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振潮 《气象》1980,6(3):33-34
浙北平原是我省重要的产粮区,实行麦、稻、稻三熟制。麦类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1954—1977年24年中,重病5年,中病12年,轻病7年,中、重病年占70%以上,严重影响春粮的稳产高产。麦类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受各种因子的影响,气象因子尤其重要,有人称此为“气象型病害”。气象因子一方面影响病菌的转移、繁殖和越冬,即影响菌量,另一方面影响大小麦抽穗至灌浆初期病菌的侵染。我们分析了秋、冬气象条件与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关系,以农谚为线索,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制作麦类赤霉病预报,效果较好。 秋、冬气象条件与麦类赤霉病流行 我省广为流传的农谚:“烂田种麦,有草无麦”,“烂冬油菜,燥冬麦”。所谓“烂田”、“烂冬”分别指秋季和冬季雨水过多。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素与麦类赤霉病群体流行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汉琳 《气象学报》1987,45(3):338-345
本文以日常栽培管理情况下,常年种植的一般大小麦品种为对象,着重讨论1960—1980年气象因素与长江中下游麦类赤霉病群体流行波动之间的关系。 统计发现:在一般年份,大、小麦赤霉病病情间具有同步级的相关性,且小麦赤霉病病情比大麦略有偏重的特点,这种病情关系对赤霉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分析发现:麦类花期暖雨湿天的变化对麦类赤霉病群体波动起着主导作用;由于长江中下游各地间四月份的气候具有同一性变化,因而导致赤霉病群体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大型天气系统支配的结果。因此,只要掌握花期气候(或大型天气系统)变化规律,即可作出麦类赤霉病的预报,为防病或避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宜的风力、雨日及雨量、温度是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传播和萌发的必需条件。受气候条件影响,平舆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在4月下旬~5月上旬。据此,根据4月中旬~5月上旬中长期降水及温、湿度预报,作出小麦赤霉病是否发生及发生程度的预报,根据发病预报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4):23-23
赤霉病是三麦生长后期流行的主要病害,严重流行年份不但影响三麦产量,并且病麦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近年来我们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风力、雨日及雨量、温度是小麦赤霉病分生孢子传播和萌发的必需条件.受气候条件影响,平舆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在4月下旬~5月上旬.据此,根据4月中旬~5月上旬中长期降水及温、湿度预报,作出小麦赤霉病是否发生及发生程度的预报,根据发病预报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麦类赤霉病的流行受菌源和花期天气条件的制约。为越过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的因素,我们直接运用气象要素进行赤霉病预报。从仙居县农科所1967~1978年小麦产量分析,间接得到这些年赤霉病发病轻重程度资料。以四月上、中旬代表小麦开花期,探讨本站气象要素与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危害程度的关系(见表一)。由表一可见开花期(四月上、中旬)总雨量≥100.0毫米的,都是重发年,60.0~  相似文献   

7.
张汉琳 《气象》1982,8(2):25-25
赤霉病系由真菌侵害麦类作物的一种主要病害,俗称“红头麦”。它是全国大小麦增产的大敌。及早做出赤霉病的趋势预报,对防治病害,促进增产作用很大。近几年来,我们用气象资料和赤霉病病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嘉兴地区赤霉病病情资料不全,且嘉兴与苏州地区赤霉病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故本文借用苏州地区赤霉病病情资料),在此基础上制作大小麦赤霉病趋势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赤霉病定性趋势预报 经分析发现,赤霉病发病程度与上一年9月的平均气温及冬季(12—2月)的降水量有较好的关系,于是得出以下经验公式: J_1=T KR式中T为上一年9月平均气温,K为经验系数=-O.0437,R为冬季降水量。 通过计算得出以下指标:(1)若T≥24℃时,则为轻病年;(2)若J_1<15.35,则为重病年;(3)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苹  居为民 《气象》1998,24(6):55-57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主要由天气条件决定,而500hPa大气环流因子是较好地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物理量。利用最优化相关分析方法,分区挑选了与小麦赤霉病显著、稳定相关的500hPa大气环流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长期预报环流模型。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属真菌病害,对小麦危害是严重的,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50%、80%,减产30%或以上,是江汉平原31°N以南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障碍。通过收集荆州地区1959~1993年小麦赤霉病发病资料,对菌源期、小麦抽麦前后的感病期及灌浆充实过程的蔓延期温湿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气候条件的好坏,与发病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气象因子正确预报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运用历年有关气象因子的普查,选定二个相关性较高的因子,应用模糊数学的贴近度进行合成运算,从而作出预报因子的综合信息,并对1973~1989年进行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判别,拟合率较高。运用此方法对1989—1991年进行试报,预报值与实测相符,使全县三年防治累计面积达35.3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989年6000吨,1990年530吨,1991年3500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就预测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吴震 《气象》1984,10(3):11-11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实践与理论研究均证明小麦各生育期的感病率以盛花期为最高。长江下游的小麦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相继进入盛花期。我们曾统计过4月上、中旬稻桩带菌率与病穗率的相关系数,发现菌源多寡和赤霉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并不密切。病菌的孢子要在有水滴存在的时候才能发芽入侵,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赤霉病发展蔓延越快。因此,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天气条件是长江下游小麦赤霉病发病与流行的关键因子。 