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太阳总辐射测量对于校准卫星观测数据、验证辐射传输模式以及研究气候变化、定量评估太阳能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部分总日射表采用热电堆原理制成,环境热噪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总日射表的测量精度,造成"热偏移"误差。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地面观测辐射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有关总日射表热偏移物理机制及其订正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①总日射表热偏移的提出;②总日射表热偏移特征及其物理机制;③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评述,从而为我国的国产总辐射表热偏移物理机制及其订正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狄勉祖 《气象》1976,2(3):24-25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主要源泉。太阳辐射不仅制约着动植物的活动和生命,也是产生极其复杂的天气现象和引起气候变迁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的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太阳能的利用以及气象科学的发展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气象台站所进行的日射观测是研究太阳辐射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从以下几方面概略介绍日射观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允华  鲍士柱  单福芝 《气象》1978,4(2):32-33
目前,在我国的气象台站和科研工作中,广泛地使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来测量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它还作为一种基础仪器用来标定天空辐射表和辐射平衡表。可是,相对日射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测量辐射通量的绝对值,需要借助于绝对仪器来标定其仪器常数(即所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值和相对日射表电表指针的偏转值之比),然后才能使用。所以,相对日射表仪器常数值的正确标定是保证各种辐射测量精度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日射观测记录是分析、计算太阳辐射的基本资料.目前我区日射观测站只有10个,日射观测记录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资料本身的代表性和正确性,而且给气候分析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多年日射观测和日射报表审核的经验出发,用下垫面反射率和月总辐射量这二个气候因子的变化,对日射观测记录进行分析,检验记录的正确性,以便为及早发现仪器故障和观测、计算错误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准确无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各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各方面所重视,在农业生产、能源开发等领域对能源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而日射观测正是当前获取太阳能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手段,并且已有很多台站设有这一观测项目。为此,根据我组情况。并参照《日射观测规范》,特编写了无辐射平衡观测的日射计算程序(工作原理见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PSP总日射表在我国一直作为标准总日射表和质量优良的辐射仪器在使用,2006年以前还曾作为国家散射标准,在太阳辐射量值传递中测量标准散射辐射,通过成分和法计算标准总日射辐照度。总日射表的校准在晴天条件下进行,此时天空无云,由于热偏移为负值,导致对短波灵敏度系数被低估。2011年10月14日—11月15日在北京密云上甸子大气本底站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通过对不同总日射表热偏移订正方法的试验与研究,进行了5种热偏移订正方法的比较。通过订正,在用于室外成分和法校准时,PSP表的灵敏度系数的准确度可提高1%,进而提高总辐射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到达水平面上的总日射量(短波总辐射量)可利用总日射计测定。然而,由于观测点的数量受到限制,对于各种各样倾斜面上的日射量测量,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为此,过去就想研究复杂倾斜面上的直射、散射成分,  相似文献   

8.
日射的利用     
13、倾斜面的日射不言而喻,由于倾斜的方向、角度明显不一样,倾斜面获得的日射量随着季节而不同。铃木在福罔县箱崎市按照大气透明的情形,计算了在冬至、春秋分及夏至时各个方位一天中的日射量。当是45度及90度的倾斜角时,斜面上获得的日射量如图20。从原点“0”引出的放射线长度就表示的是该方向的日射量。  相似文献   

9.
日射     
一、日射日射对作物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为日射的强弱、照射时间的长短还和地温、水温及气温有密切关系,所以关于日射及其利用的研究,是农业上极其重要的问题。太阳被看作是表面绝对温度约六千度的黑体。从绝对温度为六千度的黑体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全面的辐射表性能指标检测体系,对辐射仪器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依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ISO 9060的相关规定,在总日射表检定规程的基础上,试验和研究总日射表的零偏移、分辨率、方向响应、非线性误差等性能指标.光电型总日射表与光热型总日射表相比有明显的光谱选择性,在光谱范围、响应时间、测量原理、结构材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二者的测量方法也存在差异.在非线性测试中,双光源叠加法被用以取代传统的太阳模拟器法.研究表明,选择总日射表的方向响应误差来指定仪表在各方向上的性能以及规范总日射表的分类,比用余弦响应误差和方位响应误差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总日射表的热稳定时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各种型号的总日射表的研究,发现被测总日射表的预热时间不同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这被称之为总日射表的热稳定时间。并建议凡用总日射表测量时,应等待5分钟,更精确的测量工作甚至应延长到10—20分钟。  相似文献   

