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应用GE公司Signa Horizon磁共振成像系统及血氧合水平(BOLD)法,对16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T1加权像应用自旋回波(SE,spinecho)序列,T2^应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echo plana imaging)序列。实验采取对照-任务-对照-任务或任务-对照-任务-对照范式,应用Sun Spar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联合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血管复流水平及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0例STEMI患者(实验组)和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健康人(对照组)。实验组行冠脉CTA检查和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CTA评估血管复流水平,T1 mapping定量测量心肌危险区体积与可挽救心肌指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肌不同节段水平T1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脉CTA显示实验组LAD,LCX,RCA责任血管全部复流(100%);T1 mapping测得STEMI患者心肌危险区30.2±8.8(% LV),心肌核心梗死4.7±1.7(% LV),其可挽救指数为67±16%。实验组危险心肌节段T1值(1 395±108 ms)>远端心肌节段T1值(1062±93 ms)>正常对照组心肌节段T1值(967±78 ms)(P<0.05)。但实验组三支责任血管所支配心肌节段平均T1值无显著性差异(P=0.79)。结论:冠脉CTA技术与磁共振T1 mapping序列可全面、定量评估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可挽救程度,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WI 3D-SPACE联合EPI DW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于我院行直肠磁共振(MR)扫描的直肠癌患者36例纳入本组研究,扫描三方位高分辨T2WI序列、T2WI 3D-SPACE序列、EPI DWI序列。分别计算高分辨T2WI序列联合EPI DWI序列(A组)、T2WI 3D-SPACE序列联合EPI DWI序列(B组)对直肠癌T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组序列总的T分期准确性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组序列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B组序列T1、T2期准确性稍高于A组序列,两组序列总的T分期准确性分别为68.75%和7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 3D-SPACE序列联合EPI DWI序列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与高分辨T2WI序列联合EPI DWI序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可作为直肠癌MRI常规术前评估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脑黑质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早期原发性PD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DT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原发性早期PD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13例。测量两组间脑黑质的FA值、ADC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结果:两组间双侧黑质的FA值比较,PD组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黑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黑质致密带大小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质的FA值及黑质致密带大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与SWI具有协同作用,可为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磁共振二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2D-T2WI TSE)与三维T2加权自旋回波成像序列(3D-T2WI TSE,VISTA)两种成像方法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MR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经病理确诊的33例直肠癌患者的2D-MRI序列及3D VISTA扫描序列图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分析2D序列及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并检验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3例病例,医师1与医师2其常规2D和3D VISTA检查序列T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0%和85%(P=0.274)及73%和82%(P=0.454),Kappa分别为0.576和0.790及0.618和0.746,3D VISTA序列评估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2D序列;其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8%和70%(P=0.182)及58%和67%(P=0.218),Kappa分别为0.252和0.407及0.267和0.376,N分期2D及3D VISTA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结论:2D与3D VISTA序列对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但是3D VISTA较2D序列在鉴别T2与早期T3及N分期方面有一定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验组)和7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大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患者各段血管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对照组患者硬斑数量明显高于软斑和混合斑;实验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7.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左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共35例,其次分别为右颈内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别为31例、19例和14例。结论:64排螺旋CT不但能判定动脉内斑块数量和性质,而且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癌患者53例。MRI序列包括常规TSE-T1WI、-T2WI、弥散成像(DWI)及反转恢复频率饱和成像(SPIR)序列。全部患者均行多方位增强扫描,而且保证有一个方位必须垂直肿块所在平面的肠管长轴,将增强扫描前后同方位图像进行减影处理,由两名高年资专家读片,并作术前TN分期。病理参考标准以Dukes分期为标准,并用Kappa方法检验MRI减影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9.0。结果:53例直肠癌患者中,MRI减影技术结合DWI对直肠癌检出率为100%,正确T分期49例,过低分期1例,过高分期3例,准确率为92.5%(49/5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按照MRI术前提示,手术切除淋巴结283枚,53例患者术后病检伴有淋巴结转移者36例,转移性淋巴结184枚,DWI结合常规序列术前评价淋巴结转移可靠性大。结论:MRI减影技术结合DWI方便、快捷,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前TN分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3.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的3.0 T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将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宫颈癌表现为宫颈部实性肿物T1WI低信号14例(14/18)、T2WI高信号10例(10/18),15例(15/18)肿瘤病灶比正常宫颈肌层强化时间早(4±2.1)s,13例(13/18)肿瘤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型,术前评估分期准确率约为88.3%。结论: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际医用磁共振协会及其主办的国际会议情况,即InternationalSocietyforResonanceinMedicine-ISMRM。该协会代表了世界上医用磁共振成像方面的最高水平,从第4次年会开始,会议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本文作者参加了1997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和199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年会。会议主要讨论的题目包括功能磁共成像(fMRI),结构磁共振成像(aMRI)波谱成像(MRI/S)和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协会方面关于诊断方法,显像增强剂技术,磁共振成像设备及其部件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进步等课题。