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生态补偿的基本语义进行解析,提出了一种以损失性境遇与补偿关系域为基本元素的分析模式。强调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物质与价值层面并举,且以前者为指归。生态补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深层机理与准则还有待深入研究,才能指导生态补偿在经济、法律等其他层面的正确认识与实践。指出生态效益价值计量与生态补偿没有实质性的联系;“生态效益补偿”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观念或概念。补偿标准基本的考量在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一面,不在效益一面;既实现生产者剩余又实现消费者剩余,是合珲补偿的基本前撂。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核心问题,其确定以劳动价值论、地租理论为基础,考虑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等理论,并结合林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确定补偿标准首先考虑生态公益林经营成本补偿,其次考虑收益损失补偿,最后考虑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补偿.以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为基础构成最低补偿标准为315~450元/hm2;基本补偿标准615~750元/hm2;全额补偿标准为1 215~1 350元/hm2;最高补偿标准为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补偿.国家应像补助粮食生产一样,足额补偿生态效能的生产,这对解决山区农民致富及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域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为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系数下赣江流域2013年的生态价值当量为730.16万,生态经济价值为46.85亿元,各县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差异均较大且二者表现高度一致。从生态价值当量看,最小值为赣州市区的2.87万,最大值为宁都县的31.36万;从生态经济价值来看,最大为宁都县的2.04亿元,最小为赣州市区的0.18亿元。空间上看,赣江流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上游明显优于中下游,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梅江流域的宁都县、兴国县等县域,低值中心分布在除宜春市区外流域内的各个地级市区,其中林地生态系统的贡献最大,比重达58.98%。利用2004—2013年赣州市的GDP数据和环保投入与南昌市的GDP数据,结合博弈论分析得到上下游的补偿额度在91.53亿~113.18亿元之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不同学者提出的生态补偿概念,认为生态补偿在我国更具有"制度安排"的内涵,具有综合性的概念更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大型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和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我国当前生态补偿研究的五大热点领域。通过对研究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的梳理,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在研究方面,认为应继续与实践结合,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和机制的运作。在实践方面,可考虑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立日常运作机构,加快确立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生态补偿标准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标准在流域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效益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耕(牧)还林(草)等领域的补偿依据;对国内学者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与结果进行了归类;探讨现阶段补偿标准过低的主要原因:生态补偿模式单一、补偿资金不足,对补偿依据认识不全面、计算不完整,忽视补偿的空间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有待突破等;指出今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熊鹰  王克林 《湿地科学》2003,1(2):86-91
生态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和如何补偿.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以及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洞庭湖是我国较大的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环湖地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退田还湖、移民安置的人口压力大.本文以洞庭湖区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案例,对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补偿的作用、补偿的利益相关方、补偿的额度及补偿途径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谭蕾  杨桂山  苏伟忠 《地理科学》2022,42(7):1218-1228
在辨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剖析国内外流域典型市场化生态补偿类型与模式,从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制度设计、效益评估等4个方面分析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对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研究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客体定量表征、生态系统服务全链条价值估算、多目标协同的制度设计以及生态补偿绩效综合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从而为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与生态补偿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研究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 有效地增强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祉关系的认识。但其中一些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较多, 对生态补偿等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作用有限。因此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 为客观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综合考虑了各框架的优点, 总结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 并强调了评估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尺度及利益相关者问题。该理论框架要求以人类的支付意愿(Wish To Pay, WTP)为基本原则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估价, 并将各项服务的具体价值分配到不同尺度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增强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为生态补偿标准及对象的确定提供指导性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补偿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学术期刊收录的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结果表明:国内有关生态补偿的研究在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并于2009年迎来第一个研究热潮;国内学者多从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监管与补偿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对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和探讨,特别是有关生态补偿标准的文章相对较多。同时,生态补偿研究还常常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联系。未来,研究者应着重关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重视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机制,以及加强生态补偿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以推动生态补偿理论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尕海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资源类型与湿地恢复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尕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改变传统饲养观念、生态补水、环尕海湖绿化带等保护和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