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基岩抗压强度较高时,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往往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本文通过对徐州客运站综合楼主楼嵌岩灌注桩试桩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正确运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和桩身材料力学性质指标确定由桩身材料强度所决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忠  秦咏梅 《贵州地质》2003,20(3):180-182
按(JGJ94—94)规范计算嵌岩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k)和嵌岩深度(hR)是嵌岩桩基础两个最基本关键的参数,必须作好取样、试验,加强勘察与设计的联系,加强施工检验才能获得合理的fk、hr值。  相似文献   

3.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设计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地层中嵌岩桩的特点,讨论了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和设计应用中的问题,对嵌岩灌注桩嵌岩长径比与嵌岩桩侧摩阻力、端承力、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嵌岩深度等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向军 《岩土力学》2015,36(Z1):585-591
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高,现场试桩试验加载至极限状态代价和难度均较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较难全面反映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基于武汉绿地中心嵌岩桩试桩试验成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土-岩共同作用模型,分析了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以及上覆土层厚度等对嵌岩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基于合理的本构模型、合理地参数取值,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嵌岩桩试桩试验开展模拟分析,可以取得较为合理的拟合结果。基岩岩性、嵌岩深径比、上覆土层厚度对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基岩岩性和嵌岩深度对上覆土层段侧摩阻力的发挥影响不大。嵌岩段的承载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对穿越深厚上覆土层的嵌岩桩,上覆土层段桩侧摩阻力是嵌岩桩总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裂隙发育和不均匀风化的影响,导致中等(微)风化基岩面起伏大,软弱夹层和球状孤石普遍存在,嵌岩桩入岩界面的准确判定成为关键,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判定标准和方法。以深圳市花岗岩地区地层特点为背景,依托某高层建筑嵌岩桩工程实例,从勘察与施工角度对嵌岩桩入岩界面判断进行工程经验总结。结合低应变法与现场载荷试验,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受检桩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Ⅰ类,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值皆达到载荷试验要求最大荷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周安全 《地质与勘探》1992,28(11):57-61
对于高层建筑、要求单桩承载力大的工程,设计钻孔嵌岩桩是经济合理的。其嵌岩深度除取决于单桩承载力外,还应考虑到岩石性质、产状(倾角),以及其风化程度等因素。本文总结了在福州地区大直径钻孔嵌岩桩成孔的整个工艺过程,并在理论上作了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嵌岩灌注桩是当前较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但其理论分析、试验和测试研究远不能适应工程应用的需要.通过南京地区软岩嵌岩桩某试桩工程所作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基岩静载荷试验和桩周摩阻力及端承力试验,分析了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状.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仁乾  张忠苗 《岩土力学》2003,24(6):1053-1056
结合试验资料对嵌岩桩的嵌岩深度、端阻力以及桩侧阻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端阻比随嵌岩深度的关系、桩承载力与嵌岩比的关系以及不同岩层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软土地基中不同桩径的桩具有最佳嵌岩深度,认为不存在最大嵌岩深度。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确定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嵌岩深度,以保证其单桩承载力,是岩土工程师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现场确定嵌岩钻孔灌注桩嵌岩深度的实用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软岩地区钻孔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在桩基础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软岩地区由于地层岩性的不同,单桩承载力的实际工作性状与国家规范的规定之间不尽相同。根据实测资料对软岩地区的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探讨,综合考虑嵌岩段侧阻力与端阻力之间的相互协调对嵌岩段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钻孔压浆桩的承载特点及单桩承载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压浆桩是一种新型端承-摩擦灌注桩,其承载能力要明显高于其他钻孔灌注桩。根据与相近场地条件钻孔灌注桩的实际测桩结果所作的对比分析,钻孔压浆桩可以形成较高的侧摩阻力,在极限荷载中,侧摩阻力的构成比达65%~75%。   相似文献   

12.
姚建平  蔡德钩  朱健  王立伟 《岩土力学》2015,36(Z1):513-517
以中铁西安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该工程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中测试钻孔灌注桩压浆前、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和只考虑桩端改善承载力5种方法进行了后压浆桩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后压浆后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4%,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和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与现场实测最接近;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只考虑桩端承载力改善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其计算值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土塞效应后,根据规范公式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偏于保守。此外,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验证了当Q-S曲线为缓变型时,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推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以及采用S-lgQ法确定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值的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李连营  白牧  赵志峰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4):163-165,169
通过现场对预应力管桩底部采用高压旋喷法进行加固这一新的施工工艺试验,探讨预应力管桩桩端为水泥土情况下的受力机理及提高管桩端阻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天津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泥皮的存在会使灌注桩承载力降低,由于受施工工艺、方法以及现场条件影响,泥皮并不全部分布于整个桩壁四周,而是存在于部分区域。用折减桩土接触面参数的方法来模拟泥皮作用,对不同高度分布的泥皮进行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不同泥皮分布高度对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泥皮分布高度越高,荷载-沉降曲线越陡,拐点位置不断前移,当泥皮性状比α=0.8时,极限承载力损失约在5%~25%,当α=0.6时,极限承载力损失约在5%~50%。泥皮分布高度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与上部荷载作用下泥皮性质能够提供的极限摩阻力有关;有泥皮存在的部位,桩身轴力传递速率明显加快,泥皮分布高度越高,桩身轴力传递速率越快,且越向下部,泥皮分布高度对轴力的影响越大;泥皮分布越高,桩侧摩阻力就越容易达到极限摩阻力,导致泥皮分布越高,桩端阻力越大。  相似文献   

16.
常林越  王卫东  吴江斌 《岩土力学》2015,36(Z1):657-663
基于天津于家堡南地下车库工程扩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破坏模式和受力机制开展了分析研究。计算分析表明,扩底桩(有效桩长19 m)相比等截面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提高约50%,材料增加仅8.5%,扩底桩扩大头周边土体提供的抗力显著提高了抗拔承载力;荷载较小时抗拔力主要由等截面段侧摩阻力提供,扩头段抗拔力占桩顶加载的比值随加载近似呈线性增加;扩底桩等截面段沿桩土界面先发生剪切破坏,扩头段周边土体后发生受压破坏,抗拔承载力达到极限;扩头段位于同一土层时,不同桩长扩头段提供的极限抗拔力相差不大,桩长越长,扩头段抗拔力贡献率越低;扩头段抗拔力主要由自重、扩头段法向力竖向分力和侧摩阻力组成,其中法向力竖向分量提供了扩头段的主要抗拔力,占扩头段总抗拔力约70%。  相似文献   

17.
需要多大的压桩力才能将桩压入设计预定的标高,获得最大的单桩承载力,这是工程上最实际、最有价值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静力压桩及静载试验求取适合于工程实际情况的终止压桩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并通过钢弦式应力计在预应力管桩中的应用,论述了由测应力计频率到求取单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过程和原理。  相似文献   

18.
超长桩荷载传递性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根据超长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了超长桩的单桩荷载传递特性。结果表明,超长桩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顶以下l/3桩长及桩端以上l/6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极限值接近规范推荐值,而中间部分的桩侧摩阻力远远大于规范值,表现出强化效应,桩端注浆桩的侧摩阻力强化效应更加明显。根据其荷载传递特性,提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实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