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聊古-1井氮氦比区间概率信息量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排除聊古1井氮氦比观测值中的干扰影响,然后计算了其观测值区间概率的信息量.分析了信息量与1981年宁晋MS5.8地震和1983年菏泽MS5.9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氮氦比信息量都明显地出现升高异常,地震后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聊古-1井位于聊城-兰考断裂带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并氮氦比(N2/He)每天进行观测,其主要干扰因素为降雨和井水流量。其中降雨对氮氦比观测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此,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Weiner滤波方法来处理降雨、井水流量、井水压力和大气压力对氮氦比的影响。为了适用于处理氮氦比,我们对Weiner滤波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对聊古-1井氮氦比用改进后的Weiner滤波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氮氦比变化与震中距小于160km,震级大于Ms5.0级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计算聊古-1并氮氦比观测值区间概率的两种方法。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排除氮氟比观测值中的干扰因素。并分析了它与1981年宁晋Ms5.8级地震和1983年菏泽Ms5.9级地震之间的关系。在这两震前2个月,其两种区间概率都明显地出现异常,而且都在曲线的极值处发震,震后又恢复到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张昭栋 《内陆地震》1998,12(2):105-109
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出发,以聊古-1井氮氦比观测为例,利用信息量方法研究了通过动态灰箱法排除干扰影响的聊古-1井的氮氦比,并分析了氮氦比信息量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在以聊古-1井为中心为15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张昭栋  高玉斌 《地震研究》1993,16(3):260-266
聊古-1井位于聊城——兰考断裂带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氮氦比每日进行观测,其主要干扰因素为降雨和井水流量。其中降雨对氮氢比观测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此,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的方法,来处理降雨对氮氦比的影响。为了消除井水流量变化对氮氦比的影响,同时采用了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氮氦比观测值进行综合处理。在以上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1981年宁晋地震和1983年菏泽地震前,氮氦比的变化特征。两次地震前的2个月左右,氮氦比值都出现了明显地高值异常,且均在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发震。所以这一规律可做为该井氮氦比地震短期前兆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6.
聊古—井水深气体的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杰 《地震研究》1996,19(4):357-362
本对聊古-井水溶气体在1983年荷泽5.9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和1992年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地震场,源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聊古-井水溶气体的某些组分(如汞,氦气,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氮氦比有利于突出地震异常信息,是提取震前短临异常简单可行的方法,聊古-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信息具有场兆和源兆的双重特征,来自源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良  相似文献   

7.
用Weiner滤波方法处理聊古—1井氮氦比观测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聊古-1井位于聊城-兰考断裂带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氮氦比(N2/He)每天进行观测,其主要干扰因素为降雨和井水流量。其中降雨对氮氦比观测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此,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Weiner滤波方法来处理降雨、井水流量、井水压力和大气压力对氮氦比的影响。为了适用于处理氮氦比,我们对Weiner滤波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对聊古-1井氮氦比用改进后的Wei  相似文献   

8.
氦的年动态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处理了聊古一井1981年至1998年氦的观测资料,发现在较近的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氦的年动态有明显的异常变化,作者分析后认为,可以把该井氦的年动态异常作为附近5级以上地震预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聊古─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聊古一井水溶气体在1983年菏泽5.9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和1992年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地震场、源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聊古一井水溶气体的某些组分(如汞、氦气、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氮氦比有利于突出地震异常信息,是提取震前短临异常简单可行的方法;聊古一井水溶气体的震前异常信息具有场兆和源兆的双重特征,来自源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来自场的地震异常信息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氮氦比对地震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同磊  张昭栋 《地震》1993,(3):7-10,31
聊古_1井位于聊考断裂带的北段。自1981年以来对该井水中的氮气和氦气每日进行定量观测。通过对聊古_1井的氮氦比在1981年11月9日宁晋M_s5.8级地震(Δ=150km)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M_s5.9级地震(Δ=140km)震前变化的分析,发现N_2/He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的时间均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且均在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发震。由此N_2/He在震前的变化可能作为一项短期前兆异常预报指标。 然而,从该井的氮气和氦气的单独观测曲线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曲线看不出明显的异常。采用氮气和氦气两者的比值后,则可以看出异常,这是由于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气压及取样化验等。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聊古一井气氡观测情况及其资料情况,分析了两次地震前该井气氡资料的异常.通过震例分析可以看出,气氡的异常属于短临异常,并且气氡测项对于发生在该区域内的4级以上地震有映震能力.在日常观测中,当出现异常时应注意首先排除诸如气温、气压及井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算聊古1井1981年1月至2007年10月氮气、氦气含量的比值(以下均写做N2/He),对N2/He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异常信息,发现N2/He的异常变化与区域(指距本井300km以内)中强地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分析了N2/He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发生中强地震的N2/He异常指标,探讨了其映震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朱令人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90,4(4):310-318
从信息论原理和分形几何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信息、信息熵和分维的变化特征表明,地震前1—2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信息熵、缺信量和容量维、信息维出现明显的低值变化过程,反映了地震前兆的减熵、降维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震前,一定区域内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喜玲 《地震》1994,(4):37-43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速比变化的时间进程和波速比异常的平面图象,得出:1.单台波速比的异常幅度一般在0.04-0.11之间;2.异常时间与震级大小有关;3.中强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异常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聊古一井氦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了聊古一井1981 ~1984 年氦的观测资料,发现在两次较近的地震(1981 年宁晋MS5 .8 和1983 年菏泽MS5 .9) 前,氦都有明显的形态相似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震酝育准备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如条带、空区,成丛、成串等。这些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地震(微破裂)活动随机性的降低、有序度的增加。本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定量地研究大震前小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以1983年2月和1985年8月乌恰6.8和7.4级地震为例,表明震前地震信息熵确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t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到地震活动性综合分析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该参量由多项地震活动性预测因子构成,其中包括:地震频次、缺震、地震熵、b值和调制比,该参数描述了某时段内,多种地震活动性参量对正常状态的偏离。当Rt=1时,地震活动状态是稳定的,反之,当Rt<1时,则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态。文中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地震以及矿山地震的Rt值在强事件前后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在强震或较大矿震前Rt值明显偏离1。同时,对R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