12.
潘根娣 《气象》1983,9(5):13-16
倾斜面上的总辐射是农业、建筑业、太阳能利用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数据之一。但日射观测通常都是水平面上的,倾斜面上的日射观测不易大量进行,我国也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资料,因此需利用水平面上的相应资料来计算各倾斜面上的辐射值。本文介绍刘氏(Liu)和乔丹(Jordan)计算面向赤道倾斜面上的月平均日总辐射及克莱因(Klein)将刘氏和乔丹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一、技术要求及其结构原理总日射计的检定方法有遮蔽法线面法和遮蔽法.而本检定装置是模拟直接日射计的方法进行对比检定的.即仿照直接日射计进光筒的样子做一个与总日射计感应部成比例的平行光管,罩在总日射计的感应部上,这样就把总日射计变成了直接日射计,便能和标准直接日射计进行对比观测(参风表1).为此对平行光管有如下要求: (1)平行光管的开口角、倾斜角必须和  相似文献   

14.
王炳忠 《气象》1981,7(5):33-34
任何计量都需要有标准,而且标准本身必须准确。因此,太阳辐身测量的标准随着探测设备的逐步精良而几经改进。从1956年国际日射强度表标尺(以IPS-1956表示)过渡到世界辐射测量基准(以WRR表示),就是一个重要的变动。 1905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召开的国际气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水平面上日射强度在小气候学研究中和在与工农业生产有关问题的解决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计算实际条件下平均日射强度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是相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狄勉祖 《气象》1978,4(7):36-37
热电式辐射仪器通过电表所显示出来的数值,不仅与辐射强度本身有关,而且也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这会给观测结果带来一系统性误差,其量值在“热电式相对日射表温度效应的测量”(以下简称“测量”,见本刊1978年第2期)一文中已经给出,这确实  相似文献   

17.
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丽佳  林巧美 《气象科技》2008,36(4):491-494
利用1971~2000年广东省汕头站日射观测资料,计算了粤东地区太阳总辐射,从太阳总辐射、气温、天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粤东地区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指出粤东地区具有太阳总辐射量大、气候环境温度高,天空状况良好等自然气候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热状况优越,太阳能利用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徐金宝 《气象》1982,8(10):27-28
相对日射仪的换算系数必须由标准日射仪检定而得出,并需定期重复进行。标准日射仪分相对和绝对两种。相对标准为同类型的日射仪与绝对日射仪相比较,求得其换算系数,随后将它作为相对标准仪器,备作检定同类型日射仪之用;绝对标准日射仪有埃斯川姆补偿式、水注式、空腔式,这些仪器均列为国际绝对标准,它们作为绝对日射仪相互比较或检定相对  相似文献   

19.
1.前言近年来,由于地面热平衡的能量问题,对正确了解地面日射量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要求提高了,并已在包括实验观测等许多方面实施日射量的观测。自设计埃斯屈朗补偿日射计(直接日射计)以来,已有90年历史,其精度为1%。然而,若用作水平面总日射观测,则不可避免产生5%左右的误差,有时误差超过20%。这是1974年和1975年的气团变性观测(AMTEX)的情况。从分析研究九州地方常规观测的日射量资料发现,在日本日射量最多的地方宫崎,晴天中午的水平面总日射量超过大气顶的值(这些例子将在后面给出)。因此,在当时的热量收支分析中,还不能完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今后,将在多方面积累水平面总日射量资料,所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大气浑浊度的测量和尘埃输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日射表和玻璃滤光片,于1974—76年的4—7月份在呼伦贝尔草原进行了大气浑浊度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研究了半干旱草原尘埃输送的特性。通过不同测点的对比,分析了草原开垦对尘埃输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