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显然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和对疾病诊疗的需要,尤其对脑功能研究、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但是磁共振成像目前在心脏、肺脏以至软骨方面的诊断已经有很大进步,在设备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进步同样也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双源CT冠脉成像资料,根据体重指数(BMI〈18.5,18.5≤BMI≤24,BMI〉24)将受试者分三组,每组分别为28例,50例及56例。每组各随机抽取一半受试者为实验组,根据体重指数手动调节管电流,同时使用ACTM技术(勾选Care Dose 4D)进行扫描;另一半为对照组,仅根据体重指数手动调节管电流。计算所有患者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对冠脉节段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无显著差异。三组中CTDIvol、DLP、E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均下降约50%(详细数据见表1);体重指数偏大组SD值实验组略大于对照组。结论:在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ATCM能明显降低患者检查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磁共振SWI对脑静脉血管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只健康绵羊,然后对羊脑部静脉血管进行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对磁共振成像所得T1WI、T2WI及SWI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所得T1WI、T2WI及SWI图像,将额部脑浅静脉在MRI图像上的表现分为4级(Ⅰ-未显示,Ⅱ-显示模糊,Ⅲ-显示较清楚,Ⅳ-显示清楚),在20支脑静脉血管中,SWI显示Ⅲ级共2支血管,Ⅳ级共18支血管,无I级和Ⅱ级血管显示。结论:超高场强磁共振SWI序列对检测脑静脉血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检查及其各种强化参数对肺内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期间行MR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55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包括常规MRI、DCE-MR。DCE-MR检查的主要测量参数包括,SIep、SImax...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临床及0.35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膝外侧疼痛,以跑步等运动时为著。MRI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以髂胫束肿胀、信号增高,髂胫束内侧和(或)外侧肿胀积液为主要表现(本组4例);慢性期以髂胫束增厚、伴髂胫束内外侧积液为主要表现(本组8例)。MRI显示以冠状位为佳。结论:认识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临床及低场MRI表现特征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和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均在6h以内;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2例,平均年龄54岁,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磁共振检查采用GESigna1.5THDMR系统,头颅8通道线圈。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每个病例均加扫SWI序列。结果:25例脑出血病例中20例在T2WI上病灶周边可见到低信号环,显示率为80%。T1WI、T2FLAIR及DWI序列无特征表现提示出血。在SWI上均可见到低信号,显示率为100%,且显示的范围更大、更明显;22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中2例在T1WI内可见到轻微高信号,显示率约为9%。T2WI、T2FLAIR及D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没有特征性表现。SWI序列显示22例梗死区内均可见点片状不均匀低信号,显示率达到100%。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对诊断早期脑卒中的类型和及早检测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有更大帮助,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常规MRI对胆囊增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9例胆囊增大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行MRCP和常规轴面T1WI与T2WI联合检查,将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评价术前MRCP和MRI对胆囊增大病因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本组增大胆囊的长径范围为8.01~18.13cm(平均11.93cm±3.20),横径范围为4.12~7.05cm(平均4.59cm±0.91);②29例胆囊增大的病因诊断如下:与胆道结石相关的良性病变17例(胆总管结石7例、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例、胆囊腺肌瘤病和Mirizzi综合征各3例),低张力胆囊1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15/18),特异度为72.22%(13/18);由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胆囊增大11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总管癌5例及壶腹周围癌4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1.81%(9/11)。结论:胆囊增大可由良、恶性胆囊疾病与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引起,MRCP和常规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磁共振成像特征,和激素应用剂量,时间长短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8例患者有短期大量激素应用史患者行双髋关节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图像特征,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股骨头坏死与激素的关系。结果108例平片检查均为阴性,磁共振成像出现异常征象者35例,激素总量,日最大剂量及应用时间与股骨头坏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早期诊断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上单线征和双线征具有特异性;激素可以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CT及MR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CT平扫示鞍区偏右侧呈稍低密度影,增强欠均匀强化,并累及邻近颅骨;MRI示T1WI呈低信号,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略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病灶较明显强化,边缘较光整,邻近蝶鞍后床突可见骨质破坏。结论:鞍区原发性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罕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平扫、CT血流灌注成像(CTP)、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比较影像学价值,找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合理影像检查路径。方法: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CT、CTA、CTP、DWI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CT平扫显示责任病灶,27例CTA显示责任血管。DWI与CTP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3.3%,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7%,92.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平扫是常规筛选检查,CTP和DWI是发现脑组织缺血改变的敏感方法,CTA适用于确定责任血管。CTP和DWI、CTA检查可根据病人经济条件及临床表现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19年于本院就诊并经手术证实的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MR功能成像中病灶组织的扩散特征及ADC的范围,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ER-2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在DWI图像b=0序列上呈等信号,而在b=800序列上呈高信号;所有病例病灶组织ADC的范围约为(0.78±0.18)×10-3/mm2;HER-2阳性表达的患者ADC范围约为(0.88±0.27)×10-3/mm2;HER-2阴性表达的患者ADC范围约为(0.77±0.19)×10-3/mm2。结论:HER-2阳性表达的患者ADC值较阴性表达者的ADC高,在ADC为(0.88±0.27)×10-3/mm2范围内HER-2阳性表达率较高,由此可见MR功能成像中ADC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