岩层控的滑石矿的成矿年龄;细碧岩全岩矿物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201±40Ma,代表了印支期岩浆热事件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小营盘金矿的两期主金矿脉-钾长石英脉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测得年龄值分别为1826±31Ma和1800±14Ma,确定为吕梁运动时期在强烈区域退变作用下的一次金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Sm-Nd、Rb-Sr、40Ar/39Ar、207Pb/206Pb年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洁  张宗清  刘敦一 《地球学报》1997,18(3):248-254
本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207Pb/206Pb、SmNd、RbSr、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东秦岭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时期和构造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岭群变质杂岩形成于早元古代,年龄为2000Ma左右,在其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作用。片麻岩SmNd等时年龄1878±256Ma(εNd(t)=+2.8±2.6)代表了SmNd同位素系统重新发生均一化作用的时间。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833±17Ma(角闪石40Ar/39Ar高温坪年龄);另一期变质作用发生于422±16Ma(片麻岩Rb  相似文献   

10.
秦岭杂岩中发育的花岗质片麻岩体是目前秦岭造山带核部所识别的最古老的花岗质深成岩体。选取6组粒径晶形好,无磁性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是(959±3.6)Ma。这一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该区晋宁期岩浆活动,构造背景及区域变形时代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接测定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B·Kober(1986—1987)所提出的热离子源发射质谱计分层蒸发、直接测定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的方法,6件锆石样品试验表明,其年龄值能与同一样品的常规锆石U-Pb法的交点年龄及其它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并能给出更多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直接蒸发单颗粒锆石测定~(207)Pb/~(206)Pb年龄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带源热离子发射质谱计上,用Kober,B.(1987)建立的方法直接蒸发锆石测定~(207)Pb/~(206)Pb表面年龄。4件已知年龄的锆石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定的年龄值与常规锆石U-Pb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一致。使用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使得装样简单、可靠,并可增加铅离子流强度。文中首次报道了湖北广水蔡家河小河岩体、黄土寨岩体中锆石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乌伦古湖2个沉积柱样的210Pb和137Cs剖面的观测,运用210Pb过剩法和137Cs时标法估算了近几十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10Pb过剩法的CRS模式测定的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18~0.071 g/(cm2·a),137Cs时标法测定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4~0060 g/(cm2·a),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类活动对本区影响相对较小,湖泊的沉积速率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乌伦古河中、下游农业的发展和调水工程的实现,人类活动逐渐成为主导湖泊演化的因素,从而影响乌伦古湖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14.
松花湖沉积物~(137)Cs和~(210)Pb分布及沉积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花湖沉积物柱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分别是37 cm处的1964年蓄积峰、27 cm处的1971年蓄积峰和23 cm处的1975年蓄积峰.利用137Cs核素1964年和1975年对应蓄积峰计算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86 cm/a和0.71 cm/a.采用210Pb计年的常量初始浓度模式(CIC)计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71 cm/a,两者估算的沉积速率吻合.松花湖1964-1975年间的沉积速率明显高于1975-2006年间的沉积速率.137Cs和210Pb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提高沉积速率估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210)Pb的衰变半周期较短(25年),因而在近年来广泛用于现代沉积物的年龄测定。但是迄今对~(210)Pb的迁移性尚有不同认识。本文试图综合评述显示~(210)Pb在低温环境中迁移性的各种证据,并阐述控制~(210)Pb迁移性的各种条件,以便作为评估用~(210)Pb测定年龄方法精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龙洞年轻石笋的~(210)Pb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10Pb测年法对来自亚洲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青藏高原边缘区、高海拔的黄龙洞两根年轻石笋进行了测年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龙洞石笋顶部的210Pb放射性活度随距离呈指数衰变,衰变的趋势逐渐减缓,表明所研究的石笋中含有过剩的210Pb,样品顶部年龄小于100a。对黄龙洞石笋过剩210Pb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出两根石笋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04mm/a和0.143mm/a,与利用230Th测年法得到的沉积速率在定年误差范围之内一致,表明黄龙洞的210Pb测年数据是可靠的,通过计算石笋的沉积速率,可以建立近百年的石笋记录。研究表明,利用210Pb测年方法可以判断石笋(或石笋顶部)是否为100a内沉积的年轻石笋,弥补230Th法测定年轻石笋年龄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石笋年代标尺,对探讨洞穴现代沉积记录和现代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洞穴石笋δ18O值所指示的气候环境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Inter-dune lake sediment cores are ideal and unavailable materials for stud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arid region.The precious dating of lake sediment cores is required for carrying out high resoluti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with these cores.The Badain Jaran inter-dune lake group embedding in the sand sea is the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债权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的2800cal 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而面向开放海湾的潮坪上部则达到约2-3cm/a。研究区近1个世纪以来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是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长江河口潮滩、分流河道和水下三角洲共获得18个柱样,进行沉积学分析和210Pb测定,并对其中6根柱样进行137Cs测定。经研究发现,长江口外在水深25~30m,122°30′N,31°00′E附近存在一个泥质沉积中心,沉积速率达2.0~6.3cm/yr。另外,在潮滩和涨潮槽也获得较高沉积速率,其中南汇和横沙岛潮滩沉积速率(1.03~1.94cm/yr)高于崇明东滩(0.51~0.76cm/yr),涨潮槽沉积速率也达0.86cm/yr。此外,在石洞口、南汇、九段沙潮滩和三角洲前缘有部分柱样未获沉积速率,推测为沉积环境不稳定或沉积速率过快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