由于一般病症的始病期在开花后5—6天,盛发期在开花后10天左右,因此及早报出小麦花期的天气,为适时防治提供可靠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用JMH FEAS509—519传真图,即500毫巴4—8天的预报图进行天气周期的图形识别预报,从而判断未来3—7天的天气(发布日期落后一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赤霉病是麦类的主要病害。上海郊区每年三麦(即元麦、大麦、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影响夏粮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搞好三麦赤霉病的气象服务,以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本文根据有关农业科学试验资料,对赤霉病的发病及其危害轻重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上海地区常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正当三麦抽穗扬花、灌浆乳熟的时候,刚好是春雨最多的季节。这时期气温逐渐回升,平均气温一般在14—18℃。由于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5-2006年气象、赤霉病资料,分析赤霉病感病期间各气象要素对赤霉病的诱发程度,定义满足一定诱发条件的日子为赤霉病诱发致病日.根据最优化技术二维寻优的变量轮换原理,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诱发致病日的持续时间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由此判别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应用本研究方法,可动态监测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的等级,由此推测赤霉病可能流行的程度,科学防治赤霉病.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1—2008年大竹县小麦赤霉病、生育期和1—4月的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赤霉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赤霉病的预报做了初步的尝试。结果表明:抽穗期到乳熟期,多阴雨、高湿度、少日照、低气温是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每年生育期早晚有所不同,发病程度跟降水、湿度正相关,日照负相关,气温的关系不明显。采用抽穗期来做赤霉病预报简单、可行,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一般来说抽穗期越晚,赤霉病越重。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关中地区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概率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而逐渐加剧。利用户县1998—2012年的小麦种植面积和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数据以及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数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气象因子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陕西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波动性较大,其中2010年发病最严重,病田率高达100%。抽穗扬花期平均相对湿度、上年秋季降水量和抽穗扬花期降水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别高达0.90、0.80和0.76,是影响户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的3个主要气象因子。抽穗扬花期平均相对湿度和同期降水量可以用来预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上年秋季降水量、抽穗扬花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日照时数对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的波动情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益平 《气象》1989,15(6):46-47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因此,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建立了金华市小麦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引用了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和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基于知识的气象推理系  相似文献   

17.
三麦赤霉病“理论发病程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杭泉  孔志平 《气象》1990,16(10):54-55
赤霉病是我市三麦的主要病害,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大的流行,一般流行年份约占50%,基本不发生的年份仅占20%。在大流行年份中,穗发病率在40—80%,每年因赤霉病而造成的三麦减产幅度约为10—40%。因而,做好赤霉病的预报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采用人工药物防治,使得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大大减轻。因无法保持在不用药的情况下自然发病的原始面貌(姑且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下游小麦赤霉病气象指数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贾金明 《气象》2002,28(3):50-53
按照小麦赤霉菌的活动规律,把小麦赤霉菌活动周期划分为三个时段,即菌丝体形成期、越冬休止期和侵染流行期。分时段选取有植病流行学意义的气象因子,组成小麦赤霉病气象指数,建立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的分析、评价与预报指标,经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6,(1):19-22
赤霉病是我省三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蔓延趋势。研究并防治三麦赤霉病,对贯彻毛主席关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伟大指示,完成我省农业生产指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年气候条件的变化是致病轻重的决定因素。本文根据有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导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猪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稳猪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猪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加强病害测报为先导,选用耐抗品种为中心,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治理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